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战争前夕,曹操还发动了荆州战役并且以成功收纳荆州全部疆土而告终。而这个时候觊觎了荆州很久的刘备,只得选择撤兵逃亡,远在江东的孙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而此刻对于曹操来首,当务之急就是考虑怎么乘势而上,下一步该怎么走?
曹操心中的选择是顺流而下拿下江东地区,尽快的完成他统一天下的大业,然而这个时候他帐下有个叫贾诩的谋士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观点,但是曹操没有采用,继续我行我素,按照后续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次贾诩的谏言被曹操采纳,赤壁之战的后果也许不会有这么的凄惨。
那么贾诩是什么人?他原本是董卓老贼的帐中谋士,董卓死后李榷等人誓要给董卓报仇攻打长安,贾诩的出谋划策在这次攻城行动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后来李榷跟随张绣的时候曾经使得张绣两次大败曹军,这里面也有不少贾诩的功劳。
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曹操面对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各种犹豫不决,说到底还是没信心能打赢袁绍,害怕自己苦心经营下来的成果就这么付之东流了。这个时候帐下很多谋士将领,都劝说曹操暂时和袁绍修好以保住眼前的状态,集中精力扫除那些弱小势力,以后再说如何对付袁绍。但是这个时候贾诩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观点,他认为袁绍为人优柔寡断生性多疑,这里小编有点蒙圈,这不是应该是曹操自己的特性么。难道曹操跟袁绍有什么亲戚关系?这点小毛病都这么相似,贾诩认为如果曹操能好好利用袁绍这个弱点,战胜袁绍不是难事儿。
曹操最后也确实采纳了贾诩的意见,决定与袁绍开战,最后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也为以后平定北方打下了很不错的基础,这件事儿贾诩功不可没。
在一次曹操和马超的关中军对峙中,马超好几次被曹操战败形势十分不利,最后马超不得不以割地求和为条件跟曹操休战,保存住了自己仅有的实力。但是曹操心中还是心有余悸,认为马超和韩遂的联军对自己还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最后还是贾诩巧设离间计,破了马超和韩遂的联盟。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想着顺江而下灭东吴,但是贾诩却认为曹操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已经拥有了富足的土地,眼下首要不是继续开疆扩土,而是收拾一下这个孙刘联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民生以及建设军队上来,采取休养生息以逸待劳的政策,让荆州地区的军心民心对自己更加的拥戴,这个时候孙权也就基本上没有其他资本和我们抗衡,可以不站而屈人之兵。
不过可惜最后曹操并没有听取贾诩的意见,还是一意孤行的要去和孙刘联军在水上开战,结局就是众所周知的惨败,自此以后一直到死也没有打到江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