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对亲人无比狠辣,为啥被视为明君?他接近了封建帝王的上限

李世民对亲人无比狠辣,为啥被视为明君?他接近了封建帝王的上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889 更新时间:2023/12/18 3:44:24

同样拥有杰出军事能力的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个另类,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也一直两极分化,有的人说他是个难得的明君,他一统了全国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国土面积空前强大,国家也在他的治理下欣欣向荣,有了贞观之治。

反对者则是认为,他极端冷血,为了当上皇帝,甚至不惜埋伏自己的哥哥弟弟,并将二人的头颅拿到李渊面前逼宫,为了斩草除根,李建成李元吉的家人都被斩草除根。

究竟怎样才是一个真实的李世民,究竟怎么评价才能显得客观公正?

明君的标准

明君昏君暴君,是传统的中国人民按照儒家的思想给皇帝定义的概念,按照儒家思想,当皇帝的人应该以百姓安康为己任,勤俭勤政,爱惜民力,广开言路,放弃个人的享受而为国家奉献终身,最终,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作用,这才方为明君。

昏君的概念却是,听信佞臣不辨忠奸,安心享乐,不理朝政,无视黎民百姓的愿望,残害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大臣。简单来说,为国舍己者明君,弃国享乐者为昏君。

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各安其生,各谋其政,如果皇帝,大臣,百姓都能好好在自己的摊子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不逾越规矩,不偷奸耍滑,那么,国家必然就是一种盛世景象。

其实说到底,古代社会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治而非法治,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时,法律就会成为有权者的庇护,国家遇明君则强,遇昏君则亡,因为一两个人的道德水平而决定整个国家的兴衰走向,势必会导致国家发展不平稳。

而这种乱象,直到新中国时期才得到了解决,明君与昏君的概念此时才被彻底扫进垃圾堆。

于国的评价

李世民在帝王中,属于极为罕见的一类,主动利用制度约束皇权,颇有后世君主立宪的味道,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初,就下了一道诏书,设立了谏议制度。

皇上与臣子进行讨论事务时,双方都处于监督状态,最终使得臣子之间不论高低皆为国畅所欲言。过去就有类似的制度,但从没有任何一任皇帝,像李世民这样身体力行,真正让这个古老的职务发挥了真正的作用,也由此才有了魏征这样的千古名臣。

在军国大事方面,起草文书的人必须在上面留下各方意见,每个官员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就可以避免个人意志对于国家整体治理的影响过强,唐王朝的决策很少出现失误的时候,真正的尽可能做到人尽其用。

国家的治理不仅在于政策方面,还在于选拔官员的方面。现实中官员的任免调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上级的个人喜好影响,在个人能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谁都愿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但李世民偏偏相反,对于留须拍马者深恶痛绝。

曾有一人想要利用反季节蔬菜讨到李世民的欢喜,最终反倒使自己丢了官职。可以说,为了国家的良好治理李世民彻底丢弃了个人喜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朝代里的都有忠臣,奸臣,直臣,佞臣,往往直臣都是不受待见的,这类人虽然一心为国为民,但是在情商方面有待提高,但是李世民偏偏喜欢这一类官员。

当李世民得知官员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甚至为官员之间不客气的直言直语感到龙颜大悦,而魏征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臣,也是因为李世民的宽容,让他能够在朝堂上敢言直语。

在驾驭臣子方面,一般的地方都会选择同一个等级设立两名到三名大臣,让他们之间的权力达到均衡,互相制约,互相利用,以此达到稳定朝堂的目的,这本是常规用人之道,但是李世民偏偏反其道而行。

面对臣子打小报告,他反而劝谏臣子要接受不同人的小毛病,容人所短,用人所长,而对于打小报告的大臣,他将其宽恕,因为这个人还算忠直,就没有忍心废掉这个人的官职。

有如此明君在上,何患朝堂无名臣。宽容的朝堂,生机勃勃的朝廷,几乎是历代帝王从未出现过的,如此宽容的国家,圣明的君王,说他几乎达到了皇帝的上限应该不为过吧。

李世民对待亲人

而在家人方面,玄武门之变,似乎成了李世民一生抹去的污点,也成了后人怀疑他明君之实的依据。

事实上,唐朝的基业基本上都是李世民一己之力打下来的,李渊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稳定后方的作用,当时,李世民在朝中的呼声也是极高,原以为当皇帝是理所应当,但是李渊偏偏封了李建成当太子。

若是此番还不至于让李世民行极端之事,但是随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结,想要加害李世民这就让人不能容忍了,与其被动等待,倒不如主动出击。

玄武门之变,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结果,而其中的过程,却是李世民不得已而为之,事情既已发生就应该做到底,这才有了后来的逼宫以及斩草除根的诸多行径。

其实李世民对于家人很宽容,李渊后来给他生了许多的弟弟妹妹,无论这些人多么头疼,李世民也没有处死过其中一人,而太子李承乾胡作非为时,他也舍不得废掉这个太子,直到李承乾造反才坚定了他的决心。

他对家人并非冷血,一个于国宽容的人,于家又怎会冷血。这样与家人宽厚,与国家勤政,兢兢业业铸就贞观之治的人,岂能因为一个玄武门之变的小瑕疵就遮盖了所有的功绩。

瑕不掩瑜,他的确做到了帝王的顶点,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明君。

更多文章

  • 千古唯一女帝武则天,后世对她的评价,为何毁誉参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女帝武则天生平成就,武则天千古唯一女帝

    武则天晚年由于后突厥崛起,导致北边的都护府不再称藩,国土缩减也是确实存在,甚至一度丧失北边领土,后来又给打回来。武则天确实是一个武功平平的帝王,不是能够亲自率兵出征的帝王,也不是有很强军事眼光统摄全局的帝王,是一个在军事方面吃将领的帝王,但没见她自毁长城,瞎搞,将领强她就打得过还扩土,将领弱她就打不

  • 历史上唐朝“天宝十节度使”的设立,究竟正确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九大节度使,唐朝设置了哪些节度使,唐朝真实的节度使制度

    当然,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在唐玄宗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则成为了唐朝国势衰微的重要导火索。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朝旋即便迈入了中晚唐的历史困局之中。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便能发现,这场叛乱同“天宝十节度使”官职的设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这十个节度使职位的设立,也成为了唐朝

  • 唐宣宗为何装疯卖傻36年?登基之后改头换面,让人惊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宣宗的牛逼人生,唐宣宗能力,唐宣宗个人简历

    唐宣宗李忱他就是唐宣宗李忱,原名叫李怡。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被封为光王。由于他是宫女所生,乃是庶出,在众皇子当中没有地位。一向不受待见。面对宫廷之中的复杂斗争像他这样没有身份和地位的王子大多数都会被充当别人的棋子或者是牺牲品。从小便聪慧过人的李忱选择装聋作哑,以此来迷惑大家,让众皇子以为他是最没

  • 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死因实在太尴尬,难怪正史都不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吉思汗真正的死因,成吉思汗是正史承认的皇帝吗,成吉思汗死前统一了哪里

    很多皇帝在史书上记载的死因都语焉不很简单,最常用的就是“暴毙”二字了,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许多皇帝的死因记载的也是语焉不详,后人看了根本不知道这位皇帝究竟是如何死的。例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元史》中的记载也很模糊,只说他是因为生病去世的,但是详细的记载却一点也没有。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

  • 明朝发生的一件奇葩事,宫女合谋企图杀掉皇帝,结果却作茧自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厚熜在位期间,是明朝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他继位初期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朝廷统治,以严厉的手段整顿朝纲,同时又宽以治民,减轻赋役,使得饱受正德弊政之苦的百姓能够修养声息。可是后来他却开始迷信长生不老之术,崇信道教,整日召方士炼丹,对朝政也不复从前那般重视。朱厚熜对长生不老之术迷恋到什么程度?恐怕

  • 他是郭靖原型,中箭将亡时被成吉思汗放入牛肚中,爬出后继续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吉思汗临死前说郭靖,郭靖与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跟郭靖是什么关系

    郭宝玉在一定意义上是郭靖的原型,尤其是作为成吉思汗的心腹远征那一段,基本可以视为取材于郭宝玉的生平事迹。郭宝玉家学渊源,自幼就熟读兵书而且苦练武艺,对于天下大势的变化有着洞若观火的阅历,他本来是金国的一位贵族,但是在听到儿童们传唱的歌谣,以及夜观天象之后,就很有感慨地表示:“天要改姓了。”于是在蒙古

  • 有金匮之盟的存在,为何赵匡胤儿子却没能继承皇位?这要怪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匡胤很厉害为何被赵光义算计了,赵匡胤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匡胤迁都赵光义极力反对

    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子承父业,可是赵匡胤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江山,为何宁愿传位给弟弟也不传位给两个儿子?这就不得不提到金匮之盟了,这是赵匡胤和母亲杜太后以及宰相赵普三人共同订立的盟约,其中对宋朝的皇位继承人选问题作出了规定。可是,既然有金匮之盟的存在,为何赵匡胤儿子却没能继承皇位?这要怪赵光义,他当上皇

  • 梁山真正的老大,其实不是宋江而是此人,曾一战歼灭5000金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山真正的老大为什么不是宋江,历史上真实的宋江108将,历史上宋江真的是梁山首领吗

    而在这个过程中,宋江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也是后来决定接受招安的决策人。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实现实中梁山真正的老大并不是宋江,而是张荣。张荣原本是梁山泊的渔民,后来在金国灭亡北宋之后聚众起义抗金,并因为自己作战骁勇而被世人称之为“张敌万”。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之时,金军攻占扬州(今属江苏

  • 苏轼差点被人害死,他笑着写下一首诗,成为千年以来骂人的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轼一生的悲惨经历,苏轼二十首巅峰极品的诗,苏轼一生轨迹图

    至今还流传着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文人骂,例如孔老夫子的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可以说,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文人骂,今人读起来也是令人汗颜。这些文人骂人的话语,既生动又形象,简直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宋朝的大文豪苏轼,他在得知好友张先娶了一个妙龄少女后,说张先是“一树梨花压海棠”。其实就是骂

  • 贵州老农自称建文帝后代,专家:不可能,拿出一枚印章后专家呆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建文帝的墓在贵州,建文帝的真实下落图片,安顺出土建文帝

    建文帝为了加固皇权,逐步削减藩王势力,其四叔朱棣本就不满朱允炆继位,而朱允炆的这一举动更是侵犯了他的利益,所以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发动战争,史称“靖康之役”。可是等朱棣打到宫门口的时候,宫中已经是一片火海,人们遍寻不到朱允炆的身影,只从他的宫殿中找到了两具烧焦的尸体。虽然史书记载的是建文帝焚于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