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汉争霸的初期,被太史公称为“千古神勇”的项羽显然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在鸿门宴以后,天下大势便开始悄然逆转,刘备在逃出生天以后开始渐渐地获得优势,又在韩信的支持之下,通过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计策,令项羽最终只能选择战略性转移的突围,其实就是一种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了。
等到项羽跑到乌江旁边的时候,身边已经只剩下了二十八骑,而来追击的汉军光是先头部队就有五千以上,但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羽依然率领着人马击杀了数百敌军成功突围,但是等他成功跑到乌江的渡口,可以渡江的时候,他却是宁愿自刎也不肯过江,留下了一首经典的《垓下歌》后便毅然自刎,这是为何呢?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项羽在面对着艄公的劝诫,他大笑着说了一句:“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在项羽的眼中,他的失败并不是自己作战不力的缘故,而是上天的旨意,既然失败并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上天要让自己败亡,那么就算重来一遍,自然也是无法避免这个结局的,所以他就不再渡江了。
在后世相关的传说中,也是根据司马迁的这一个记载而衍生出了很多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的野史,有一种说法是项羽不肯渡江,只不过是因为他来到江边发现了不对,看见有很多密密麻麻的蚂蚁围在那里,组成了八个大字“西楚霸王亡于此地”,当时的人们相信这些自然界中奇异的事情,往往象征着某种天意,所以项羽在看到这些蚂蚁所组成的八个字以后,就概然而叹:“此天意也!”于是自刎而亡。
而这些蚂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韩信事先就令人用了大量的蜜糖,在乌江旁边写了这八个字,蚂蚁喜欢吃蜜于是就密密麻麻地围绕着字迹堆在一起。这也是民间对于韩信智慧的一种演绎,正史上并没有见到相关记载,不过我们可以肯定项羽之所以不愿过江的原因,便是与“衣锦夜行”的典故有关。 当初项羽想要将都城定在家乡,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在富贵的时候想要回家,那么在不富贵的时候便往往不愿意回到家乡了,尤其是当项羽在乌江边上通过江水看出自己一身的狼狈之后。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你认为项羽是为什么而不愿意回到家乡,如果回到江东以后还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