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登高》到底有多绝?可称天下七律之首

杜甫《登高》到底有多绝?可称天下七律之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279 更新时间:2023/12/15 8:08:44

而在最近热播的大剧《庆余年》之中,范闲在诗会之上以杜甫的一首《登高》拔得头筹。唐诗宋词,无数诗人大家,可供范闲选择的名诗佳作数不胜数,为何范闲会选择这首充满着“暮气愁绪”登高呢?

从范闲本身来说,他穿越之前是一位将死之人,因为残疾一辈子都没有能够亲自登上高山望远。他前世做的最多的事情,可能就是在诗句文章之中找寻精神寄托。他被植入了几十年的现代记忆,这一辈子又活了快20年,就灵魂来说,他已经年过半百,对于这首《登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的确,杜甫这首诗,没有一定的年龄积累,很难领会到那一句“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妙处。

清代杨伦曾经在《杜诗镜铨》之中认为,杜甫的这首《登高》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在杜甫七言律诗之中当属第一,明朝的胡应麟则称这首诗是“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旷世的悲歌虽然苍凉,但依旧拔山扛鼎,杜甫写出暮年之人的无奈,却不会让人看到消沉阴暗,而是涌动着对生命的仁爱和人生的悲壮。

离愁别绪一直是古人写诗的主题,秋景月夜,最是能引起悲情诗人的共鸣。金圣叹曾言:“士对秋而情至,凡山川林峦,风烟云露,草色花香,目之所睇,耳之所闻,何者不与心相为蕴结?乃先生(杜甫)以忠挚之怀,当飘零之日,复以流寓之身,经此摇落之时,其勃然触发,有自然已。”

《登高》一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园767年)秋季,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四年,但乱世的余波还没有平息,各方军阀乘乱崛起,相互争夺领地,吐蕃、回纥乘乱常常犯边。杜甫此时在夔州流转,这一年的重阳节,他独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之上,极目远眺,感慨万千。

杜甫一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众多仕子一样,一生目标不过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言:杜甫一生名诗无数,名动天下,至今仍被国人奉为经典;

立德:南宋理学宗师曾对杜甫的行为品格大加赞扬,认为杜甫是天下文人的典范,将杜甫与诸葛亮颜真卿韩愈和范仲淹并称为“五君子”,以赞叹五人的高风亮节。而王安石在《子美画像》之中赞叹道:“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

而说到立功,杜甫的仕途坎坷,是杜甫心中难以消弭的郁结之处。

杜甫七岁能诗,二十岁漫游吴越,二十五岁小有名气,回归洛阳。此时的杜甫满腔豪情,开元二十三年,赴京兆贡举,不第。后来在洛阳遇到了李白,两位诗人惺惺相惜,杜甫写下《望岳》,记录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士。

一直到至德二年,杜甫坚持不懈地追求功名,然而屡战屡败,每每落空。至德二年,杜甫逃亡到凤翔拜谒唐肃宗,算是迎来仕途之上的高峰,他被授予了右拾遗的官职,这是他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换来的。但这种辉煌并没有维持多久,后来杜甫因上疏申救房琯而触怒了唐肃宗,杜甫被贬。九月,长安收复,杜甫带着家人来到长安。被贬的失落和看着诸多百姓颠沛流离的触目惊心,一次次触动着杜甫的内心。这一时期,杜甫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名作《三吏》和《三别》。

杜甫写《登高》之时,已经55岁了,在外漂泊了八个年头。永泰元年(765年),杜甫好友成都府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逝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不得已来到了夔州。根据史学家考证,当时的杜甫身患肺病、疟疾和风湿病等疾病,耳背齿落,一只手已经麻痹到不能动弹,备受病痛折磨。而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知己难寻,精神上也倍感落寞。经历了安史之乱,整个唐王朝元气大伤、江河日下。所有这些就像浓云一样密布在杜甫的心头,杜甫深受煎熬。

当他在重阳节这一日孤独得登高望远,时间流逝,草木凋零,急风哀猿,满目萧杀,山城萧条的秋色唤起他对跌宕人生的悲叹。

但我们的身体已经衰老,但是创业未半,对生命随时可能逝去的恐惧和对人生的不甘心,会占据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惶恐、不安而无可奈何。然杜甫叹老,和我们并不完全相同,他对自己一生进行反思,有对生命由绚烂终于平淡的感悟,所以诗中有“无边落木”的悲叹,也有“滚滚长江”的豪情。这位老人站在天地间,以病弱的身姿迎上瑟瑟秋风,浑浊的双眼中是无尽江山。他深感自己的渺小,明知已经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想要扭转乾坤,但对生命的依恋依旧在血脉的激流之中翻腾,一种无法压抑的焦虑在心头激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曾经多么爱喝酒,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中,杜甫高兴地写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然而今日在夔州,他因为重病缠身不得不戒酒,想要借酒消愁已经不可能。千言万语,在“停杯”的一瞬间化作一滴枯泪,所有的烦闷,无人诉说,无法排解,只得沉重地压在心头。

登高远望,使人心瘁。少年登高,看天下天下河山皆是豪迈,欲踏遍山川,救济穷苦,成就功名,是多少文人学子的梦想。老年登高,看尽风景却是悲歌,古今感慨,天地忧思,离别愁绪,求而不得……

杜甫也曾是“五花马千金裘”的贵公子,也曾是皇帝身边重用的谏臣,而生于那样的乱世,遇到那样的君主,他空有报国之志,却难有用武之地。如今病痛和战乱,让他成为了流亡的难民,成为了在江面踽踽独行、在山顶吞声悲泣的少陵野老。即便如此,他的内心依旧保存着对贫困人民的怜悯和对生命的仁爱之心。即便历经苦痛,他失去了健康的身体,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失去了好友,失去了金银,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国家……但这种悲悯和仁爱,却在心中越积越浓。

时空广阔如斯,人生寂寞如斯。

胡应麟评论《登高》:“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是,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一首古诗,一段古诗。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喜悦,也有它的悲思。一年365天,每天都有属于它的诗词。

更多文章

  • 武则天一生创造了20个字,19个被废除,只留一字却无人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武则天一生造了二十个字,武则天一生重大事迹,武则天这个名字死后才有吗

    一共造了20个字,19个都被废除了,留下的一个寓意深刻,却没人敢用,现在的很多人甚至都不认识这个字。而我们就重点了解武则天留下来的这唯一个字,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义。这个字就是“曌”,也是武则天给自己改的名字,武曌的曌。当初,武则天看到“照”这个字认为对女性极其不公平,因为日是阳,阳代表的就是男性,倒

  • 揭秘:古代谥号怎么来的,有什么含义?而杨广为什么被称隋炀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广谥号是谁给上的,唐朝有资格给杨广取谥号吗,杨广庙号和谥号

    谥号,就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分人死后所获得的称号,而这一部分人究竟是何人也大有来头。谥号的起源关于谥号的起源,大致就分为两种说法,其一是谥号起源于西周早期,周公制谥;其二就是谥号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而后者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西周之后,谥号得到了广泛的施行,直到秦始皇时期,嬴政认为谥号有“子议父

  •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事变”当上皇帝后,为何没有杀握有兵权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李家原来就是“唐”这个小公司的董事长,那是人家的私人财产,名份早定李渊本来就是“唐王”,受封于太原,在太原有王府,有臣僚,地位早已定下尊卑,是个小公司。李渊不起兵是唐王,臣下见了就得下跪,喊“唐王千岁”。李渊起兵是唐皇,臣下见了还得下跪,只不过是喊“皇帝万岁”。也就是君臣名份早已定下,我起不起兵“唐

  • 南北朝十大昏君,没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所作所为简直毁三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为什么昏君多,历史上最昏庸的昏君,南北朝的昏君有多严重

    在时间长达169年的南北朝当中,先后更替了很多朝代和传承了很多皇帝,但不论是大一统时期还是大分裂时期,都肯定有明君、昏君、暴君、仁君等各种不同性格的皇帝,南北朝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总的来说,南北朝的昏君更多一些。现在小编以自己的理解,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十大昏君。昏庸到什么程度?没有最昏庸,只有更昏庸,当

  • 长孙皇后的闺蜜,觊觎皇后宝座,李世民见招拆招,拒绝了她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纳妾,长孙皇后允许李世民纳妾为什么,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关系

    李渊太原起兵,打进了长安城。李世民被册封为秦王,长孙氏当上了秦王妃。李元吉被册封为齐王,杨氏成了齐王妃。武德初年的大唐朝,李世民经常挂帅出征,李元吉则是作为副帅,协助二哥征战四方。大唐讨伐王世充,就是李世民挂帅,李元吉副帅的模式。兄弟并肩作战,妯娌往来款洽,倒也合情合理。秦王和齐王击败王世充,活捉窦

  • 李世民仅是凡人,阎王为啥向他行礼?前世地位太高,或与玉帝平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为什么要跪阎王,李世民的具体功绩,李世民的真正历史

    《西游记》中的唐太宗李世民似乎有点窝囊。先是遭遇泾河龙王的求情,要他困住麾下大臣魏征,令魏征无暇斩杀于他。于是,李世民巧妙设计一个棋局,命魏征与他对弈,想要以此来困住魏征。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魏延能力十分强大,在棋局上打盹,给李世民来了一出梦中斩龙的戏码。李世民因此得罪了泾河龙王,不断遭受他的冤

  • 李隆基坐上皇上之后,第1件事除掉了太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隆基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决裂,李隆基重登皇位

    大唐建立之后高祖李渊还没有去世,而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当中逼迫李源膳味才坐上了皇帝,太宗李世民还未死他的嫡长子,李承乾以及第1次离开,因为皇位,所以引起的争夺,而李晨强,在叔父李元昌等人的支持之下,准备刺杀魏王李泰,并武力叛变谋杀太宗李世民,结果太宗第五子齐王谋反牵连出了他的魔法,因此李承强和李泰被圈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传统文化儒学,对汉朝统治造成深远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的吗,汉朝独尊儒术有什么弊端,汉朝独尊儒术利弊

    汉朝独尊儒术的历史起因 儒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朝的官方思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 儒家本来就是春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但是因为战国时期秦国凭借法家思想快速崛起,并且最终统一六国之后,法家的地位由此快速攀升,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又令无数儒生就此禁语,以至于秦朝时期,儒家地位十分衰微。但儒家

  •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张飞、关羽、马超、黄忠对比,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飞黄忠马超五虎谁当主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排序,三国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谁厉害

    1:赵云不仅寿命最长,而且武功巅峰期保持最久,发挥稳定,没有因为年老出现明显下滑的现象。赵云初战文丑,还是一个少年将军,或许因为经验不足,也或许是赵云目的是为救公孙瓒,并不想杀文丑,所以两人大战五十回合没分胜负,以后赵云到了巅峰期,越战越勇,一直保持不败记录,七十多岁的时候,还上演了一场精彩大战,一

  • 作为袁绍手下名将,颜良文丑的武功到底如何,能排在三国前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什么袁绍斩华雄不带颜良文丑,袁绍颜良文丑厉害吗,袁绍收服颜良文丑在哪一年

    答案是肯定颜良文丑的武艺绝对能排在三国名将前十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一件事情,出于颜良文丑被关羽一刀斩杀,往往我们都会把颜良文丑二将排在二流武将之列,其实这样的认为对颜良文丑二位上将有所不公。当然正史之中文丑并未被关羽斩杀,并且关羽是乱军之中刺颜良于马下,并非演义中的那样一刀杀之,就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