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棠,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可这样一位历史名臣,大清官员,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姓名。由此可见,吴棠之低调,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
鞠躬尽瘁、八年老县令
吴棠,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是“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家非常的贫穷,连买蜡烛的钱都没有。
因此,在夜晚的时候,他想要读书,只能借着月光或者白雪的反光才行。都说寒门难出贵子,可是吴棠,凭借这股好学的精神,在科举中高歌猛进,居然考中了举人。
中了举人之后的吴棠,便被任命为县令,初生牛犊的吴棠认为这是自己仕途的开始,他的才干、理想、抱负等终于有了施展之地。吴棠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在他的管理下,县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们安居乐业。
他也受到了老百姓们的爱戴,被称为“吴大清官”,几年之后,吴棠便收到了调任的通知。当时的吴棠,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己将会升职,可没想到却只是平级的调动,从一个县区调到另一个县区。
不过心态好的吴棠认为,这是对他的考验,只有深深扎根进基层,才能做一个好官。可没想到的是,这县令一做就是八年,这八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县令的位置上平级调动。
反观那些没有才干的官员,却靠着行贿一路高升。此时的吴棠,才看清官场的真相,也对升职失去了信心。他只想着尽好自己的职责,做好百姓的“父母官”。
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官场打拼了多年的吴棠,却是出淤泥而不染。正是因为有着这一份坚持,才在后来遇到了“机遇”,一飞冲天、至四川总督。
错送丧仪、纹银三百两
不愿阿谀奉承的吴棠在各地辗转,有一年,他又被调任到了淮安府清河县做县令。上任后,吴棠像之前一样,首先打击地方上的盗匪,保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紧接着,他又打压府衙内的贪污腐败之气,一些村霸在吴棠的治理下都哑然失声,不敢再猖狂了。经过了吴棠的大力整顿,整个清河县的风气都改善了,一片政治清明。
这时,吴棠得到了一个消息,自己昔日的同窗因病离世了,同窗的孩子正运送同窗的棺椁,准备回乡入土安葬。吴棠和这位同窗感情深厚,多年友谊,便打算亲自去吊唁。
可是,等到同窗的棺椁途经清河县时,吴棠正好被府衙内的事务绊住了手脚,一时脱不开身。于是,他就安排一个仆人,带上三百两纹银前去吊唁。
三百两纹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也是吴棠这么多年来的心血,他不肯把钱用在买官行贿之上,却愿意把钱花在吊唁同窗之上,可见是个十分注重情义的人。
仆人赶紧带着银子来到了河边,他看见河边有一艘船,船上挂着丧仪,船上的人也披麻戴孝。于是,仆人多番询问之后,确认死去的老先生是一位道台。
虽说吴棠的好友也是道台,但此道台非彼道台,有意思的是,仆人就默认了这户人家就是吴棠要送银两的人家,于是乎就把这三百两奉上。
船上的两个女儿,惊讶不已,可又不好多问,他们只认为是父亲官场上的好友,而这个女子的父亲就是惠征。当年,惠征在太平军攻打安徽时不作为,弃城逃跑被重罚,随后惊惧而死。
惠征活着时,阿谀奉承的人不少,可是他死时,却是门庭寂寥,那些当年的好友都不敢前来吊唁,唯恐和他们家有什么交集,惹祸上身,所以吴棠此举对这两姐妹来说可谓雪中送炭。
仆人回来复命之后,吴棠觉得奇怪,他的好友只有一位儿子,何来两个女儿呢?于是,便派人再去打听,才发现原来仆人弄错了,当时其实有两艘船停在岸上,但仆人没有注意到。
无奈之下,吴棠再次封好五十万两白银,亲自赶往船上吊唁自己的好友。结束之后,他又赶往另一艘船上去吊唁两个女孩儿的父亲,并向他们解释了缘由。
三百五十两银子在当时可是巨资,可吴棠就这样一天之内送出去了,事后吴棠虽然也心疼钱,可是送出去的东西断然没有要回的道理,就这样将错就错了。
吴棠行事大方、光明磊落,也给船上的两姐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她们暗暗下定决心,日后定要报答。苦心人、天不负,多年之后,吴棠也的确得到了回报。
连升三级、官至总督
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吴棠在船上遇到的两姐妹,其中之一居然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慈禧......多年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朝的多地都被攻陷,可是吴棠治理的清河县,却是誓死抵抗。
最终打退了起义的队伍,保住了自己的县城,可尽管这样,吴棠却还是没有得到重用。长时间的蹉跎,让吴棠对官场再也提不起信心,而他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甚至一度有了告老还乡的想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吴棠突然被加官进爵,升任到了江宁布政使,从二品的大官,一跃三级,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但不管如何,吴棠的官场生涯再度拉开了帷幕,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勤于政事、访贫问苦。
几年后,因为出色的业绩,又被提名为四川总督,吴棠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赈灾济民、整饬吏员等。正是因为这三百两白银对于慈禧来说是雪中送炭,而吴棠本人又清正廉洁,所以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扶持。
晚清的统治,可谓摇摇欲坠,不管是左宗棠、张之洞,还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吴棠。他们都有一片赤诚之心,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之既倒,也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更能凸显出人性的宝贵。
俗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想来就是这个道理,吴棠在赠与那三百两银子时,也是念在他们年幼,孤苦无依,没有指望会有什么回报,却不想是自己命运的转折点。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传承下去这种美德,助人为乐、诚意待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说不定命运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