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国时期,曹操作为一个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期在战场上一直处于优势。
但是当他在进攻东吴时想要渡过长江,作为北方的军队却要走水路,这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起初的四十万大军斗志昂扬的想要渡过这段流域,但那时他们并没想到自己会在濡须口遇见大麻烦。
濡须口水流湍急根本无法正常行船,所有的船桨也在这里全都断掉,岸边的山势险峻,对于拉纤的人来说也是种挑战。
曹操在这里可谓是吃尽了苦头,更是三次都没有在这里胜利的穿过,于是人们将这三次没有结果的事情称之为无为,这个地方也因此获得新的名字。
而造成这种结果,其实都是一个小将的功劳,只是因为他在此处修建了一个建筑,挡住了对方的四十万大军,虽然现如今看上去是违章建筑,但是却在那场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曹操认为自己没有能够攻下这个地方,也是因为孙权手下拥有一个“穷小子”,正是此人让原本信心十足的曹操最终失败而归。
曹操带着四十万的大军,从冬天耗到了春天,只要是有所进攻对方就会在关口处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作为一个易守不易攻的独特地形,这里经过穷小子的周密部署,让整个军队都很难攻破。
最后等到雨季的来临,这对于一直在北方作战的军队十分不利,最终只好选择不甘心的撤退。
这个让曹操头疼的穷小子就是吕蒙,吕蒙当时极力反对硬拼,因此建议在濡须坞与七宝山之间修建一座建筑,也就是夹水而立的兵坞。
他认为濡须口(当时叫濡须坞)非常像一个小的闸门,可以把曹军抵挡在七宝山下。而东吴的士兵只需要躲在坞墙上做好埋伏,万箭齐发。
正是这一座“违章建筑”才使得曹军更难通过。正因为曹操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无所作为,所以这个地方也取名叫“无为县”,如今属于安徽省芜湖市代管县级市。
02
其实吕蒙小时候就十分有志气,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番作为。
由于家境并不好,年少的他有一腔热血,却不知道如何施展自己。
当时姐夫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在外出打仗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军队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十五岁的吕蒙,作为姐夫,还是十分心疼这个孩子的,更多的是对他的担心。
于是几次将其甩开斥责他让其回到家中过安稳生活,执拗的吕蒙并没有听从姐夫的劝阻,依旧悄悄跟着军队。
后来姐夫回到家中将所有事情说给了岳母,并且让其对这个顽劣的孩子加以管教。
但是吕蒙却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远大抱负,他认为自己如果不出去闯一闯,怎么能够改变现在的状况。母亲虽然十分心疼,但是也没有办法劝说。
由于幼年丧父的经历让吕蒙从小就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对于母亲的辛苦抚养他十分感恩,所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中拮据生活现状。
这样一个努力的少年身上有很多能够吃苦的韧劲,所以后来投靠了孙权之后就开始一路被提拔和赏识,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重视。
当时孙权掌握了江东地区,为了提拔更多的年轻将领,将当时表现卓越的吕蒙带到更多的战场,而不负所望的他也凭借自己的能力证明了实力。
成为孙权手下的得力助手之后,他开始不断地提升自己,孙权在看到他身上的潜能之后也对其进行更多的调教,多次教导他应该努力的学习和进步,而不应该停滞不前,听从建议的他真的就能够静下心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战场中厉害的人物,生活中依然睿智的全才。
03
在面对孙权的领导,吕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多次战争中他利用自己的聪明睿智,成为军队中被人敬佩的人物,也逐渐的成为孙权的心腹。
而这两个君臣之间的关系要好到让所有人感动,曾经经历过江陵之战的吕蒙在这场战役中获得很大的成功,于是孙权高兴之余赏赐许多财宝,吕蒙一再推辞不愿意接受。
孙权打算为其颁发爵位,但是没想到这时候忽然染上疾病的吕蒙一病不起。根据当时的记载来看,他很有可能是感染了当时的流行瘟疫。
为了能够救治吕蒙,孙权将其接到了自己的宫中并且广发招医的文书,希望能有人能够把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只是孙权的状态并不是很好,为了避免给对方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孙权不敢经常进行探视,但是内心却一直惦记着对方的伤势,所以偷偷在房间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希望能看到对方的一切行动,只要吕蒙有些好转就会十分开心,但是状态不好的时候孙权也跟着十分的伤心。
虽然孙权动用了所有的力量帮助他,但是还是没有能够挽救吕蒙的性命,仅仅四十二岁的吕蒙在孙权的内殿里去世,让孙权十分悲痛,认为自己痛失一员大将,更是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
而吕蒙死后将自己从前得到的所有赏赐全部归还给国库,自己没有让家人留下丝毫,如此勤俭的大将军确实是世间少见。
吕蒙作为一个将领,有卓越的才能和本事,而作为一个臣子,他与孙权之间的友情更是让人动容,如果不是历史记载我们不会相信居然能够有如此和谐的君臣关系,而这个让枭雄曹操十分头疼的人,用他短暂的一生,成为大家心中十分惋惜的英雄。
但是他的才能,却一直被大家记住和称赞,只是因为关羽的死,在后世留下来的名声并不是太好。
看完这段历史故事,难免有所感慨,其实在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历史有中国的完整,尤其是《史记》。每读一次《史记》,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史记》里面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它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有很多做家长甚至老师问我,了解历史应该从哪些书开始?《史记》当是首选,看史记可以让自己看问题更加通透,看史记可以让自己开拓眼界、培养文化气质。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里面记载了近3000年的历史,而看史记的孩子,大多成绩都比较好,因为他们见识广、眼界宽,格局也比普通人更高,在一些事情的判断和辩解的能力都要高出同龄人一等。
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读史记,成大器!
《史记》让人获益良多,既能了解历史,也能学习书中的处事能力,甚至是从政经略以及安身立命之能。
尤其是现如今,国家教育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教育,甚至在很多地区,高考历史占分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灌输历史知识。
很多人对历史之所以不感兴趣,是因为教科书上的历史并不鲜活,没有史书上写的有趣。
像《史记》里面,有多少智慧故事、多少王侯将相的事迹在你的指尖划过,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史记》都是文言文,读起来比较吃力,这里推荐大家阅读白话文的,这样看也会轻松许多。
2017年时,权威机构团结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史记》,这套书一经出版,深受欢迎,好评如潮。
这套《史记》考证严谨、分析到位,全部采用原著原貌+详解+白话文注释,精心为读者阅读打造。
历史爱好者、学生以及老师都值得入手,看完《史记》,人生便多了上百种经历。
购买链接如下:书不贵,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便可领略古人的谋略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