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山东籍牛人,刘罗锅的亲爹,纪晓岚的伯乐,谥号和曾国藩一样

清朝山东籍牛人,刘罗锅的亲爹,纪晓岚的伯乐,谥号和曾国藩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22 更新时间:2024/2/21 1:01:21

这个人叫刘统勋,是这部剧的主角,另一个身份是“罗锅宰相刘墉的亲爹,不过一般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正史之中,刘统勋实际上要比他儿子更受乾隆看中,而且鼎鼎大名的纪晓岚也曾受过他的提携。

看过正史的人,一提起刘统勋的出身,往往会用书香门第,或者官宦世家来形容。但其实,对于刘统勋的家世,最合适的评价应该是根正苗红

公元1652年,南明政权还在积极地抵抗入侵的清军,刘统勋的祖父刘必显就已经转变了思想,考上了顺治朝的进士。不过当时的他属于初来乍到,所以进入体制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机会。

不过他这棵早早种下的树,却成了后代晋升的梯子。公元1685年,刘必显的儿子,刘统勋的亲爹刘棨再次以进士进入体制。此时已经到了康熙朝,爱新觉罗家族已经基本坐稳了江山,打打杀杀虽然还没有停止,但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已经成了清廷的主要施政纲领。

因此已经通过“政审”的刘棨,也开始让老刘家的阶层更往前进了一步,他最高的官职是,从二品的四川布政使,相当于今天掌握实权的省级干部,而他爹刘必显最高只做过从五品的员外郎,在今天大约相当于厅级干部。

对于一个满族统治的王朝来说,此时的刘家已经不再和别的中原家族一样了,他们属于信得过的“自己人”,因为大家的利益已经彻底绑定在一块了,刘统勋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出生的,而且他出生的那一年,正是他爹位最高,权最重的时候。

刘统勋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不用担心教育问题。公元1717年,他顺利科举入仕,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刘统勋入仕之后,并没有走他爹当年先外放,让后一步步踏实升迁的老路,而是直接留在了大领导身边,然后再以京官的身份外出以......增加工作工作经验

刘统勋第一次外放,失去学习治水,去的时候身份是内阁学士,他学了年把之后,就晋升为刑部侍郎,不过没直接回京,而是继续在京外增加工作经验,然后第二年就被召回京城。如果他不是因为要中途回家守孝,可能一回去就要会升任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看看人家这个升迁的速度。再去看看那个没有太多背景的纪晓岚,你就能看出什么叫差距。不过俗话说得好,官位越高,责任越大。乾隆爷一路捧你不可能只是为了竖标杆,还要看到你的贡献才行。

刘统勋当上言官之后,直接就开始弹劾三朝元老张廷玉,和管辖着吏部和户部的纳亲,当时张廷玉的势力遍布朝廷,乾隆都不太好意思直接说他,而纳亲,从他管理的两个部门,也能知道他的实力有多不一般。

但是就是这么两个庞然大物,在刘统勋这个新上任的言官轻轻一推之下,竟然双双倒台。这是刘统勋的个人工作能力强呢,还是他迎合了某些人的布局呢?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就去凭借刘统勋的一生。刘统勋的一生中,除了有些地方明显存在只可意会的内容之外,在整体上看,刘统勋还是一位非常正面的官员。

纵观刘统勋的一生,他最亮眼的明面工作之一是治水。

公元1746年,乾隆委任刘统勋管理漕运。刘统勋是个实干派,他接到委任之后,进行了实地调查,然后才给出了治理意见,在上报乾隆同意之后,他监督施工。从他这项工作完成后受到晋升看,他这项工作完成的应该不错。

后来刘统勋又多次被乾隆委派去治水,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能没看过那篇《康熙朝清官于成龙,死后是《于公案》的原型,生前曾有一段黑历史》的人,对这项工作的难度没有太多认识。

其实这项工作是非常不容易做的,治水这件事,即使在现代也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古代。因此首先你要有真本事,要不然就不是你治水而是水治你了。其次,治水这种大规模的工程,牵扯到的不光是治水工作本事,还有很多利益的纠葛,因此光会治水还不行,你还要懂汇报会协调,勒辅和陈潢就是前车之鉴。

刘统勋除了在治水上,为他赢得了很多政绩之外,他的另一项工作其实对乾隆来说更重要。在清代有一种说法,叫大学士如果没有监管军机处,那么他就算不得真宰相,而刘统勋做到了,而且是善始善终。

清朝虽然没有在明面上设置宰相,但是替皇帝分忧的工作还是有人干的,刘统勋后期的工作就相当于宰相。而宰相这份工作,因为处理的事情比较繁杂,不太容易被人看出成绩,但是从乾隆朝的经济发展来看,刘统勋的这份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

乾隆皇帝本人也很认可刘统勋的工作,他曾亲口夸刘统勋为“真宰相”,而在刘统勋去世以后,乾隆不光亲自去吊唁,还追授刘统勋为太傅,并将刘统勋的谥号定为了文正

纵观整个清朝,能拿到这份荣誉的仅有8人,而这8人中,1位算是半个帝师,4位是正牌的皇帝老师,剩下的三人中,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估计不知道他的不多,一个是曹操的嫡系后人曹振镛,这个世族大家之后,曾是三朝元老,为清廷服务了50多年,80岁左右才退休......

而剩下的那个人,就是知名度一度还没他儿子高的刘统勋。如果知道了这个谥号的含金量,我们是不是对刘统勋又有了新的认识呢?

更多文章

  • 元朝的覆灭极可能与一种疾病有关,从西方至东方所有国家无一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覆灭的真实原因,元朝灭亡的惨痛过程,元朝的四大主要事件

    可是,为何这个王朝的寿命不足百年呢?一个王朝覆灭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今天我们就从多个角度分析元朝土崩瓦解的原因。元朝虽然被揭竿而起的百姓所推翻,但是,很多现代人将元朝“官逼民反”的原因,认定为元朝的苛税,其实,这是一种谬误。元朝的赋税并不繁重,从明朝范濂记叙的松江赋税情况来看,元朝虽以貉道治天下,但

  • 赵家堡,南宋末年皇族流亡至此,建造了一个传奇的城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家堡赵亚敏,漳浦南宋赵家堡,黄骅赵家堡杜忠昌

    它是宋朝灭亡后,赵家皇族后裔在元兵追杀下隐姓埋名,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在古代,其实王朝的兴衰虽然说都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可能遭到入侵他就覆灭了。我们也不用说美一个朝代的末代,都是因为有昏庸无度的皇帝,才有了他们灭亡的下场。我们无需为强者感到敬畏,也无需为失败者感到惋惜。来到这里我们就做一个看客,看一下这

  • 袁崇焕和孙传庭谁更厉害,更勇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袁崇焕与孙传庭有交集吗,袁崇焕和孙传庭谁官大,袁崇焕死后孙传庭怎么处理

    说到孙传庭和袁崇焕,他们还真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都是进士出身,同时又是明末最为出色的军事统帅。他们两人一里一外,苦苦支撑着明朝的两条战线。孙传庭是对内镇压关内的农民起义军,而袁崇焕则是对外抵御关外强悍的八旗军。两者彼此不在同一条战线上,似乎很难作比较。但通过两者在各自战线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个人认为

  • 贪官被处斩,儿子拿出一东西,朱元璋看到后,突然大喊:快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私访暴怒杀贪官,朱元璋惩治贪腐大案,清官遭污蔑朱元璋判死刑

    朱元璋的手段强硬,据史书记载,他当上皇帝以后,有将近15万的贪官死在他手中,他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让贪官无所遁形。然而,却也曾有一位贪官从朱元璋手中逃脱,当时,朱元璋正下令处死这名贪官,结果这贪官的儿子给朱元璋看了一个东西。朱元璋看过以后,大喊“快放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东西是什么,竟能保住这贪

  • 明朝一只公鸡重40斤,术士看后预言明朝将亡,皇帝不相信却成真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时期的神奇预言,明朝末稀奇古怪的事件,明朝出现四十多斤重的鸡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科学的年代,一些毫无根据的征兆我们是不会轻易相信的。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很多王朝在兴盛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比较好的征兆,人们将这些征兆称为祥瑞。相反,当一个国家快要灭亡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征兆,按理来说这些所谓的天象或是征兆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根本不可信才对呀。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 包拯是否为清官?专家打开包拯墓,看到这一物品后感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包拯能在民间有那么高的流传度和人尽皆知,主要是因为他为百姓谋私,当然,这里的私主要指百姓应当得到的权利,这些权利如果不是包拯在其中做一个公证人,很可能就被恶势力权贵给吞并了。也正为包拯的刚正不阿,才导致包拯在当时在世的时候得罪了达官显贵。在他死后,包拯就仿效曹操的”七十二冢墓“。据传言,在包拯死后,

  • 贼喊捉贼还是另有隐情?宋江的上位揭露:害晁盖的人,就是林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江是怎么一步步算计晁盖的,林冲忠于宋江还是晁盖,宋江和晁盖的相处之道

    走投无路的宋江自从江州城宋江酒醉题下反诗后,浔阳楼上的事情就被心怀叵测的黄文炳通判告发了,此人为人阴险狠毒,百姓们对其都是恨之入骨,将其称为黄蜂刺。只因黄文炳平日恶行太多,此刻又将宋江害进死牢,与此同时,他还将原本的两院节级戴宗一并陷害入了死牢。黄文炳的所作所为,弄得江湖豪杰无不义愤填膺,但凡有点实

  • 朱标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会成为朱棣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标比朱棣强多少,朱标没死朱棣会不会造反知乎,朱棣怎样评价朱标

    笔者认为,朱标如果不死,朱棣完全是没有竞争之力的。我们先看看朱标的生平事迹。至正十五年(1355),朱标出生在位于今天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太平府,一个叫做陈迪的商人家中。这时他的父亲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听说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朱元璋欣喜若狂,在途径的一处山上刻下:“到此山者,不

  • 朱元璋晚年大肆杀戮只为一个人,如果他还活着,明朝历史能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一生最大错误,明朝朱元璋发生的大事

    朱家父子是在民间长大,并且一起打天下,与皇宫中的父子感情要深厚,太子只是一个职称,朱元璋与发妻马皇后吃过不少苦,朱标从小跟着两人长大,征战时朱标坐镇后方,可以说能力很强,加上他性格仁慈谦虚得到大臣的拥戴,朱元璋到了晚年大开杀戒,是因为朱标37岁时死了,如果他还活着,朱元璋肯定就不需要这样做,但是孙子

  • 朱元璋儿媳大喊自己冤枉!朱元璋大怒:你糟蹋了36个男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两个儿媳处死,朱元璋为什么处死自己的儿媳妇,朱元璋对儿媳妇的评价

    朱檀成婚两年后去了山东兖州,成了当地的藩王,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叮嘱一定要安分守己。朱檀本来也是一个老实孩子,刚开始还算是勤政爱民,后来天高皇帝远,毕竟两个人年纪太小了,没人管教之下,汤氏整天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朱檀迷恋上了炼丹,开始不务正业。后来朱檀听一个道士说炼仙丹,得用36名童子的身体做成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