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96 更新时间:2024/2/3 12:35:00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是兵家宝典,但其不仅适用于打仗还适用于待人接物。在《孙子兵法》中有“利而诱之”和“强而避之”的说法,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可谓是把这两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要说起太祖朱元璋,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闪现出他滥杀无辜的历史形象,一生杀人如麻,凶残至极,即使是功臣也不能幸免。不过据史料记载,有两种人朱元璋不敢惹,甚至还给予超出众臣的优待。他们就是膳夫(厨子)和栉工(剃头匠)。

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有不容小觑的实力,就像朱元璋一生都在征伐,舔着刀子过日子,最终才登基称帝把大明王朝建立起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称帝后为了安定百姓,改革政治,从上到下的统治一片肃然,而且实行封建铁腕政治,不仅严惩贪官污吏,还对功臣也下得了狠手。但对于膳夫和栉工这两种人,即使是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也不会动手,而且一本正经地向儿子们讲述不能得罪膳夫和栉工的理由,而且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儿子们的想象,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01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九个子辈和一个侄孙共十人为王。八年后,朱元璋已经准备安排这些亲王就藩。某天,朱元璋接到次子朱樉秦王府密报,说朱樉在来就藩的路上遇到了一点儿小事和厨子有了争执,还鞭打了厨子。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朱元璋立马提笔亲自给朱樉写了一封信,派人火速加急送到秦王府。“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大概内容是说不可以侮辱厨子,更不能鞭打他们,因为惹了他们的下场不堪设想。主要理由是:厨子虽然只是小人物,但是如果他被逼走投无路,指不定某天就在你的食物里下毒,最后你就只能黄泉走一遭了,所以一定要好好款待膳夫。这句话用于现在其实也适用——管伙食的不仅管你饱不饱,还管你吃的好不好,能不能活着。

这件事情过了没多久,朱元璋又接到关于另一个儿子的密报,说晋王朱棢在前去封地太原的路程上,用笞打了厨师,同样的朱元璋也给靖王送了一封信。《明史·朱棡传》载,在信中朱元璋仍然以自己为例:“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在很多时候朱元璋都用自己举例给后代讲述厨子与自己生命的故事,从孩子小就教育他们要善待与自己性命最直接相关的人。

从这些事情当中,朱元璋心思缜密、事事小心谨慎的特点显露无疑。作为一代大帝,在稳住自己的根基之前,首先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他的心里很有数。哪些人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重大影响?哪些人该死该留?朱元璋都有自己的判断。尤其是身边的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的对比处理得非常得当。陈友谅张士诚这般大人物等要想刺杀朱元璋。可谓是难上天,但如果要是身边的人,比如说是厨子想要杀他就十分容易,或许仅需要一碗羹汤就可以让自己一命呜呼。而且不管有没有下毒,人心隔肚皮,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所以只要与厨子结了怨,生活都不会安定,尤其是像朱元璋这般心思缜密极其敏感的人更不会安心。

02

还有一种人也是朱元璋不会轻易得罪的人,那就是栉工,也就是剃头匠。当我们一说出这个职位的时候,或许大家都有了想法,因为虽然皇帝有无数的保镖,但在剃头的时候只有剃头匠贴身侍奉,而且还是自身带有刀具的人,即使后面会受到惩罚,但在近距离的范围内想要朱元璋的命还是很容易的,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朱元璋甚至不敢对剃头匠说重话生怕引起他们不满,甚至还给予非常优厚的赏赐。

因此,明朝有名的厨子徐兴祖、井泉以及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他们一生都受到朱元璋优待,而且善始善终,不像其他被朱元璋杀害的无辜大臣。不过想来,两边在接触时肯定是相互担惊受怕的,都怕对方要自己的命。从朱元璋的角度出发,他总不能一辈子不吃饭不剃头,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也跟他的性格和时代背景有关。

结语

朱元璋残忍狠辣,对这两种职业的人有善待,其实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安全。说到底还是自己的猜忌和敏感,但我们也不敢说,如果朱元璋放宽心还会有现在这般历史。历史都是过去,但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我们没必要这么黑暗的想法。

参考文献:《孙子兵法》《明史·朱棡传》《明实录》

更多文章

  • 南宋穷秀才发现一处宝地,自尽后如愿安葬,家族从此富贵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古代人对风水堪舆之说深信不疑,认为风水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族的发展。风水宝地对于家族发展极为有利,煞地和凶地则可能给家族招致巨大灾祸。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依旧有相应风俗,在修建房屋和举行葬礼的时候,往往也会特意请人来看。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时,就有这么一个穷秀才,发现一块宝地后甘愿设下绝

  • 为了保护后代不被朱元璋杀害,刘伯温留下11字遗言,这11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被害朱元璋大开杀戒,刘伯温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刘伯温会被朱元璋杀了吗

    而刘伯温,却是后世千余年来,唯一一位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人。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把孔明给“妖化”了,刘伯温又何尝不是这样?尽管正史里对他的记载还算正常,可是民间,却流传有许多与他有关的神奇故事,甚至多有传言他会“预知天机”,并有着神机妙算的能力,这方面的描述,比之三国诸葛亮,又或者水浒吴学究,都不遑

  • 宋太宗是怎样削弱武将权力的,他不害怕武将反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太宗在武将中的威望,幽州城困住了宋太宗,宋太宗怎么治国的

    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宋太祖得到天下之后,考虑到,手上有很多持有重病的大将,这些人很可能将来也像他一样起兵。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宋太祖释兵权解除了一些大将的兵权。但是一些边将的权力依然非常的大,在他们管辖的区域内,他们完全掌握了经济和人事大权,俨然就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宋太祖为什么不削弱这些边关

  • 他是历史的罪人,间接导致宋末“靖康之耻”,如今被美化成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历史上发生的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宋徽宗靖康之耻到底是怎么败的

    众所周知,古时候并没有当代社会先进的教育体系,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很多古人根本不认识字,只懂耕作之术。纵观历史,早前时期平民阶层很少能接收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撑孩子入学,他们本身也认为上学没有什么用处。尽管如此,古人还是需要一些精神食粮来慰藉自己,于是勾栏瓦舍开始出现,说书艺人

  • 姚广孝:一心撺掇朱棣谋朝篡位,却不求美女钱财,他到底图个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姚广孝跟朱棣谁大,朱棣为何要杀姚广孝,朱棣与姚广孝第一次见面

    在明朝有一个传奇和尚,生前受尽封赏尊荣,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人说他嗜好杀戮,他不但不生气还大喜。在他死后,明仁宗朱高炽认为他“生则同其富贵,殁则陪其祀享”,而让他配享明太宗庙庭,他就是明朝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明成祖朱棣身边的一位传奇人物,堪称是明朝最神秘谋士。他是个和尚,却精

  • 明朝不是拥有强大火器吗,为何败给了只有冷兵器了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的火器有多厉害,明朝大部分火器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明朝火器很好但是打不过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当时两方之间的装备差距。明朝掌握当时世界领先的火器技术,并发明了类似于三眼火铳,火龙出水,佛朗基等等即使听到名字都会觉得很强的装备;再看看后金呢,只是一个刚刚独立出来的小国,竟然击败了大明朝。这个曾经能够在与战斗力强大的蒙古军队作战中获得胜利,拥有强大火器的明朝军队,却败给了一个仅仅

  • 为何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这四条文史常识请牢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我们的一贯做法,判断一个人的籍贯,主要看他的出生地、血统、发迹地、长期居住地等几个方面。那么我们来分开分析。1,成吉思汗出生地,属于中华文化圈,100年前才有外蒙标签。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在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在今天看来,就是蒙古国的肯特省。肯特省有个很有名的肯特山,就是狼居胥山,那是霍去病封禅的地

  • 身为北宋宰相,因功劳死后封王,谁料后来老婆女儿当了尼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最后一个宰相,北宋宰相的人物分析,北宋肥东籍宰相

    赵光义很多读者朋友都很熟悉,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虽说是赵匡胤的弟弟,实际上人家是赵家老三,赵匡胤只是他二哥,他还有个大哥叫赵匡济,只是死的早。由于赵匡胤突然暴亡,皇位没有按规矩传给自己的娃,却让弟弟赵光义登基称帝了,因此民间传说“斧声烛影”赵光义杀了哥哥才称帝的。历来争论挺多的,这也算是一个历史迷案

  • 万世不祧只有始祖能享受,朱厚熜做了什么,让朱棣也有这种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厚熜世系图,朱厚熜是朱棣什么人,万世不祧之君有哪些

    无论世系如何延续,始祖始终要在主殿祭祀,因此被称为“万世不祧”,至于其他的帝王牌位,则会随着世系的疏远而不断地被移到偏殿去祭祀,也就是被“祧”出去,朱棣后来就有传言说因为世系过于久远,而差一点被祧出太庙。明太庙原本只有朱元璋享有“万世不祧”的资格朱元璋建立大明的时候,太庙里本来只有四个牌位,分别是他

  • 为何蒙古汗国不承认忽必烈蒙古大汗的称号?说:继承了大宋的国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忽必烈是蒙古承认的大汗吗,忽必烈和蒙古的关系,忽必烈多久才成为大汗

    元朝虽然建立了,忽必烈也在蒙哥去世之后,继承了大汗的位置。然而在蒙古帝国这里,除了大元朝之外,还有钦察汗国、察哈尔汗国、伊利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在这个联盟体性质的大家庭中,忽必烈的蒙古大汗的称号和位置,也仅限于大元朝,其他几个蒙古汗国其实并不承认,这里面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文化认同度不同。在其他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