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是接兄长的班,为何他当了皇帝,却执意传位给傻儿子司马衷

司马炎是接兄长的班,为何他当了皇帝,却执意传位给傻儿子司马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704 更新时间:2024/2/3 12:49:57

关于司马炎为何要立傻子司马衷为皇帝,而没有立齐王司马攸,必须好好梳理一下才能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司马家族在三国时期能够强大起来,主要是依靠司马懿,司马懿被曹操用后,支持曹氏家族,后来辅佐曹丕,成为曹氏政权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其晚年之时发动高平陵政变,彻底夺取了曹魏政权的实权,司马家族一下子显赫起来。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司马师,次子是司马昭,司马攸本来是司马昭的儿子,但是因为司马师无子嗣,司马昭就将其过继给了大哥司马师。

司马懿死后,是由司马师当家,但是司马师英年早逝,而司马攸又比较小,鉴于当时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特殊情况,司马师在临终的时候把大将军的位置留给了司马昭,以便能继续掌控曹魏政权。

司马昭的嫡子除了司马攸之外,还有司马炎,在司马昭晚年的时候也面临一个继承人的选择问题,按照道理来说,传位给嫡长子司马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这里面出现的问题就是,人人都知道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是一个傻子。

很多人对司马衷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其实司马衷在历史上还是挺有名的,作为西晋第二任皇帝晋惠帝,在国家发生灾荒的时候,大臣告诉皇帝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司马衷反问了一句“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意思是说,吃不上米饭,为何不吃肉呢?司马衷的这句话使其被牢牢地记在历史书本里,被指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就因为这,司马昭就不想把位置传给司马炎。

中国历史上不缺乏因为孙子优秀,皇帝才把皇位传给某位儿子,比如朱棣本来喜欢次子朱高煦,不喜欢大儿子朱高炽,但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欢,朱棣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朱高炽,而最著名的大概要属康熙的传位之路了,康熙的儿子很多,优秀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发生了九子夺嫡事件,最后康熙传位给雍正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里面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康熙喜欢乾隆,所以传位给了雍正。

而司马衷当真是一个“坑爹”的主,因为自己的蠢,差点使得自己的爹没继承大业。

司马昭不想立司马炎,除了他有一个傻儿子外,还因为有司马攸,司马攸的身份相当特殊,他本来是司马昭的儿子,又过继给司马师,司马师是司马家族的嫡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司马攸甚至比司马昭更具有继承的权力,除了身份特殊外,司马攸的聪明与司马衷的傻形成鲜明的对比,司马攸年幼时就很聪明,饱读诗书,擅长写文章,在当时很有影响力,司马懿以及他的两位父亲司马师和司马昭也都很看好他。

司马昭在继承司马师的位子时,还曾表示过自己百年之后,就传位给司马攸,后来司马昭离奇暴毙,很多人猜测是司马炎搞的事情。

在司马昭晚年的时候,也为司马炎和司马攸两个人的事情操碎了心,并且经常给他们兄弟讲曹丕与曹植的故事,希望他们司马家以后不要出这样“相煎何太急”的事情,然而在司马炎身体逐渐恶化之后,由于太子司马衷的无能,朝中的人都希望司马炎能够将皇位传给司马攸,并且冠上“归国”的名号,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司马炎最后还是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司马衷。

为了给司马衷铺路,司马炎让司马攸回到自己的封地,当时司马攸还生着病,在到封地不久就呕血而亡。

当时东晋的士大夫评价司马炎执政得失,认为其立司马衷而没有传位给司马攸的失误最大,在他们看来,正是司马衷的无能才引发八王之乱,西晋最终元气大伤,最后昙花一现,被灭亡。

于大局来说,司马炎能够传位给司马攸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他的大伯司马师就是为了家族才把位置传给了司马昭,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司马攸。

当然,人都是自私的,谁都想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且为了给自己的儿子铺路,不惜痛下杀手,在司马炎那个时代,可以借鉴的例子是很多的。

孙坚死后,孙策在江东立稳脚跟,后来被人刺杀,在临死的时候没有将江东之主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孙权,这也是从大局出发,但是孙权称帝后,甚至都没有追封孙策为皇帝,更是打压孙策的儿子,担心他儿子抢自己儿子的皇位。

司马炎大概也是担心传位给司马攸后,自己百年之后的名位处于何地?按照当时的昭穆制度,他和父亲的祖坟都可能从太庙中撤出来,更何况还有那个傻儿子咋办?

更多文章

  • 孙策以几副铠甲起家,数年平定江东,曹操为何不承认他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的孙策很勇猛吗,孙策打仗有多厉害,正史孙策实力有多强

    孙坚战死后,孙策投奔袁术。孙坚死后,他的一些旧部依附了袁术,父亡子在,袁术把这部分人马交还给孙策统辖。孙策势单力孤,所以暂时屈身于袁术帐下。孙策骁勇过人,而且治军严厉,将士们很敬畏他,在军中威望甚高。袁术曾感叹道:“如果我有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亦无憾啊”!由此可见袁术对孙策是多么器重与激赏。袁术当初曾

  • 项羽勇猛无敌,为何没能击败刘邦建功立业?虞姬:这不能全赖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什么强大的项羽最终输给了刘邦,实力强大的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项羽不死能否打败刘邦

    要说历史上的悲情人物,我认为项羽绝对占有一席之地。他贵族出身,力能扛鼎,实现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本就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羽,在与痞子刘邦的斗争之中却失败了,错失天下之主的宝座。项羽输可以理解,但是输给痞子刘邦的确让人心生不甘。鸿门宴这么好的机会被项羽白白浪费,最后一步步陷入被动的局面,最终心

  • 项羽力能扛鼎,为何在争霸中输给了刘邦,其中原因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vs项羽,实力强大的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说明了啥

    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出力最多的就是项羽和刘邦了,但是作为楚国后裔的项羽出力更多,大半个天下都是自己打下来的。项羽作为楚汉争霸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为什么就那么容易失败呢? 有人说是项羽本人很傲,不知道重用手下;有人说项羽是个直肠子,不懂计谋。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威猛无敌

  • 东吴四大权臣有多牛?个个权倾朝野,其中一人废帝立新主堪比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吴后期四大权臣,三国时期东吴的权臣,东吴有哪些权臣

    高适曾在《燕歌行》中用:“将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来讽刺封建统治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寻欢作乐的腐败景象。历史上大多数朝代走到灭亡的地步大多都是这样的境况,纵然边疆仍有为国捐躯的战士,但统治阶层内部却早已陷入争权夺利之中腐朽不堪。三国末年东吴的朝廷也是如此,权臣之间相互厮杀上位,其中有些权臣的

  • 刘璋虽然昏弱无能,麾下却有三位名将,归降后刘备对其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璋跟刘备什么关系,刘备占领四川是怎么安置刘璋的,历史上的刘备和刘璋的关系

    在很多读者眼中,荆州牧刘表与益州牧刘璋都是庸弱之主的代名词。事实上,《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塑造刘备坚韧不拔的形象,才刻意弱化了这两个位高权重的汉室宗亲。历史上的刘表只身闯入荆州,短时间内便平定各路匪寇,还成功取得各大士族的支持,这是何等之气魄与手段?反观刘璋,他统领益州多年,以仁政爱民为手段,得到

  • 项羽能拿300斤重戟,现在却鲜有人能及,现代人力气为何不及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项羽的真实力气,关于项羽武力的记载,项羽打仗能力到底有多强

    纵观中国历史,进一步奠定汉民族文化的汉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众所周知,汉朝重新实现国家统一,积极对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延续国祚最长的一个朝代。而汉朝的建立者刘邦,一直是世人口中的焦点人物,有人认为他高瞻远瞩,心胸广阔;有人却认为他狡猾奸诈,无情无义。后人对其有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认知,很大程度上是

  •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给中国取了一个相当霸气的名字,至今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秦始皇给中国起的三个霸气的名字,秦始皇为中国起了什么霸气的名字

    秦始皇,十三岁继位,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灭六国,统一天下,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就采用三皇和五帝的称号,构成“皇帝”二字,中央集权制度也正式开创。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给中国起了一个名字,名为“中华”,对于炎黄子孙来说,这两个字在熟悉不过,但秦始皇取名“中华”二字,也不是心血来潮,一

  • 姜维是诸葛亮之徒,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为何诸葛瞻还想除掉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瞻和姜维,诸葛瞻为什么杀姜维,正史中诸葛亮对姜维什么态度

    按理讲,诸葛瞻与姜维之间不仅不应该有矛盾,还应该比其他人更亲近一些。因为姜维大诸葛瞻二十多岁,接其父诸葛亮的班,这也就是说,他们本该按师兄弟相称的。在古代,一声师父的重量堪比生养自己的父母,姜维接了诸葛亮的班怎么可能不照顾当时还年少正盛的师弟诸葛瞻呢?所以这两个人产生矛盾那实在是天意弄人,若诸葛瞻能

  • 刘备病逝白帝城前,当众对赵云说两句话,意味深长令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二次失徐州赵云去哪了,赵云临死对刘备说了什么,刘备临终前告诉赵云的话

    众所周知,在明人罗贯中所创作的《三国演义》中,蜀汉昭烈帝刘备堪称是仁君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刘备祖先虽为汉室苗裔贵胄,但传到他这一代时早已家境败落,这也导致了他在起兵兴汉之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曹操、袁绍等世家大族子弟抗衡。刘备早年几经起伏,直至屯居新野,三顾茅庐请得“卧龙”诸葛亮

  • 自古以成败论英雄,西楚霸王项羽却是例外,刘邦到底哪里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vs项羽,刘邦项羽成败的外在条件,刘邦和项羽的成功与失败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史书的记载更偏向项羽,而现代人了解历史就是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受到作者的影响,很多的现代人反而更欣赏作为失败者的项羽。第二、项羽在最好的年纪戛然而止,所以人们对他更多的是惋惜,而登基后的刘邦手段狠辣,自然是没有已经去世的项羽形象好。在《史记》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