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诩妙计横出,曹操依旧想法如初

贾诩妙计横出,曹操依旧想法如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47 更新时间:2024/2/5 0:54:46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战争前夕,曹操还发动了荆州战役并且以成功收纳荆州全部疆土而告终。而这个时候觊觎了荆州很久的刘备,只得选择撤兵逃亡,远在江东的孙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而此刻对于曹操来首,当务之急就是考虑怎么乘势而上,下一步该怎么走?

曹操心中的选择是顺流而下拿下江东地区,尽快的完成他统一天下的大业,然而这个时候他帐下有个叫贾诩的谋士就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观点,但是曹操没有采用,继续我行我素,按照后续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次贾诩的谏言被曹操采纳,赤壁之战的后果也许不会有这么的凄惨。

那么贾诩是什么人?他原本是董卓老贼的帐中谋士,董卓死后李榷等人誓要给董卓报仇攻打长安,贾诩的出谋划策在这次攻城行动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后来李榷跟随张绣的时候曾经使得张绣两次大败曹军,这里面也有不少贾诩的功劳。

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曹操面对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各种犹豫不决,说到底还是没信心能打赢袁绍,害怕自己苦心经营下来的成果就这么付之东流了。这个时候帐下很多谋士将领,都劝说曹操暂时和袁绍修好以保住眼前的状态,集中精力扫除那些弱小势力,以后再说如何对付袁绍。但是这个时候贾诩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观点,他认为袁绍为人优柔寡断生性多疑,这里小编有点蒙圈,这不是应该是曹操自己的特性么。难道曹操跟袁绍有什么亲戚关系?这点小毛病都这么相似,贾诩认为如果曹操能好好利用袁绍这个弱点,战胜袁绍不是难事儿。

曹操最后也确实采纳了贾诩的意见,决定与袁绍开战,最后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也为以后平定北方打下了很不错的基础,这件事儿贾诩功不可没。

在一次曹操和马超的关中军对峙中,马超好几次被曹操战败形势十分不利,最后马超不得不以割地求和为条件跟曹操休战,保存住了自己仅有的实力。但是曹操心中还是心有余悸,认为马超和韩遂的联军对自己还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最后还是贾诩巧设离间计,破了马超和韩遂的联盟。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想着顺江而下灭东吴,但是贾诩却认为曹操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已经拥有了富足的土地,眼下首要不是继续开疆扩土,而是收拾一下这个孙刘联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民生以及建设军队上来,采取休养生息以逸待劳的政策,让荆州地区的军心民心对自己更加的拥戴,这个时候孙权也就基本上没有其他资本和我们抗衡,可以不站而屈人之兵。

不过可惜最后曹操并没有听取贾诩的意见,还是一意孤行的要去和孙刘联军在水上开战,结局就是众所周知的惨败,自此以后一直到死也没有打到江南去。

更多文章

  • 伐吴之战打了一年,诸葛亮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这场仗非打不可,我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伐吴檄文全文,刘备伐吴结果怎么样,刘备伐吴史书记载

    诸葛亮这番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法正是可以阻止刘备伐吴的;其二,如果刘备伐吴有法正当参谋长,是根本不会打输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自然明白刘备伐吴的真实意图,当然更不会反对刘备伐吴,他要做的,就是在大后方做好支援工作。刘备兵败夷陵后仍有再战之心、再战之力,诸葛亮功不可没。我们细看刘备伐吴的时

  • 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是更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更仁德,明仁宗对比宋仁宗,宋仁宗的仁义

    在他之后,还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为庙号,但是真正配得上仁这个称号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1.仁义之君的开山鼻祖宋仁宗1.1体恤下属,善于换位思考有一次,宋仁宗在宫中散步,他不时地回头张望,回宫后宋仁宗让妃子赶紧端水给自己喝,原来宋仁宗散步时十分口渴。妃子觉得奇怪,问宋仁宗刚才散步时为何不让随从

  • 一场礼仪之争,内阁首辅杨廷和惨遭罢免,状元儿子杨慎被发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廷与杨慎的关系,杨慎的儿子,杨廷和为什么要杀杨慎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前,君臣矛盾已经初现端倪杨廷和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入仕,历仕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三朝,自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内阁首辅后,杨廷和虽然成为了明武宗重要的辅臣,但由于正德皇帝实在太有个性,君臣之间矛盾极深。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情加重,司礼监太

  • 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明朝812个姓氏从大槐树下出发,看有你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各个姓氏的祖先,明朝后裔姓氏大全,哪些姓氏是山西大槐树走出来的

    结束了元末的战乱后,历经20多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朱元璋面临的却是遍地疮痍,他发现山东、河南和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所以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而这就是著名

  • 从岳飞、秦桧到韩侂胄、史弥远,80年的战与和,均沦为屈辱的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飞和秦桧简介,岳飞和秦桧真实故事简介,岳飞与秦桧的前世今生因果

    不过,南宋对金朝的战争,其实在宋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便告一段落,此后再无北伐之举。这一年,宋宁宗和史弥远以韩侂胄的人头换来了《嘉定和议》。这一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以杀岳飞为代价换来的《绍兴和议》。从1127年到1208年,南宋在战与和中反复了81年,似乎走了一个轮回,又回

  • 忽必烈统治时期,李璮为何要叛乱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璮反叛,李璮之乱起于哪一年,李璮为什么反叛忽必烈

    而开国皇帝一般情况下也都算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懂得这个道理。忽必烈虽然好战,不断的发动对外战争,同时到了后期也重用奸臣,使得朝政混乱,但整体上忽必烈并不算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然而在忽必烈统治期间,却爆发了李璮叛乱,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忽必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此后忽必烈开始不太信任汉人,加剧了民族矛

  • 苏轼向美人献诗,前两句大失水准,后两句惊世骇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轼写美人的诗句,苏轼20首经典绝句诗,苏轼十首五言绝句

    人的一生就如同在长河之中行船一样,起起伏伏是非常正常的,有时候处理不当,还会触礁沉没。这与智商、情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事物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哪怕是顶尖级的人才也不能避免。比如说苏轼,一生才高八斗,连太后都是他的粉丝,整个宋朝为之倾倒癫狂,却也遭到了“乌台诗案”,差点让朝廷破了不杀士大夫

  • 赵匡胤留下3条遗训,看似荒唐却大有深意,宋徽宗不听结果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匡胤留下的三个遗训,赵匡胤到底因何而死,赵匡胤是如何被废的

    显然的,这样的一个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是非常无奈的是,宋太祖为了子孙曾经留下了三条遗训,其后代却不愿意听取,最终导致了亡国。宋太祖临终之前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代:一、务必在皇宫之中圈地养猪;显然的,这点是非常奇怪的,毕竟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猪和皇宫的必然关系什么。北宋建国之后的一百

  • 大宋火器,只是名字响亮而已?堪称“黑科技”,宋军弱不能怪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军图片,大宋最怕的兵器,宋朝最厉害的十种武器

    众所周知:火药与火器其实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独立发展的,互不干涉!直到宋朝,才开始把火药运用到火器上,从而开创了军用火器的新纪元。其实早在宋仁宗年间,朝廷大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就曾编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官方军事理论著作:《武经总要》。在这部军用巨著中,不仅大量记载了众多军事理论和历朝各个大型战例,而且

  • 明仁宗唯一的嫡女,生于靖难之后,丈夫死于土木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仁宗赦免靖难遗孤,明仁宗十个孩子都是谁生的,明仁宗的几个重臣

    明仁宗一共有七个女儿,嘉兴公主不仅是他的长女,也是他唯一的嫡女。嘉兴公主生于靖难之后,也就是说她出生的时候,祖父朱棣已经坐上皇位。那么嘉兴公主的一生,都有哪些经历?题目中说,她的丈夫死于土木堡之变,那么她的丈夫又是谁?永乐七年,太子妃张氏生下嫡女。不过永乐朝的时候,此女并没有得到册封,直到父亲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