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芳刚刚登基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还能和平相处,但很快,两人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而反目,开始了明争暗斗的较量。后来,曹爽在心腹谋士桓范的建议下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名义上尊奉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却削去了属于太尉录尚书事的权力。
无奈之下,司马懿只能隐忍,暗中等待机会,期盼某一天曹爽漏出破绽,然后将其一击致命。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为了隐藏实力,甚至开始装病,一直卧床不起。
公元249年,曹爽听说已经卧床两年的司马懿奄奄一息,而且其家人也为司马懿准备好了后事。因此,曹爽放松了警惕,漏出了破绽,准备带着曹芳祭奠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
临行前,曹爽决定把掌握大权的兄弟们全带上。此时桓范站出来说:“你们兄弟手握朝廷大权,掌管禁兵,如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发动叛乱,你们谁又能进城呢?”
曹爽听后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司马懿行将就木,早已不是威胁,而除了司马懿,又有谁敢和自己对抗呢?
可谁也不曾料到,司马懿是诈病。等曹爽兄弟刚一出城,已经七十岁高龄的司马懿立刻变得活蹦乱跳,而且还带着两个儿子,以及众多曹魏老臣叛变,他们不仅控制了整个洛阳城,而且还以太后的命令免除了曹爽的一切权力。
此时,曹爽确实慌了神,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过,他的智囊桓范冒着生命危险跑出了洛阳城,在千钧一发之际向曹爽献出了一条妙计,挟天子到许昌,然后以天子诏令号召天下勤王。
说句实话,桓范的策略非常好,可以说是当时曹爽唯一的翻盘机会。然而,曹爽兄弟面对桓范的劝说,想了一夜,黎明的时候把佩剑一扔:“罢了,即使投降,我也不失富家翁!”
桓范听到这句话,那心是哇凉哇凉的,不禁破口大骂:“曹子丹(曹真)何等英雄,怎么生了你们几个猪狗不如的玩意儿,你们要连累大家灭族了!”
骂归骂,桓范改变不了这一切,最终当曹爽投降之后,曹爽、桓范、何晏等人,以及他们的族人全部被杀。
不过!当司马懿下令屠杀他们的时候,有一人却成为了漏网之鱼,那就是桓范的儿子桓楷。
桓楷由于桓范的原因,成为了刑家,不得不隐姓埋名,低调的过日子。但是,到了晋朝建立之后,桓范的后人再次慢慢地崛起,步入了士途。
桓楷生子桓颢(hào)。桓颢生子桓彝,他做到了东晋散骑常侍、廷尉。桓彝之后是东晋著名权臣桓温。桓温之后则是灭掉东晋的桓玄。
当时,由于东晋统治者无能,整个社会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所以桓玄趁乱起兵,在公元402年攻入建康。第二年,桓玄便逼迫东晋第二傻的皇帝司马德宗禅位,建立了桓楚,顺利的夺走了司马氏的天下。
后来,虽然东晋在刘裕的扶持下复辟,但也只是刘裕手中的傀儡,没多久便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除了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说法,那就是“牛继马后”。
这个说法是当年曹魏有一员悍将,名叫牛金。牛金为人勇猛善战,而且还曾击败过蜀汉将领马岱。后来牛金选择追随司马懿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司马懿也因此对牛金异常青睐。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在司马懿夺取曹魏大权之后改变了。
当时天下流传这“牛继马后”的传闻,这个传闻来自于《玄石图》。由于魏晋时期的人们对玄学和谶纬之说深信不疑,所以司马懿便请来了星象家占卜子孙运势。
经过星象家的占卜,司马懿对牛姓的官员非常忌惮,于是决定除掉牛金。
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请客喝酒,邀请了牛金,却在暗中下毒杀死了牛金。就这样,司马懿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没想到的是,数年之后,司马懿的孙子琅邪王司马觐的府中出现了一个叫做牛金的小吏。
这个叫做牛金的小吏不简单,竟然和琅琊王妃私通,还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所以后人也曾说是“牛金”夺取了司马氏天下。
僭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魏书》
当然,关于牛继马后的说法,除了《魏书》和《晋书》之外,很多野史也有记载,比如《鹤林玉露》和《容斋随笔》等等。至于真假,千百年来并没有确切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