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成吉思汗后裔,改名换姓各自逃命,600年后,靠一首诗团聚四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950 更新时间:2023/12/15 18:33:14

唐代诗人高适的《宋中送族侄式颜》中有云: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诞生过许多著名的家族,例如晋朝时期的王、谢两家,刘禹锡在《乌衣巷》中所说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的就是这两个家族。除此之外,还有建立唐朝的陇西李氏以及太原王氏等,这些都是古代历史上名震一时的大家族,诞生了许多了不起的著名人物。

虽然这些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在鼎盛时期几乎可以与当时的皇族媲美,可是再强盛的家族也总有衰落的一天,哪怕是皇族也不例外。当这一天来临时,家族中的子弟再如何反抗也是枉然,只能从此各奔东西,以确保家族的延续。比如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黄金家族,曾经诞生过成吉思汗这样的一代天骄,可是当元朝衰落时,这些成吉思汗的后裔也只能改名换姓各自逃命,直到600年后,才靠着一首诗重新团聚四川。

黄金家族也就是孛儿只斤氏,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所有成吉思汗家族的后人。只不过,当后来元朝建立起来之后,为了与其他皇族区分开来,当时的黄金家族只包含托雷和忽必烈的这一支嫡系后人。再后来元朝败退到漠北之后,经过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达延汗孛儿只斤·巴图孟克改制后,只有他的子孙才能称作是黄金家族。从此之后,黄金家族成为蒙古察哈尔部大汗王廷嫡系独享的殊荣。

那么,除了察哈尔这一支之外,黄金家族还有其他后裔存在吗?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的后裔其实还是挺多的。在元朝即将灭亡时,有不少黄金家族的成员为了逃命改名换姓,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从此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西南地区就流传着铁改余的传说,说的是成吉思汗后裔铁木见隐姓埋名改铁姓为余姓的故事。

根据《余氏族谱》中的记载,铁木见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但是因为他后来隐姓埋名的缘故,史书上对其身份记载的并不详细。族谱中说,铁木见是元朝皇族,还曾因功被元顺帝封为西平王。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培养子女,他的9个儿子和1个女婿都进士及第,留下了“九子十进士”的文坛佳话。

铁木见一门人才辈出家族兴旺,可是却受到了元顺帝的猜忌,为了保全家族子弟的安全,铁木见只好上书皇帝请求告老还乡。当时正是元朝末年,烽烟四起,铁木见预感到元朝即将灭亡,为了日后不受到牵连,他辞官之后并没有返回漠北,而是带领家人一路向南逃去。而且,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铁木见还把姓氏改为了余姓。

铁木见年老体衰,没过多久就病逝在了路途中,他的九子一婿也只好各自四散逃命。临行前,为了大家将来能够再次相聚,这十人以作诗的方式留下了一个暗号,即每家出一首诗,共10句诗歌,将来后人凭借此诗来认亲。这首诗是:

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杈。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十人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从此之后,铁木见的后人改为余姓各自隐居,互相之间再无联系。在之后的数百年里,余氏后人始终不敢透露祖上半点信息,生怕会遭到朝廷的追查。一直到明朝灭亡后,余氏后人仍旧不敢寻亲,对于分散在各地的宗亲也丝毫没有半点消息。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之后,余氏后人才动起了寻亲的念头,可是因为当时战乱频繁,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隐居在四川余家湾的铁木见长子这一脉,为了寻找失散了数百年的亲族,才开始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而且还拿出了族谱,整个余家湾的村民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为了寻找亲族,余家湾的这一支后人将当年临别诗歌中的第一句“本是元朝宰相家”刊登在了报纸上,本以为过了这么多年应该很难再找到其他人了,结果没过多久就收到了许多人的来信,而且还对上了其余九句诗歌。在数百年的风雨飘摇中,当年铁木见的十支后人不但全都幸存了下来,还在数百年后重新团聚,实在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结语:

黄金家族的辉煌早已落幕,铁改余的传说却流传至今。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当年黄金家族的后人也变成了普通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工作,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不过,他们仍然没有忘记祖先的荣光,每年都要从全国各地聚集在余家湾村祭祖,一起缅怀祖先的丰功伟绩。

更多文章

  • 秦桧敢陷害岳飞,秦桧为什么不敢动韩世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世忠和岳飞谁有实权,秦桧杀害岳飞以后秦桧怎么样了,岳飞死后韩世忠去找秦桧

    第一岳飞和韩世忠都是武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岳飞的很多做法对金人威胁很大,而且让宋高宗赵构也很警惕。岳飞不仅抗金,还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帝。”他北伐的态度非常坚决。而韩世忠也是主战派,能力也很强。但他只是在战场上英勇作战而已,不涉及皇帝的家务事。第二秦桧身为主和派,一代文臣与这些武将有着根深蒂固不

  • 为何明朝会灭亡?专家:不怪崇祯,也不怪李自成,只能怪太阳黑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灭亡的原因都在崇祯身上吗,崇祯与李自成,历史上名人对明朝灭亡原因分析

    倘若说起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崇祯和李自成便是罪魁祸首。但是事实上,有些事情的发生,并不能单独地怪罪统治者,或许和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明朝的灭亡,便与太阳黑子脱不了干系。太阳黑子指的是太阳上的黑斑,而黑子的数量会影响到地球上的环境。因此,香港旅美宇航科学家翁玉林认为:1644年明朝灭亡,与

  • 网剧《唐诗三百案》将古典唐诗与悬疑探案相结合,又糖又甜又刺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唐诗推理秀,唐诗三百案是根据什么改编的,唐诗三百案主要演的什么

    剧中第一个案件被称作“人皮天灯案”,光看名字都觉得一阵脑壳疼,这也太大尺度了吧?快下车,我还是个宝宝,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我要去幼儿园!言归正传,《唐诗三百案》比变态死法更带感的是各种神反转剧情,吊足观众胃口!剧中的线索总是不停套路观众,真正的凶手都是万万想不到系列~“人皮天灯案”的受害者是曾得意一

  • 他是成吉思汗儿子,曾一次欺凌4千女子,过度劳累,结局不言而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孙子,成吉思汗长子现状,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女

    历来都有说“虎父无犬子”的这么一个说法,也就是说英雄的儿子应该也会像其父亲一样,但世事无绝对,就比如大英雄成吉思汗的儿子,就是个特例。要说起这位英雄,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拿起大弓射雕的英勇形象。而这位英雄的孩子也都不错,尤其是第三个爱子窝阔台,基本上就和其差不多的有勇有谋,只可惜到最后却变成了一

  •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最后一搏,张世杰兵败于蒙元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焦山之战,南宋张世杰个人资料,南宋张世杰诗词

    1274年6月,忽必烈下达讨伐南宋诏书,发起统一江南战役。宋德佑元年(1275年)三月初二日,南下伐宋的元军,占领集庆(今南京)、镇江、常州后,南宋朝廷为保卫首都,调兵加强临安(今杭州)外围要点防御,命令主战将领张世杰总督诸军北上,以挽回危局。到五月上旬,张世杰收复了平江、常州、广德、溧阳、金坛等地

  • 苏轼怂恿女子向和尚表白,和尚写下一诗,短短28字,却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轼写给和尚的诗,苏轼十大名言千古奇才,苏轼与和尚的故事有哪些

    诗词文化最为兴盛繁荣的年代是唐宋时期,在这段岁月中,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而在这些人之中,苏轼必定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为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文

  • 建文帝心腹大臣,兵部尚书齐泰,如何辅佐建文斗朱棣?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泰建议朱元璋杀朱棣,齐泰对朱棣的态度,朱棣对待建文君臣

    力主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临终时,齐泰被招去接受顾命,辅佐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继位之后,命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政。很快齐泰就被晋封为兵部尚书。当时明太祖遗诏诸王都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前去南京奔丧,各藩王所在的王国无论官吏还是平民都要听朝廷的节制。诸王听了之后都说齐泰在矫诏,

  • 为何说李逵死得并不冤?如果宋江不毒死他,他迟早也会被自己玩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逵是宋江故意毒死的吗,宋江临死前为何要把李逵毒死,李逵被宋江毒死真是活该

    其中《水浒传》主要写在北宋时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由被逼落草上梁山进行反抗,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水浒传》中有很多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及绰号,比如呼保义——宋江,他不能文不能武,趋炎附势,主要事件有杀阎婆惜;豹子头——林冲,他忠厚老实、武艺高强,主要事件有风雪山神

  • 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被俘之后如何威武不屈,最后被元朝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文天祥为什么抗元失败,文天祥在南宋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

  • 迎闯王,不纳粮,李自成不让百姓纳粮,那他靠什么来养活军队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闯王李自成为什么败落,李自成征粮,闯王李自成是什么年代的

    要知道,崇祯年间原本就天灾人祸不断,土地歉收,但官府与乡绅的所收取的赋税并不少,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所在的河南地区,基本上处于十室九空的状态。在河南地界上,除了背井离乡待不下去的百姓之外,留下来的百姓也基本上只能靠一口气吊着,根本就无力缴纳朝廷分摊的赋税。 不少老百姓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因此在这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