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廉颇、赵王难辞其咎,为何后世却只责骂赵括?

长平之战,廉颇、赵王难辞其咎,为何后世却只责骂赵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18 更新时间:2024/1/20 10:24:16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可谓是战国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所历战争从无败绩,据统计战国共有近200万人战死沙场,单白起一人便诛杀近百万,这其中又尤以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降卒为甚,遂成就他杀神的名号,而与之对比的则是赵军主帅赵括,以及后世留给他的几千年的纸上谈兵的嘲讽。似乎一场长平之战,所有过失,所有恶果皆由赵括始终。

长平之战过程: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斩获野王之地。而上党郡则成为了一块飞地,上党太守冯亭为了能够祸水东引,决定将上党献给当时山东六国之中唯一能够和秦国一较高下的赵国。

赵孝成王也获得了平原君赵胜等人的支持,因为“秦尽韩、魏上党、太原。秦地天下之半也,制齐、楚、三晋之命。”更因为他有以防守著称的名将廉颇。

但是在双方交手伊始,名将廉颇却接连丧失阵地,并被秦军打破空仓岭、光狼城。“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作为依山而建的壁垒,如果赵军能够坚守,秦军实则很难攻破。

在丧失了空仓岭之后,廉颇率领赵军后撤,依丹水构筑防御壁垒,并且在背后方向长平关至故关一线,修筑百里石长城。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就像时间禁锢一般,但在这背后其实并不只是军事上的较量,长达三年的对峙,秦国范雎使用了反间计,秦国更是暗中更换主帅王龁用武安君白起。

[var1]

而赵国方面,赵王则先是希冀与秦求和,并向齐国借粮,最后都不允之下,选择赵括为主帅,并敦促速战速决,前出丹水与白起鏖战,最后赵括却被白起以溃败之姿,诱入包围圈,白起更是在两翼方向一路偷入端氏城,另一路则渡过丹水,直取泫氏大本营的赵军后备部队,战争的残酷性在于,白起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此时已经獠牙毕显。而两路大军控制了百里石长城,阻断了赵括军后撤路线,一方泫氏大本营的赵军的粮草辎重又被控制,此时的赵括已成瓮中之鳖。

坚守43天后,赵括死在了突围的路上,最后赵军投降,白起在请示秦王后,秦王未明示,白起遂“乃挟诈而尽坑杀之”。

长平之战结果:

[var1]

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殆尽。举国上下恐慌不已,但幸亏秦国内部发生矛盾,得以转危为安,但此战后山东六国再无可以匹敌秦国者。至于赵括则“一战成名”,不过只是被嘲讽的恶名。

那么为何此战中,却没有人责怪廉颇与赵王呢,反而是更多地去责骂赵括呢?

长平之战赵王之失:

此战中赵王左右摇摆,在双方战略相持阶段,竟然先派遣使者向敌人秦国求和,却不是听从卿的建议,去魏、楚两国请求援兵。此为赵王之过一。赵王派遣郑朱前往秦国议和的结果是,楚国、魏国因为秦、赵交媾;定然不会再去救援赵国。造成的战略后果便是,秦王翻脸继续攻伐被外交之上孤立的赵国。

而此战中,赵王在范雎的反间计之下,临阵更换主帅。这里本人是持有反对意见的,我并不相信赵王会如此愚蠢,当面对长达3年的战略僵持,国内粮食枯竭,后续乏力之下,没有人比赵王更清楚局势,他从心底是可以接受失败的,但不成想临阵换帅的后果是赵括把全部有生力量,驱羊入虎口,此为过失之二。如果是廉颇为帅,想来不会尽皆损失。

长平之战廉颇之失:

[var1]

面对劳师以远的秦军,在战局伊始,易守难攻的光狼城、空仓岭一线的溃败,也让秦军轻而易举地占据了丹水以南的地区。

而临河而守与固守光狼城、空仓岭而言,显然空仓岭更加具有优势,所耗费更少。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廉颇将军伊始,便有与秦军分而治之的想法,才放弃空仓岭一线。

长平之战中赵括之失

[var1]

与白起对比,战略战术上的全面被压制,百里石一线后路兵力空虚,泫氏大本营城粮草重地被白起以5000击破,孤注一掷,匹夫之勇,但他也只是赵王结束长平之战的背锅侠。

总结:

那么在这一战中,到底谁才是更应该责备的那个呢?显而易见,前阵廉颇之败,将赵军送向不利之地;国家之上,赵王的战和不定,左右摇摆,错误的外交政策,被孤立之下的粮草不继;才有了后来赵括的临阵为帅,长平之战的惨败之举。一切皆有因果,赵括该骂,但面前的两位种下长平之战败亡种子的廉颇,赵王亦更难辞其咎。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等

更多文章

  • 齐鲁相邻,两国相爱相杀许多年,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国是怎么打败鲁国的,楚国与鲁国关系,楚国为什么能灭了鲁国

    不过,最后灭掉鲁国的,却是楚国,而不是“近水楼台”的齐国。这是为什么呢?春秋初期——齐桓公时期:实力基本相当,互有胜负鲁国国君,是圣人周公的后裔;齐国国君,是功臣吕尚后裔。因此,周天子分封诸侯时,两国都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诸侯。[var1]西周时,齐、鲁与晋一起“为周室辅”,基本上保持了友好。春秋开局后

  • 吴起军事成就很高,却没有列入战国四名将,原来是因为与粉丝重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吴起的资料,历史名人对吴起的评价,吴起武力算几流猛将

    但是令我惊讶的是,以前读《史记》的时候竟然没有注意到,目录中只有《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并没有李牧的单独列传,关于李牧的记载也只有寥寥数笔,篇幅不过一页。如此看来,四大名将的说法应该绝非出自《史记》,况且光是战国时期,在《史记》中有资格单独列传的就包括吴起、乐毅、蒙恬等人,而白起、王翦是

  • 为何战国前期很强大的魏国,打着打着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国在战国初期有多强,战国前期为什么是魏国最强,战国一开始魏国实力如何

    [var1]而在转年的公元前340年,齐国、秦国、赵国分别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这个中原霸主发起了攻击。秦国在商鞅的带领之下,利用公子卬的轻信,不仅俘获了公子卬,还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魏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河西地,最为重要的是都城安邑也再无屏障。有着纠纠雄师的魏国,也从此开始一路下滑,魏惠王也不得不迁都大梁。而这

  • 千古一帝秦始皇赢遍了六国诸侯,却败给了赵氏宗族远亲,大秦遂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是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历史罪人,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路

    [var1]很多人说秦始皇输了,延续数百年的祖先遗愿,举全国之力建立的秦帝国,在短短十几年间土崩瓦解、轰然倒塌,成为一座空荡荡的废墟。就连秦始皇嬴政心心念的,直到秦二世胡亥即位也未能竣工的阿房宫,在“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起义洪流中烟消云散。可我认为秦始皇赢了,他成功地去除掉存在于六

  • 如果蜀国没有伐魏国,而是全力开发南方,能不能得到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蜀国伐魏损失哪个大,蜀国可以伐魏吗,蜀国怎样才能灭掉魏国

    蜀国和魏国的国力差距巨大不管从人口、经济、军事哪一个方面去看,蜀国的国力都不到魏国的五分之一。蜀国灭亡的时候,蜀国的人口只有90万人,而魏国的人口多达460万人。魏国占据了北方的九个州,蜀国只占据了一个不完整的益州。魏国全盛时期的兵力多达60万人,而蜀国全盛时期的兵力也只有10万人。从蜀国和魏国的国

  • 曹操五大错:留错一人,放错一人,信错一人,睡错一人,杀错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一生犯下的五大错,曹操一生错杀的人有哪些,曹操一生杀错了一个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东征西讨,对内先后消灭了袁术、袁绍、吕布、马超、刘表等势力,对外则降服鲜卑、南匈奴、乌桓等部落。所以,三国时中原乱成了一锅粥,但是却没有异族敢攻打中原,这些都是曹操的功劳。曹操一生雄才大略,文章武功无一不精,绝对是一位能够与秦皇汉武比肩的英雄人

  • 王昭君嫁给了儿子,曹丕娶了自己的庶母,二者评价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丕死后谁继承了王昭君,王昭君和曹丕是一个朝代吗,王昭君和曹丕谁厉害

    那其实我们要说说两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大家都知道昭君出塞,那是汉朝时期,耳熟能详的版本就是汉元帝后宫众多,很多妃子都见不到他,汉元帝就让画师毛延寿把后宫美女都画在布帛上,根据画像召幸女子侍寝。王昭君没有贿赂画师,结果画师心存怨恨,故意给王昭君在额头上多画了一颗痣,结果汉元帝就没看上王昭君。

  • 汉初三大名将之一,梁王彭越如何支持刘邦打败项羽?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梁王彭越真实照片,彭越为什么背叛项羽,刘邦最后怎么打败项羽

    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后来率兵归顺刘邦,拜魏相国,封建成侯,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定都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支持汉王刘邦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战败,向西溃退,彭越把他攻占的城池又都丢掉,独自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公元前204年,彭

  • 魏延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在诸葛亮死后却被灭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死后兵权为什么不给魏延,你知道诸葛亮为何死后要杀魏延,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杀魏延真正答案

    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魏延剧照魏延作战

  • 葛侯即武侯:季汉丞相诸葛亮的姓氏“诸葛”是如何起源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到底是姓葛还是姓诸葛,诸葛亮的家族世系,诸葛亮的名字后面两个字的来历

    客观地讲,山东地方领导回答不上来也是情理之中的。要知道季汉丞相诸葛武侯在中国虽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绝大部分人还真不太清楚“诸葛”姓的起源。那么诸葛武侯的姓氏“诸葛”是如何起源的呢?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实行分封制,将天下分封为几百个诸侯国。除了西周宗室和外戚功臣之外,很多上古帝王的后裔也被封为诸侯。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