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杀了武则天以绝后患?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杀了武则天以绝后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4/2/2 6:11:46

武则天开始废自己的儿子中宗,自己亲自走入皇权的中心。她太后7年,女皇12年,前后执政20年。可见武则天,已经把大权掌握得十分牢固。她掌权后,对唐朝李氏宗族进行大肆的杀戮。

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637年)入宫,当时的她只有十四岁,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的武则天宫中生活,史书记载很少,仅有轶闻为李世民驯马一事。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没有人能驯服它。但武则天当时侍奉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如用铁鞭抽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直接割断它的喉咙。”李世民听后,夸赞武则天的勇气。由此,可见武则天的狠毒。

传闻,李世民见天下太平,就想知道以后唐朝的命运,谁会破坏李氏唐朝的风水。就让当时有名风水大师李淳风去算,结果李大师告诉李世民,乱天下的人就在皇帝身边,三十年后,会把唐朝皇室子孙几乎灭绝。李世民就问这人是谁,他要尽早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但李淳风说出“止戈不离身,两目长在空”这句谶语。在李世民再三追问下,李淳风又说道:“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便不再发一言。李世民一听说与武有关,立马开始关注。

那么,当时李世民既然听到这样的谶语,为何不把武则天给杀了呢,以绝后患呢。

一,李世民没有想到武则天会成势。

当时,李世民听到谶语后,从心里就没有想到,自己妃子,才人武媚娘会变成武则天,然后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李世民的心里,想要翻天,必须有军权,使用武力才能获得天下。他就是如此干的,发动玄武门之变,把自己哥哥李建成杀死,逼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他怎么能想到女人靠身体也能得天下呢,他把注意力全部注意到“武力”上,而非女人上。

二,错杀了李君羡

唐太宗在朝廷内外偷份量进行排查,看谁符合谶语。其中有一个叫李君羡的臣子,进入到了李世民的法眼。这李君羡一直在朝廷中属于默默无闻的军官,不显山不露水的。但他却与“武”结缘。他的出生地带有“武字”,洛州武安人;他的官名中带有武字,武连郡公、武卫将军;他的办公室都带有武字,典掌禁军宿玄武门;他的名字也有武字,小名叫五娘。俺的娘来,别说李世民了,就连后世的我们看了都信了。这么巧合,李世民能不上心,特别李君羡的小名叫“五娘”,太对应谶语的女主武王了。于是,李世民找个理由便把李君羡给杀了。

经过这次大清洗,李世民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三,所有嫔妃全部削发为尼。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他原来的嫔妃们,主要是没有子女的,这其中就包括才人武媚娘,全部送到长安的感业寺中削发为尼,让她们一生与枯灯相伴。这样处理的结果,已经彻底割断了这些嫔妃们的任何想法。

从上面处理的结果,并不是李世民没有做,只是他没有想到,“女主武王”就是指的武媚娘、武则天。

如果历史仅凭谶语可以认定,那么中国将永远传承在神话中。就像凭几句谶语,李世民就会相信,武则天能取代李氏唐朝吗。

我们不想一下为什么会有谶语这样的故事流传呢。

一,为武周代李唐找到合法性。

武周凭什么能取代李唐呢,一切都缺乏理论支持,名不正言不顺的。为此,用谶语来进行有力的证明,也就是武周替李唐的合法性,得到天助,一都有神灵安排。谁也改变不什么。

二,神话武则天。

为什么李世民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呢,是李世民杀不死武则天。也就是,武则天的命运不掌握在李世民手里,他杀不死武则天,武则天是神,她当上皇帝,一切都是天意。

我们应该相信这谶语的流传,与武则天自己本身有关,也就是文人根据需要来神话某些事情。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长安感业寺进香,又与武则天相遇。因为早在李世民病重时,李治与武媚娘有染,两人旧情复发,一发而不可收拾。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武则天正式入宫。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同时李氏唐朝也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历史就这么简单。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他为什么要杀武则天呢,此时的武则天在他眼里根本不会成患,杀与不杀根本没有意义。

更多文章

  • 海瑞痛骂嘉靖,为何嘉靖帝非但不杀,还称之为比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海瑞真的骂过嘉靖吗,海瑞嘉靖对话完整版,大明王朝海瑞上书骂嘉靖

    这样一份奏疏的上陈,明世宗朱厚熜在见到之后登时便勃然大怒,随即命人将他逮捕下狱。但就在众人以为海瑞这个清流将万劫不复之时,事情却并未如人们预料的那般发展。海瑞在被嘉靖帝关押了十个月后,嘉靖帝去世,明穆宗朱载垕继位。随即,明穆宗朱载垕依明世宗遗诏,将海瑞等一干大臣宽宥。海瑞本人不仅没有被杀,甚至还在隆

  • 强大的商王朝统治了中原六百年,为什么会被周朝轻而易举灭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周朝怎么灭商的,周朝和商朝哪个强大,周朝是如何灭掉商朝的

    商朝是一个极度重视祭祀的王朝,我们现在看到的非常多的大型商朝青铜器,无一例外,全部用于祭祀,甚至是小如酒杯用具,都是祭祀用品,而且所有发掘的商朝鼎,全部用于煮食祭品,这些祭品大部分是人。商朝重祭祀,无论大小事务,首先就是祭祀问神,那么商朝的神权就很强大,有时候强大到了可以左右商王的意志,可以影响国家

  • 周朝活了八百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命最长的朝代,它凭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朝是中国最久的朝代吗,周朝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个朝代吗,周朝朝代排名

    虽然说他后来的500多年活确实窝囊,但是,能做到“好死不如赖活”也不容易呀!周朝凭什么能活这么久呢?人们会跟谁走?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开始推行一系列举措,以求长治久安。想要人们一直认可周天子的地位,关键是要搞清楚:人们跟谁走?1、贵族。三代时,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人们仍然多以氏族聚居在一起,人们只能

  • 陕西出土一块甲骨文,记载内容令人不解:周文王为纣王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甲骨文记载周文王当祭品,甲骨文关于纣王的记载,周文王的甲骨文典故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周文王享寿九十七岁,最后善终于周国都城,这是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然而,陕西出土的一块甲骨文,记载内容令人不解:周文王没有善终,而是被纣王杀死祭祀,以至于尸骨无

  • 逝世废朝三日,狄仁杰与武后有啥特殊干系?后者有本手书揭露谜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痛哭,狄仁杰手书,狄仁杰与武后什么关系

    孔夫子的《论语·颜渊》一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其实可以说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了。帝王也好,臣子也罢,在其位司其政。臣子中既有忠臣,便有佞臣,其中能臣干吏不仅深受百姓拥护,也会深得帝王的宠信。01唐朝的狄仁杰便是这样的一个能臣干吏。仪凤年间(公元676年11月~公元679年6月)

  • 为何唐朝是所有华人的骄傲?《长安十二时辰》给出了5个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唐朝人对长安12时辰的评价,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的流行文化

    如果大家看了现在正在更新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就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在这部剧中,一共有五点,每一点都足以让我们骄傲和自豪。下面我们就跟随着《长安十二时辰》,来看看这5个答案都是什么。第一个答案,是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点,那就是唐朝的强大。公元8世纪,唐朝是全球最强大的一个帝国,可以称之为超级帝国,

  • 杜甫年过半百,穷得没饭吃,写下一诗找好友借钱,却成为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杜甫为了借钱写下一首诗,杜甫晚年最艰苦一首诗,杜甫年少励志

    相对于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由于杜甫的诗经常描写当时的时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极强的社会时代意义,因此杜甫也被人誉为“诗史”。杜甫一生之中,遭遇了多次的变故,仕途也不顺利,并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阶级的奢靡和社会危机,还曾经经历过安史之乱,因此心中有着强烈的苦闷。人

  • “诗鬼”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胆子不够肥的,轻易不要去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诗鬼李贺简介,诗鬼李贺最著名诗,李贺最诡异的诗是什么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为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李贺的才能十分突出,因此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作想象力极为丰富,甚至经常用神话传说

  • 李白最经典的情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写尽古代女子不能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盘点李白写的浪漫情诗,李白最浪漫的七言诗,李白冷门又惊艳的情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为人爽朗大方,喜欢饮酒作诗,结交朋友,作品大多数想像奇特丰富,风格雄奇浪漫,意境独特,清新俊逸,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通过

  • 李商隐不愧为情圣,中秋赏月也能写出情诗,表达女子孤独寂寞之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千古第一情诗李商隐,李商隐最有哲理的诗句,李商隐四首绝美情诗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乃至整个唐朝,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当然,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