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策以几副铠甲起家,数年平定江东,曹操为何不承认他是英雄?

孙策以几副铠甲起家,数年平定江东,曹操为何不承认他是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59 更新时间:2024/1/25 21:24:52

孙坚战死后,孙策投奔袁术。孙坚死后,他的一些旧部依附了袁术,父亡子在,袁术把这部分人马交还给孙策统辖。孙策势单力孤,所以暂时屈身于袁术帐下。

孙策骁勇过人,而且治军严厉,将士们很敬畏他,在军中威望甚高。袁术曾感叹道:“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亦无憾啊”!由此可见袁术对孙策是多么器重与激赏。

袁术当初曾经许诺让孙策作九江太守,后来却将这个官职封给了陈纪 。袁术曾经向庐江太守陆康借粮,被陆康拒绝,引起袁术怨恨;孙策也去拜访过陆康,陆不愿见他,让手下人出面接待,驳了孙策的面子。陆康牛逼哄哄,连续得罪了袁、孙二人。

袁术对孙策说:“我以前错用别人为九江太守,如今追悔莫及。你若能攻取庐江,擒获陆康,九江、庐江这一大片地盘就是你的”。孙策信以为真,就率部一举攻克了庐江,俘虏了陆康,袁术却再次食言,让亲信陆勋去作太守,孙策愈发失望。

孙策见袁术气量偏狭,言而无信,而且在暗中还一直猜忌自己,知道在他帐下不会有多大作为,便向袁术请求率部回江东讨伐刘繇 。嫉贤妒能的袁术乐得卖个人情放他走,就给他封了个折冲校尉的军职,行殄寇将军,还拨给他许多财物军械,数十匹战马,愿意跟从他回江东的数百吏卒也一并放行。在回江东的路上,孙策千里转战,渡过长江后一路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其锋芒,许多人闻风来投,到江东历阳时,队伍已经发展至五、六千人马。

孙策到江东后,如鱼得水,没多久就荡平了各股割据势力,声威大震,于是自任会稽太守。

他还任命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堂兄孙贲为豫章太守。此时,袁术自称皇帝,孙策立马和其绝交。曹操是袁氏兄弟的死对头,一直觊觎二袁的地盘,袁术此时又正忙于和兵多将广的兄长袁绍鏖战争斗,无暇顾及江东,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任命孙策为荡寇将军,封为吴侯,目的是利用能征善战的“小霸王”孙策来牵制咄咄逼人的曹操。

之后,孙策剿灭严白虎等数万盗寇 ,克会稽,屠东治,用数年时间平定江东之地,江陵以南尽归其所有。孙策自然不满足在江陵割地自雄,他还想向中原拓展,闯出更大的名堂。

彼时的曹操已经率军离开许都,正在官渡一带与袁绍展开决战。孙策打算率军北上,偷袭许都,端了曹操的老窝,迎接被其挟持的汉献帝。正在他秣马厉兵,筹办作战物资,训练士卒,还未正式出兵前,却突然遭遇意外,被人行刺身亡。

原来,孙策在平定江东的征战中曾杀死了前吴郡太守许贡。许贡的小儿子和几位忠心耿耿的门客逃到江边藏匿起来,这些人发誓要为主人报仇,一直在等待复仇机会。正好某日孙策出门打猎,他的马快,把随从侍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单人独骑在前追赶猎物,突然间与许贡小子以及家客遭遇,几人一拥而上,大砍大杀,孙策虽然悍勇绝伦,但事出意外,猝不及防,又寡不敌众,中箭中刀,伤得很重,就在快要毙命时, 程普等亲随侍卫策马赶到,三下五除二就将几个刺客解决掉,并将头部中箭,身负重伤的孙策抬了回去。

孙策伤势太重,便急招张昭等人嘱托道:“中原战乱不休,曹操、袁绍无暇南顾;凭吴、越兵多将广、以及长江天险,完全可以坐观天下成败,再伺机而动,希望诸位好好帮助我弟孙权”!又叫来孙权,将大印交给他,佩好绶带,对弟弟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第一》”。孙权涕泗横流,悲痛莫名,表示一定要继承并保住父兄打下的基业,不负兄长重托。当天夜里,孙策死去,年仅26岁。

孙策在父亲孙坚遇害后,20郎当岁就领军东征西讨,北攻南伐,独当一面。他勇冠三军,屡建奇功,让袁术器重与忌惮,也使雄才大略的曹操侧目。

曹操、袁术和孙坚是同龄人,是孙策的长辈,孙策能以初出茅庐的后生小辈而让曹操这样已经名噪天下的大英雄另眼相看,不能不说他年轻有为,早成霸业,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实为一大憾事。不过,后来孙权之所以能独霸江东,三分天下有其一,是因为其兄孙策早已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并未见诸于正史记载。小说《三国演义》里之所以有此渲染,大概是因为孙坚、孙策父子虽然一生都轰轰烈烈,悍勇无匹,但在胸怀大志、文韬武略俱佳的曹操眼里,只能算是乱世枭雄,最多相当于吕布,和他眼里的真英雄刘备不能相提并论,所以才有“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说辞。

孙策能征善战,武艺惊人,但智略不足,缺乏冷静镇定,还有浮躁冒进的性格软肋,并恃勇逞强,麻痹轻敌,这才招来杀身大祸,多少和他骁勇寡谋的自身素质有关。于是在目光如炬的曹操眼里,和胸怀大志、文武兼具的刘备比,他算不得真英雄。话虽如此,但谁也不能否认孙策是东汉末三国初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勇冠三军的虎贲之士,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大英雄。

更多文章

  • 项羽勇猛无敌,为何没能击败刘邦建功立业?虞姬:这不能全赖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什么强大的项羽最终输给了刘邦,实力强大的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项羽不死能否打败刘邦

    要说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我认为项羽绝对占有一席之地。他贵族出身,力能扛鼎,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本就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羽,在与痞子刘邦的斗争之中却失败了,错失天下之主的宝座。项羽输可以理解,但是输给痞子刘邦的确让人心生不甘。鸿门宴这么好的机会被项羽白白浪费,最后一步步陷入被动的局面,最终心

  • 项羽力能扛鼎,为何在争霸中输给了刘邦,其中原因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vs项羽,实力强大的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说明了啥

    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项羽和刘邦了,但是作为楚国后裔的项羽出力更多,大半个天下都是自己打下来的。项羽作为楚汉争霸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失败呢? 有人说是项羽本人很傲,不知道重用手下;有人说项羽是个直肠子,不懂计谋。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威猛无敌

  • 东吴四大权臣有多牛?个个权倾朝野,其中一人废帝立新主堪比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吴后期四大权臣,三国时期东吴的权臣,东吴有哪些权臣

    高适曾在《燕歌行》中用:“将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来讽刺封建统治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寻欢作乐的腐败景象。历史上大多数朝代走到灭亡的地步大多都是这样的境况,纵然边疆仍有为国捐躯的战士,但统治阶层内部却早已陷入争权夺利之中腐朽不堪。三国末年东吴的朝廷也是如此,权臣之间相互厮杀上位,其中有些权臣的

  • 刘璋虽然昏弱无能,麾下却有三位名将,归降后刘备对其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璋跟刘备什么关系,刘备占领四川是怎么安置刘璋的,历史上的刘备和刘璋的关系

    在很多读者眼中,荆州牧刘表与益州牧刘璋都是庸弱之主的代名词。事实上,《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塑造刘备坚韧不拔的形象,才刻意弱化了这两个位高权重的汉室宗亲。历史上的刘表只身闯入荆州,短时间内便平定各路匪寇,还成功取得各大士族的支持,这是何等之气魄与手段?反观刘璋,他统领益州多年,以仁政爱民为手段,得到

  • 项羽能拿300斤重戟,现在却鲜有人能及,现代人力气为何不及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项羽的真实力气,关于项羽武力的记载,项羽打仗能力到底有多强

    纵观中国历史,进一步奠定汉民族文化的汉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众所周知,汉朝重新实现国家统一,积极对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延续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而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一直是世人口中的焦点人物,有人认为他高瞻远瞩,心胸广阔;有人却认为他狡猾奸诈,无情无义。后人对其有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认知,很大程度上是

  •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给中国取了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至今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秦始皇给中国起的三个霸气的名字,秦始皇为中国起了什么霸气的名字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天下,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就采用三皇和五帝的称号,构成“皇帝”二字,中央集权制度也正式开创。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给中国起了一个名字,名为“中华”,对于炎黄子孙来说,这两个字在熟悉不过,但秦始皇取名“中华”二字,也不是心血来潮,一

  • 姜维是诸葛亮之徒,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为何诸葛瞻还想除掉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瞻和姜维,诸葛瞻为什么杀姜维,正史中诸葛亮对姜维什么态度

    按理讲,诸葛瞻与姜维之间不仅不应该有矛盾,还应该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因为姜维大诸葛瞻二十多岁,接其父诸葛亮的班,这也就是说,他们本该按师兄弟相称的。在古代,一声师父的重量堪比生养自己的父母,姜维接了诸葛亮的班怎么可能不照顾当时还年少正盛的师弟诸葛瞻呢?所以这两个人产生矛盾那实在是天意弄人,若诸葛瞻能

  • 刘备病逝白帝城前,当众对赵云说两句话,意味深长令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二次失徐州赵云去哪了,赵云临死对刘备说了什么,刘备临终前告诉赵云的话

    众所周知,在明人罗贯中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中,蜀汉昭烈帝刘备堪称是仁君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刘备祖先虽为汉室苗裔贵胄,但传到他这一代时早已家境败落,这也导致了他在起兵兴汉之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曹操、袁绍等世家大族子弟抗衡。刘备早年几经起伏,直至屯居新野,三顾茅庐请得“卧龙”诸葛亮

  • 自古以成败论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却是例外,刘邦到底哪里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vs项羽,刘邦项羽成败的外在条件,刘邦和项羽的成功与失败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史书的记载更偏向项羽,而现代人了解历史就是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受到作者的影响,很多的现代人反而更欣赏作为失败者的项羽。第二、项羽在最好的年纪戛然而止,所以人们对他更多的是惋惜,而登基后的刘邦手段狠辣,自然是没有已经去世的项羽形象好。在《史记》的记载

  • 此人本是东吴文官之首,辅佐两主建立政权,子女后代却都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吴重臣个人简介,东吴文官,东吴军事指挥能力强的武将

    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认为东吴名臣张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投降派”。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昭对于江东政权的发展,可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只是小说作者罗贯中为了突出蜀汉政权才是正统,所以对魏吴两国的文臣武将加以丑化,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贬损。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张昭究竟有多重要呢?有句话想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