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

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263 更新时间:2024/2/20 22:56:33

战国末期,混乱的局势已经无比清晰。

齐国和燕国相互功伐了十余年双双衰弱不堪,楚国也被秦国打的遍体鳞伤,连自己的国都都被秦国攻破了,韩国早已沦为了秦国的小弟,而魏国强大一时积攒下来的家业,也被魏文侯的子孙败坏光了。

这时候能够和秦国抗衡的有且只有赵国了。

[var1]

秦国想要统一必须要先把赵国这块堵在门口的大石头搬开,赵国想要继续生存,必须抗住秦国的打击,所以秦赵之间,势必会有一战。

这场战争就是长平之战,只是谁也想不到结局会那么惨烈。

长平之战是战国末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决定了秦赵之间的命运,还决定了整个华夏历史的走向。

倾全国之兵,打一场百万级大决战,秦国豪赌换来离大一统更进一步。

[var1]

所以这是场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也有两个不能被忘记的名字,他们就是赵括白起

纸上谈兵的赵括我们暂且不提,只论白起,其实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这个人就是白起背后的秦昭襄王。

战国时期的战争已经不是春秋时的列阵战了,而是充满了诡变和狡诈,兵法在这个年代也应运而生,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我军的数量十倍于敌军的时候可以实施包围作战,五倍于敌军的时候,就要主动进攻,两倍于敌军的时候,就要努力战胜敌军,但白起却把这条兵法给打破了。

[var1]

因为在长平之战白起用和赵军差不多的兵力,就完成了对赵军的包围和歼灭,堪称战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围歼战,那么白起是怎么做到的呢,白起是利用了地形,因为长平之地两侧有山,白起就是把赵括引诱进了河谷之中,利用两侧山丘的地理优势,创造了一个奇迹。

长平之战刚开始打的时候,秦军在长平的兵力可能只有赵国的一半,虽然白起通过诱敌深入的策略把赵括引入了包围圈,但想一下吃掉这么多赵军,白起的这些兵根本办不到。

白起既然包围了赵军,那就不能无功而归,为此他只有向秦王寻求支持,寻求支持的信上只写了两个字:增兵,看着信上的两个字,秦昭襄王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此前秦昭襄王已经把整个秦国能打仗的士兵都投入了长平的战场上,具体秦军有多少兵力,史料一直没有记载,但是据保守估计,秦国的兵力应该在60万左右,史料记载:秦国倾全国之师。

[var1]

面对白起继续请求增兵的信件,秦昭襄王这次真是急了,他挠破了头皮在想那里还有士兵,突然他想到了前些年刚刚占领魏国的河内地区,貌似那里还可以在挤出点兵力,秦昭襄王立即御驾亲征赶往河内,帮白起征兵。

秦昭襄王到了河内地区,二话不说立即赐民众各升爵一级,随后立即下令,这地方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召入伍,这些被征召的人有多少,我们也无法得知,但是这些新兵蛋子并没有参与包围赵军,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挡住赵国运粮的部队。

长平之战中秦赵双方的兵力总和应该超过了一百万,这在当时整个世界都是让人震撼的,我们把目光投到同时期的欧洲上,这时期罗马帝国正在崛起,但是他们对外扩张时,一次参加十万就不得了,假如一次死伤两三万这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了。

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长平之战上来,长平之战对于秦国来说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因为只要输了,秦国面对的不只是败一次仗那么简单,还有可能会被灭国。

[var1]

战国末期,秦国已经把中原大地上所有的诸侯国都得罪完了,只要秦国此战失利,那么山东六国就会群起而攻之,所以面对白起的请求,秦昭襄王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

这对秦昭襄王来说,是一次豪赌,赌赢了,统一华夏指日可待,假如赌输了,对秦国将会使灭顶之灾,幸运的是,秦昭襄王倾全国之兵支持白起,这场战争秦国赌赢了。

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他就是总会被我们忽视的在白起背后支持他的秦昭襄王,正是秦王这种没有质疑的支持,才成就了白起生平中最后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从这层次上,我们也可以推断出,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真的只是白起的意愿吗,当然不是,即使白起想要把这些降兵放回去,恐怕秦王和整个秦国都不会答应,毕竟是花了血本才换来的惨胜,因为秦国死伤的士兵也有30万左右,所以等待赵国降兵的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坑杀。

[var1]

倾全国之兵,打一场百万级大决战,秦国豪赌换来离大一统更进一步,秦昭襄王统治后期,秦国采取的政策不仅是范雎的远交近攻,还有他的最大限度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史料范雎的原话是:勿攻其地,而攻其人。

这其实也是白起砍了山东六国百万颗脑袋的最根本的原因,长平之战后,赵国青壮年几乎死绝,虽然后来还会有廉颇率领残兵打退燕国进攻以及李牧的强势崛起,但这已经阻挡不了秦国统一华夏的步伐了。

白起的一生似乎只是为了杀戮而存在,但是却不能否认,此人带兵打仗是无人能敌,生平攻城七十余座,杀敌百万,未尝一败,此等战绩,足以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对此,您怎么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一个对朝廷不满,一个对国家不忠,屈原与伍子胥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网友感激屈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得的假期。不过,端午节的起源,或许并不是因为纪念爱国的屈原,而是为了悼念叛国的伍子胥。[var1]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在屈原出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如果从时间和史籍来看,端午节最开始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证据有两个,一是伍子胥生活的年代比屈原更早,

  •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北部燕国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时期的两个燕国,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版图,春秋时期的燕国实力

    一、北燕的立国1、大杂居对此,周王朝采取了分封建国的方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讲到周初实行分封时有这样一句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召公被封于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召公所封的燕本就是商朝时的北部及东北部边疆地区。[var1]商汤灭夏时,夏王朝的一部分人就曾到这里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杂居。所以

  • 强悍的唐朝军队,为何面对吐蕃时,却屡屡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与吐蕃的占据的一些优势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就是它的地位位置占优势,可以说,要征讨他们,唐朝的军队必须要经过极为恶劣的地理条件。首先,唐军必须要从湟水谷先进入到青海湖这片地域,接着再从此向南出发,经过积石山等多个冰山,而这些冰山不仅极为寒冷,温度特别低,而且一个个都非常的大,无论是高度还是长度。而唐

  • 陕西出土一石碑,碑文颠覆传统认知:张士贵没有打压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薛仁贵真实的墓,历史人物故事薛仁贵,考古挖出薛仁贵祖坟

    《薛仁贵征辽事略》、《薛仁贵征东》、《薛仁贵传奇》中,薛仁贵军路极为不顺,尤其受到张士贵的各种打击,比如不让薛仁贵跟李世民见面,对薛仁贵不停打击,多次坑害薛仁贵,但由于薛仁贵能力突出,所以张士贵又离不开薛仁贵,需要利用薛仁贵为自己添加功绩,所谓“薛仁贵征东,张士贵得功”.......总之,演义中的张

  • 明知武则天是她的灭族仇人,为何上官婉儿却甘心侍奉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官婉儿跟武则天关系,武则天为什么愿意重用上官婉儿,关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的历史

    初入宫时,上官婉儿还在襁褓之中,出身名门的郑氏自然不希望女儿从此为奴,荒废一生,因此上官婉儿逐渐长大后,便让她进入宫学馆接受宫廷教习。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上官婉儿在十三四岁时,便能博古通今,才华出众,而且性情聪敏灵动,在宫中名声大噪。武则天非常爱惜人才,史料记载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当时英贤竞为之

  • 唐朝名将高仙芝虽威震西域,但他有一致命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十大将军高仙芝,唐朝高仙芝的历史,西域战神高仙芝真实历史

    唐朝时,西域地区一直都被统治者所看好,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唐朝的国力空前强盛,军事实力也显著增强,西部地区很多小国都臣服于唐,但吐蕃却一直与唐朝进行战争,并且不相上下,随着国力的增强,唐朝更加坚定攻打吐蕃的决心,除此之外还有大食国。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高仙芝,高仙芝,高句丽人,善于骑射,骁勇无比,

  • 三星堆为什么越挖越神秘?李白曾感叹:四万八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星堆十大不解之谜,三星堆简介及传说,关于三星堆的四大传说

    古蜀文化到底有多久?唐代之时已经成了历史的迷雾。李白曾在蜀道难中深情感慨: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国曾经有多神秘?到了盛唐之时,已经成了近乎神话的传说。李白为何在《蜀道难》中具体的说古蜀国有“四万八千岁?”其实很简单,可能还是源自于他的一贯浪漫主义的夸张,而且确实对于唐朝来说,古蜀国除了留下一点

  • 此人是隋朝第一猛将,生前打过老虎,死后当了阎王,被人一直祭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阎开印,隋唐真正的第一猛将,隋初第一猛将谁最厉害

    每一朝都有一些非常出色的将领,尤其是在开国之际。当时战乱频繁,需要平定的势力有许多,因而就会产生战功累累的将军,他是隋朝第一大将,生前曾经生擒过老虎,死后成为了阎罗王,被后人一直祭拜。他的名字就叫韩擒虎,其实他原来的名字叫韩擒豹,之所以改成这个名字,是因为他13岁的时候真的单靠自己生擒过一只猛虎,他

  • 李世民让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问斩,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死囚事件真相,李世民真的赦免死囚吗,李世民释放多少死囚

    但无奈李世民心意已决,既然这个国家的最高意志都放话了,那下面的人也只能高呼一声“皇上宅心仁厚,实乃百姓之福”。之后,皇帝和死刑犯签订了一系列约定后,就为死刑犯签了出狱手续,放着将近400号人回家过年去了。年后,本来没什么大臣愿意相信这些死囚会回来受死,但没想到不出两日390号死囚无一人逃跑,竟然都遵

  • 李世民篡位,策划“玄武门之变”,为何不等李渊死后再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时李渊在哪里,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杀李世民

    太子李建成心胸狭窄担心李世民功高盖主,并且李世民身后的一批虎将谋臣一直让李建成忌惮。于是李建成想先下手为强,想方设法削弱李世民的背后的势力。这种明刀暗箭李世民是自然知道的,两人就是这样,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波涛汹涌的明争暗斗。不料一天,李渊决定将二人的矛盾缓解,就纷纷将兄弟几人约进宫中。但李世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