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末年,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骆养性,字泰如,世袭父位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以左都督(武将在公侯伯爵以下的最高级别)衔执掌锦衣卫,并加太子太傅之虚衔。
崇祯年间,大臣熊开元、姜采都因为议论朝政而获罪,关进了锦衣卫大狱。有一晚,二更刚过,一个小太监奉崇祯帝的御笔,来到骆养性处。宣谕说:“通知骆某,来取熊、姜二犯的绝命文书。”骆养性没有马上领旨,略一沉吟,随即附上一份奏折,大体上说:“言官如果真有罪的话,应该明正典刑,和天下之人一起唾弃他们。现在昏黑之夜,圣上您仅以一张纸片交给我,就要轻易地杀掉两位谏官,我实在不敢接受您的旨意。”奏折送上去后,崇祯帝的怒气也消了,熊开元、姜采因此都惊险地活了下来。
骆养性是锦衣卫世袭军官出身,据说其祖先是从湖北钟祥的兴王府随世宗进京的锦衣卫军官之一、嘉靖二年(1523)到七年的掌卫事都指挥使骆安。锦衣卫是亲军指挥使司,级别为正三品,但其领导一般都是由都督、都指挥使级别的高级武将甚至公侯来担任的。其父骆思恭,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到天启三年(1623)的锦衣卫长官。骆养性虽非理应承袭骆家的指挥使世职的长子,却也因荫以锦衣卫百户出仕。骆家可谓是世受国恩。
然而敢于向皇帝谏言的骆养性,皇恩浩荡的骆养性为何会投降清廷呢?作为崇祯皇帝最信任的特务头子,为何没有一同去煤山上吊呢?
李自成攻打北京时,骆养性与中官担当守卫京城的责任。1644年3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后,骆养性被顺军擒获,拷打追赃。到了五月初,多尔衮、吴三桂联军在山海关击败顺军,西进北京。当时流言称吴三桂奉崇祯太子朱慈烺回京继位。骆养性与恭顺侯吴惟英(永乐朝蒙古将领吴允诚之后)之弟吴惟华、吏部侍郎沈惟炳等高级官员在朝阳门外迎驾,结果迎来的却是清朝摄政王的大驾。当时不少明官悄悄溜走,骆养性等人却将错就错,马上投降了清朝,将多尔衮迎到明宫武英殿,率众朝见。
多尔衮入京后,多尔衮派他巡抚天津。骆养性任天津总督时请豁免明季加派钱粮,只征正额及火耗。多尔衮说:“著严行禁革,如违禁加耗,即以犯赃论!”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十五日因擅自迎接南明弘光帝使臣左懋第、陈洪范等人革职。仍加太子太傅、左都督。后授浙江掌印都司。不久逝世。
骆养性身为明朝皇帝最信任的锦衣卫首脑,在改朝换代之际竟果断投靠新朝以自保,但并未获得爱新觉罗贵族的真正信任,被削去实职。后来获得外任机会,也没来得及建立新功。锦衣卫骆家这一长期寄生于明朝国家机器上的贵族家庭,没有找到新的宿主,也就从此衰落。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