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力能扛鼎,为何在争霸中输给了刘邦,其中原因引人深思

项羽力能扛鼎,为何在争霸中输给了刘邦,其中原因引人深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74 更新时间:2024/1/19 6:34:46

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项羽刘邦了,但是作为楚国后裔的项羽出力更多,大半个天下都是自己打下来的。项羽作为楚汉争霸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失败呢?

有人说是项羽本人很傲,不知道重用手下;有人说项羽是个直肠子,不懂计谋。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威猛无敌的霸王沦落至此呢?

两面三刀——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但是同样也是一个背叛项羽的小人。作为项羽的亲人,这一位不仅仅没有一心一意的帮助项羽,反而是两面三刀,在项羽的地方去帮助他最大的敌人刘邦,那这又从何说起呢?其一:项羽听从自己亚父范增的意见,摆下鸿门宴就是想要杀死刘邦,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恩情,就去劝说张良,这里说的是他自己去,不是派自己的手下。

我们都知道,作为项羽的叔父,他的一举一动肯定被刘邦所监视着,只要自己出面,刘邦肯定知道,那为何不派手下去呢?这就是为了向刘邦投诚,告诉张良的同时也是在告诉刘邦,甚至在鸿门宴上帮刘邦逃跑。其次还做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那就是杀死了九江英布的一家老小,将他逼到了刘邦那边,本来项羽那时候就想着和英布结盟,但是出了这样的事情,那就没办法了,毕竟项伯可是项家人,能够代表项羽。不得不说项羽最大的错误就是有了这么一个吃里扒外的叔父,真的是很悲哀啊。

不屑用计

项羽作为一个习武之人,和其他习武之人一样都是那种豪爽的性格,就是你和我正面干,你打赢我,我就服你。也就是说他有着和大多数习武之人一样的特点就是不屑于使用计谋,你如果说项羽是个有勇无谋之辈那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一个能够和刘邦平分天下,被人们称为“西楚霸王”的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计谋,只是不用罢了。

就单单拿巨鹿之战来说就可以突出的表现出来项羽的智慧。巨鹿之战中,项羽可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放手一搏,而是真的有信心能够打赢这场仗,首先项羽知道各个诸侯各怀鬼胎,这样的想法替他分散了秦军的兵力,其次就是派了两万人的先遣部队替他打探虚实,最后才是带兵上阵,这里带的军队都是自己的手下,而且还是亲信,不然只要一个人害怕了,这支军队就会士气动摇,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这个霸王可谓是对人的心理把握到了一种地步,不然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上去。他也不傻,自己和那么多人打,输的肯定是自己,但为什么去打,这就是这位霸王的高明之处了。

寡不敌众—兵仙韩信

为何说韩信是项羽的头号大敌呢,项羽的头号大敌不是刘邦吗?当然不是了,刘邦其实就是一介草莽,本身没啥能力,除了会用自己的手下之外,在就没啥本事了。但是韩信不一样啊,他可是真正的兵法高手,不然也不会将项羽逼到绝路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就能确切的描述韩信的能力,那就是指挥。能将千百万人指挥的像使用自己手臂一般,历史上除了韩信,再没有别人了。项羽的能力不是指挥,而是冲锋,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看,到了最后的关头,项羽都能带人冲出包围圈,直接到了乌江,要不是真的干不动了,我觉得还能给他冲几个来回。

就剩下了28个人,还冲出了刘邦的层层包围,关键是这个包围圈还是韩信设下的,其他人还真的没有这样的能力能够冲出他的包围圈,但是项羽可以啊。最后要不是真的剩下的人太少了,到底谁胜谁负还真的说不好。项羽的能力毕竟在那里放着呢,不然的话,真的很难预料,虽然说蚁多咬死象,可项羽人家是恐龙级别的不是大象。

后记

项羽是个暴君吗?从他的做法上,的确是暴君,但是真的是这样吗?他杀死的不是别人,就是秦始皇的后代,而且还是直系的那种,十万多人,反叛起来可是要死很多无辜人的,你只要挑起战事,我就要去平叛,这样就需要征兵,兵原是从哪里来的呢?

就是青壮年的百姓,上了战场这些人或多或少会死一部分的。你怎么看呢?再者就是项羽真的那么好骗吗,好歹也是一位王者,真的没有一点管理下属的手段,当然不是了,只是他觉得,你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项伯,因为这个人使得项羽早就没了争霸的资格,如果他没有暗中帮刘邦,那么可以肯定,胜利者一定是项羽。

更多文章

  • 东吴四大权臣有多牛?个个权倾朝野,其中一人废帝立新主堪比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吴后期四大权臣,三国时期东吴的权臣,东吴有哪些权臣

    高适曾在《燕歌行》中用:“将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来讽刺封建统治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寻欢作乐的腐败景象。历史上大多数朝代走到灭亡的地步大多都是这样的境况,纵然边疆仍有为国捐躯的战士,但统治阶层内部却早已陷入争权夺利之中腐朽不堪。三国末年东吴的朝廷也是如此,权臣之间相互厮杀上位,其中有些权臣的

  • 刘璋虽然昏弱无能,麾下却有三位名将,归降后刘备对其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璋跟刘备什么关系,刘备占领四川是怎么安置刘璋的,历史上的刘备和刘璋的关系

    在很多读者眼中,荆州牧刘表与益州牧刘璋都是庸弱之主的代名词。事实上,《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塑造刘备坚韧不拔的形象,才刻意弱化了这两个位高权重的汉室宗亲。历史上的刘表只身闯入荆州,短时间内便平定各路匪寇,还成功取得各大士族的支持,这是何等之气魄与手段?反观刘璋,他统领益州多年,以仁政爱民为手段,得到

  • 项羽能拿300斤重戟,现在却鲜有人能及,现代人力气为何不及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项羽的真实力气,关于项羽武力的记载,项羽打仗能力到底有多强

    纵观中国历史,进一步奠定汉民族文化的汉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众所周知,汉朝重新实现国家统一,积极对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延续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而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一直是世人口中的焦点人物,有人认为他高瞻远瞩,心胸广阔;有人却认为他狡猾奸诈,无情无义。后人对其有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认知,很大程度上是

  •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给中国取了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至今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秦始皇给中国起的三个霸气的名字,秦始皇为中国起了什么霸气的名字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天下,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就采用三皇和五帝的称号,构成“皇帝”二字,中央集权制度也正式开创。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给中国起了一个名字,名为“中华”,对于炎黄子孙来说,这两个字在熟悉不过,但秦始皇取名“中华”二字,也不是心血来潮,一

  • 姜维是诸葛亮之徒,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为何诸葛瞻还想除掉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瞻和姜维,诸葛瞻为什么杀姜维,正史中诸葛亮对姜维什么态度

    按理讲,诸葛瞻与姜维之间不仅不应该有矛盾,还应该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因为姜维大诸葛瞻二十多岁,接其父诸葛亮的班,这也就是说,他们本该按师兄弟相称的。在古代,一声师父的重量堪比生养自己的父母,姜维接了诸葛亮的班怎么可能不照顾当时还年少正盛的师弟诸葛瞻呢?所以这两个人产生矛盾那实在是天意弄人,若诸葛瞻能

  • 刘备病逝白帝城前,当众对赵云说两句话,意味深长令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二次失徐州赵云去哪了,赵云临死对刘备说了什么,刘备临终前告诉赵云的话

    众所周知,在明人罗贯中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中,蜀汉昭烈帝刘备堪称是仁君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刘备祖先虽为汉室苗裔贵胄,但传到他这一代时早已家境败落,这也导致了他在起兵兴汉之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曹操、袁绍等世家大族子弟抗衡。刘备早年几经起伏,直至屯居新野,三顾茅庐请得“卧龙”诸葛亮

  • 自古以成败论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却是例外,刘邦到底哪里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vs项羽,刘邦项羽成败的外在条件,刘邦和项羽的成功与失败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史书的记载更偏向项羽,而现代人了解历史就是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受到作者的影响,很多的现代人反而更欣赏作为失败者的项羽。第二、项羽在最好的年纪戛然而止,所以人们对他更多的是惋惜,而登基后的刘邦手段狠辣,自然是没有已经去世的项羽形象好。在《史记》的记载

  • 此人本是东吴文官之首,辅佐两主建立政权,子女后代却都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吴重臣个人简介,东吴文官,东吴军事指挥能力强的武将

    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认为东吴名臣张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投降派”。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昭对于江东政权的发展,可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只是小说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蜀汉政权才是正统,所以对魏吴两国的文臣武将加以丑化,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贬损。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张昭究竟有多重要呢?有句话想必

  • 曹节本是曹操之女,为何却对刘协死心塌地?坚贞气节令人动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节和曹操,刘协与曹节生了多少子女,刘协与曹节的关系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一次性将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都嫁与汉献帝为贵人。有意思的是,曹操在两个月之前刚刚进位为魏公,正是权势达到巅峰之际。据《三国志》记载,“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令人疑惑的是,曹操

  • 刘禅一辈子最大的错误,杀了一个该放之人,却放了一个该杀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禅杀了一个该杀之人,刘禅一生只杀过两个人,刘禅的一生有多可怕

    说起刘禅,很多三国迷都会情不自禁想到“扶不起来的阿斗”一语,同时也替诸葛孔明感到惋惜痛心,他一生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君主,居然是那样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明明大将军姜维还在剑阁坚守,他却开城投降;姜维在苦心复国计划时,他却早已乐不思蜀。在很多人眼里,刘禅上愧见汉室先辈,下辜负忠心臣子,可谓是个十足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