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钟琪手握兵权,手下兵力大约有十几万,清朝入关后历经顺治、康熙两帝的治理,反抗力量已经减弱,基本上没什么大规模的战争了,在康熙晚年,发生了准噶尔叛乱,康熙派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帅驻防新疆、甘肃、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十几万人,这些军队在平叛的过程中又得到了锻炼,成为了大清国的精锐部队,雍正即位后,青海又发生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成了抚远大将军,坐镇指挥平叛,又是西北地区作战,可想而知这里的军队在战火洗礼下,绝对是当时清朝军队中最具有战斗力的。
岳钟琪在准噶尔叛乱和罗卜藏丹津叛乱两场叛乱中都参加了战斗,更是因军功得到了康熙、雍正的赏识,雍正三年(1725年)春,年羹尧被参了九十二款大罪,雍正将他赐死在天牢,随后让岳钟琪接任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岳钟琪作为一个封疆大吏,还是个手握精锐部队兵权的人,其作战指挥能力极强,如果说他要造反的话,确实会让雍正很头疼。
而曾静会去忽悠岳钟琪造反,不仅仅是因为岳钟琪权力大手握重兵,还因为岳钟琪的身份,岳钟琪是汉人,四川成都人,在清朝作大臣的汉人中拜为大将军还让满族士卒也听命于他的,只有岳钟琪一个人,岳钟琪是名门之后,他是岳飞之后,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岳飞三子岳霖这一系,大家都知道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更是因为金朝和南宋议和先决条件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被冤杀,岳飞和金人可谓家仇国恨不共戴天。
而满清的祖先就是金人,这样看来岳钟琪不仅仅是汉人身份,还跟满清有大仇啊!满清入关后,很多汉人心怀明室,一直有着反清复明的思想,满清对此进行了血腥镇压,也行使了怀柔政策,在顺治、康熙两帝的治理下,抗清人士转到了暗处,寻找着机会进行反清运动,岳钟琪作为一个汉人,还是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人,现在手握重兵,自然是策反的好对象。
所以在雍正五年(1727年)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个人在大街上一边跑一边高喊:“岳钟琪要造反了,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这还得了,居然有人在大街喊封疆大吏造反,官府自然要把他抓起来审问怎么回事,这个人根本没有反抗,很快就被抓捕了,结果发现是个疯子,这疯子的话自然当不得真,不过岳钟琪的政治觉悟却很高,没有不当一回事,知道这事不上报,雍正会有想法,赶紧写了奏章将这件事报给了雍正,以此表忠心,雍正在奏疏上写的朱批是密密麻麻,各种安抚的话,意思就是我相信你,你放一百个心吧。
这疯子后来以“造谣惑众,诬陷大臣罪”被斩首示众,一个疯子不可能会无缘无故这样喊,很大的可能性是有人在试探岳钟琪,可能是反清人士,也可能是嫉妒岳钟琪的人,虽然岳钟琪将这件事上报跟雍正表忠心,向世人表示了自己不会反清,不过湖南秀才曾静还是不死心,曾静这个人喜谈道学,也有反清思想,在接触吕留良的著作后,对“华夷之分”更是倾心,正好听说雍正阴谋夺位、兄弟不合的传闻,觉得雍正不得人心,是造反的好机会,于是派学生张熙去策反岳钟琪。
曾静这个书生想得太简单了,以岳飞抗金的事来激励岳钟琪,岳钟琪虽然是岳飞的后人,经过几百年早就没有了想法,而且他虽然手握兵权,手下将领士兵却多为满人,怎么可能会听他的话造大清的反,岳钟琪自然不会放着高官厚禄不要,去做这种可能性不大还掉脑袋的事情,岳钟琪先是把张熙打入大牢,对他严刑逼供招出幕后主使,张熙却是宁死不招,岳钟琪就单独召见了张熙,假说自己如此对他是要掩人耳目,其实他是同意造反的,张熙信以为真,将底细和盘托出,岳钟琪骗得口供后,将曾静、张熙抓捕,把他们交给了雍正。
雍正亲自审问,曾静立马招认说自己轻信流言,妄论国事,这都是因为看了吕留良的遗著所致,结果曾静、张熙被免罪释放,吕留良却遭了殃,他和儿子的尸体被挖出来,戮尸枭示,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那些刊刻吕留良著述的人和藏书的人都被株连坐罪,死者甚众。
岳钟琪位高权重,又是汉人,加上抗金英雄岳飞后裔的身份,自然有人要策反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