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东吴出兵偷袭荆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给的条件孙权无法拒绝?

三国:东吴出兵偷袭荆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给的条件孙权无法拒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266 更新时间:2024/2/5 0:52:28

十二月,关羽穷途被俘杀,东吴占据了原刘备集团所属的全部荆州州郡。

这一战对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蜀汉政权的衰落由此开始,东吴实力大涨。

如果不是东吴政权后来不给力,三国时期(偷袭荆州的第二年,曹丕称帝,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应该是东吴和曹魏唱主角才是。

孙权出兵偷袭荆州之前的数年中,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为荆州的归属,已经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官司。

期间,双方虽然是文斗和武斗都用上了,可始终没有最后撕破脸。

直到关羽出兵北伐,后方空虚,让孙权抓住了机会,也下定了跟刘备翻脸的决心。

孙权出兵讨伐关羽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为此已经准备了好几年。

早在鲁肃去世后,接替他位置的吕蒙一上位,就叫嚣要拿回荆州,并一直在为这一战准备着。

不过,是否动手的决定,始终是要孙权来下,孙权在决定出兵前,一定会做好评估,收益和后果的评估。

收益当然是显著的,孙权拿回了荆州,干掉了关羽,削弱了刘备集团,等等,至于后果,后来打赢了“夷陵之战”的东吴也不会在意后果了。

但有一项隐形收益,或许是让人忽视了,可对于孙权来说,却是无比重要的,而这项收益是曹操给出来的。

早在关羽兵围襄阳、樊城,“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曹魏一方一边增派援军,一边就在鼓捣让孙权出兵。

曹操及麾下的谋臣虽然能判断出孙权跟刘备、关羽有隔阂,可并不知道孙权对于出兵荆州的动力有多大,不过,不妨碍他们给出优厚的条件。

《三国志·蒋济传》中记载:

司马(懿)宣王及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上述记载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许割江南以封权”,这就是曹操为让孙权出兵偷袭荆州开出来的条件。

这个条件对孙权很重要。

在天下三分的势力中,东吴政权最欠缺的就是大义名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刘备最直接,他姓“刘”

所以,论起号召力,东吴孙氏父子是最差的,他们就是汉臣,从名分上来说,没有任何搞割据的资格。

当初,江东这块地盘,东汉朝廷是交给宗室大臣刘繇(江东属扬州,刘繇是朝廷封的扬州牧),孙策依仗武力来抢,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

孙策抢刘繇的地盘,性质比刘备抢刘璋的地盘可恶劣多了,刘备入川,那是人家汉室宗亲内战,名义上能交代得过去。

所以,孙策这个江东人攻伐江东时,江东士族就看不上他,他只能带着张昭、周瑜、太史慈等外来人打江山,孙策后来还被本地人袭杀。

一直到孙权执掌江东,孙氏没名分的性质就一直没有变化。

虽然天下诸侯都这么干,可到了天下间只剩下三股势力时,没有名分就成了东吴政权的短板。

孙权无时无刻都想要这个名分。

也因此,曹操在襄阳、樊城岌岌可危,自己还想着迁都避开关羽锋芒时,为了让孙权出兵,就给出了孙权最想要的筹码。

“许割江南以封权”就是曹操借用汉献帝及朝廷的名义,正式给了孙权割据的名分。

有了这个名分,江东就名正言顺是孙氏的基业了,谁也没话说,这是朝廷许可的,孙氏父子打生打死不就是为这个?

不但是江东,曹操许可的是“江南”,这或许包括整个长江以南,至少孙权打下来的荆州地域,是包括在内的。

虽然孙权后来决定出兵攻伐关羽,曹操给出的这个条件不一定是孙权决定出兵的最主要因素,可这个条件让孙权心动是肯定的。

结果是,战前,“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战后,“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所以,我认为,曹操“许割江南以封权”的筹码或许在孙权决定是否出兵荆州时,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司马懿、蒋济这样的顶级谋臣出的招,当然是不同凡响。

关于孙权偷袭荆州,有人说孙权短视,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就我个人的看法,孙权也是想争一争天下的,当然会为此无所不用其极。

实际上,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孙权在拿下荆州后,是准备就势入川的,《三国志·周泰传》中记载:

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但因为荆州出现大疫,同时,吕蒙、蒋钦、孙皎(孙权堂弟)病死。

特别是吕蒙的死,对东吴军队的影响是巨大的,让孙权只能放弃继续进军的决定。

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赤壁之战后,周瑜已经说服了孙权让其率部入川,结果,回去的路上就病死了。偷袭荆州后,吕蒙又病死。

或许是天意让东吴不能唱主角,东吴两次想进军川中,都是因为主将病死而放弃,否则,三国历史进程还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当然,即使吕蒙不病死,孙权坚持继续进军,能不能打赢愤怒中的刘备和张飞(东吴军队入川,最先碰上的刘部主力,应该是张飞部),也是未知数。

从东吴军队在合肥、在江夏,总是攻不破城池的战力看,即使刘备集团不出来野战,只是死守,东吴大败而回的可能性也很大。

大争之世,名分很重要,但有一支什么仗都能打赢的军队更重要。

参考文献:《三国志》

更多文章

  • 贾诩妙计横出,曹操依旧想法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诩给曹操出的计策,贾诩没有曹操怎么配将,贾诩出过哪些计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战争前夕,曹操还发动了荆州战役并且以成功收纳荆州全部疆土而告终。而这个时候觊觎了荆州很久的刘备,只得选择撤兵逃亡,远在江东的孙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此刻对于曹操来首,当务之急就是考虑怎么乘势而上,下一步该怎么走?曹操心中的选择是顺流而下拿下江东地区,尽快的完成他

  • 伐吴之战打了一年,诸葛亮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这场仗非打不可,我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伐吴檄文全文,刘备伐吴结果怎么样,刘备伐吴史书记载

    诸葛亮这番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法正是可以阻止刘备伐吴的;其二,如果刘备伐吴有法正当参谋长,是根本不会打输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自然明白刘备伐吴的真实意图,当然更不会反对刘备伐吴,他要做的,就是在大后方做好支援工作。刘备兵败夷陵后仍有再战之心、再战之力,诸葛亮功不可没。我们细看刘备伐吴的时

  • 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是更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更仁德,明仁宗对比宋仁宗,宋仁宗的仁义

    在他之后,还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为庙号,但是真正配得上仁这个称号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1.仁义之君的开山鼻祖宋仁宗1.1体恤下属,善于换位思考有一次,宋仁宗在宫中散步,他不时地回头张望,回宫后宋仁宗让妃子赶紧端水给自己喝,原来宋仁宗散步时十分口渴。妃子觉得奇怪,问宋仁宗刚才散步时为何不让随从

  • 一场礼仪之争,内阁首辅杨廷和惨遭罢免,状元儿子杨慎被发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廷与杨慎的关系,杨慎的儿子,杨廷和为什么要杀杨慎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前,君臣矛盾已经初现端倪杨廷和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入仕,历仕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三朝,自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内阁首辅后,杨廷和虽然成为了明武宗重要的辅臣,但由于正德皇帝实在太有个性,君臣之间矛盾极深。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情加重,司礼监太

  • 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明朝812个姓氏从大槐树下出发,看有你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各个姓氏的祖先,明朝后裔姓氏大全,哪些姓氏是山西大槐树走出来的

    结束了元末的战乱后,历经20多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朱元璋面临的却是遍地疮痍,他发现山东、河南和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所以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而这就是著名

  • 从岳飞、秦桧到韩侂胄、史弥远,80年的战与和,均沦为屈辱的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飞和秦桧简介,岳飞和秦桧真实故事简介,岳飞与秦桧的前世今生因果

    不过,南宋对金朝的战争,其实在宋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便告一段落,此后再无北伐之举。这一年,宋宁宗和史弥远以韩侂胄的人头换来了《嘉定和议》。这一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以杀岳飞为代价换来的《绍兴和议》。从1127年到1208年,南宋在战与和中反复了81年,似乎走了一个轮回,又回

  • 忽必烈统治时期,李璮为何要叛乱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璮反叛,李璮之乱起于哪一年,李璮为什么反叛忽必烈

    而开国皇帝一般情况下也都算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懂得这个道理。忽必烈虽然好战,不断的发动对外战争,同时到了后期也重用奸臣,使得朝政混乱,但整体上忽必烈并不算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然而在忽必烈统治期间,却爆发了李璮叛乱,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忽必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此后忽必烈开始不太信任汉人,加剧了民族矛

  • 苏轼向美人献诗,前两句大失水准,后两句惊世骇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轼写美人的诗句,苏轼20首经典绝句诗,苏轼十首五言绝句

    人的一生就如同在长河之中行船一样,起起伏伏是非常正常的,有时候处理不当,还会触礁沉没。这与智商、情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事物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哪怕是顶尖级的人才也不能避免。比如说苏轼,一生才高八斗,连太后都是他的粉丝,整个宋朝为之倾倒癫狂,却也遭到了“乌台诗案”,差点让朝廷破了不杀士大夫

  • 赵匡胤留下3条遗训,看似荒唐却大有深意,宋徽宗不听结果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留下的三个遗训,赵匡胤到底因何而死,赵匡胤是如何被废的

    显然的,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是非常无奈的是,宋太祖为了子孙曾经留下了三条遗训,其后代却不愿意听取,最终导致了亡国。宋太祖临终之前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务必在皇宫之中圈地养猪;显然的,这点是非常奇怪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猪和皇宫的必然关系什么。北宋建国之后的一百

  • 大宋火器,只是名字响亮而已?堪称“黑科技”,宋军弱不能怪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军图片,大宋最怕的兵器,宋朝最厉害的十种武器

    众所周知:火药与火器其实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独立发展的,互不干涉!直到宋朝,才开始把火药运用到火器上,从而开创了军用火器的新纪元。其实早在宋仁宗年间,朝廷大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就曾编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官方军事理论著作:《武经总要》。在这部军用巨著中,不仅大量记载了众多军事理论和历朝各个大型战例,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