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死灰复燃”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竟然跟汉武帝的一个宠臣有关

“死灰复燃”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竟然跟汉武帝的一个宠臣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42 更新时间:2023/12/12 20:42:53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两个典故:“游说太后”和“死灰复燃”。这两个典故都发生在韩安国初入政场的时候,韩安国不仅因此而受到重用,还被后人铭记。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讲一下这两个典故。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典故一:

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极受窦太后宠爱。在梁国,刘武不仅拥有自行选举臣子的权力,而且,出行的仪仗和排场均与景帝相当。这让景帝十分不满,同时,也使得兄弟两之间产生了隔阂。为了缓和西汉与梁国之间的矛盾,梁王便派出韩安国等人出使西汉。

为了转移汉景帝的不满与怒火,窦太后迁怒于韩安国一行人,并诘责他们。于是,韩安国辗转找到最受宠的馆陶长公主,向其哭诉道:“想当初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的时候,诸侯们联合起来从西边进军大都。当时的情形危在旦夕,只有梁国与皇上的关系最为亲密,且能够成为阻挡叛军前进的护栏。”

他又说道:“梁王一想到太后和皇上身处危难之中就十分痛心,连忙派我等六人带兵出击叛军。梁王也舍身为帝,以一己之身阻挡了七国进攻之路。这使得诸侯们不敢再进一步,从而被皇上灭亡。为了奖赏梁王在此战中的功劳,皇上赏赐了许多珍宝给他。”

韩安国再接着说:“梁王深感皇上恩德,同时,为了向偏远地区的民众炫耀一下皇上对他的厚爱,他便在境内来回奔驰车马。可是,梁王怎么也没想到,太后和皇上竟然因为这些苛细的小礼节而忘却了他作为儿子的孝心、作为臣子的忠心,这实在是寒了梁王的心啊。”

馆陶长公主听完后,便将此话详细转告给了窦太后。窦太后听后十分高兴,连忙派人去说给汉景帝听。听完这番话以后,汉景帝心中的不快一瞬即逝,他摘下皇帽真诚地向太后道歉道:“先前我们兄弟不够齐心,让太后您忧心了。”不久后,汉景帝亲自接见了梁国使者,并好好的赏赐了他们一番。

从此以后,梁王更加受太后和汉景帝的喜爱,韩安国也因为此事而名声大躁。

其次,我们要讲的就是典故二:

当韩安国仍是梁国御史大夫时,他曾因为犯下了一些政治上的错误,而被梁王关入大牢之中,成为了阶下囚。当时,牢狱中有一个狱卒,名叫田甲。此人善妒贤能,势利无能,喜欢欺负弱小者。田甲看梁王有意终生囚禁韩安国,且韩安国先前的官职比他高,如今却如此狼狈,便对韩安国多加“照顾”。

田甲想尽一切办法去侮辱韩安国,但韩安国丝毫不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一次,田甲对韩安国说:“现在的你就好比燃烧殆尽的灰烬,命途暗淡。”韩安国问道:“难道你不知死灰也有可能重新燃烧,更何况人?”对此,田甲十分猖狂。他傲慢的回道:“如果死灰真的复燃了,那么,我就撒泡尿彻底熄灭它。”

然而,田甲并未狂傲多时,事情就急转直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还是因为窦太后的缘故。韩安国先前出使西汉的时候能说会道,深得窦太后欢心和赏识。太后听说韩安国因为犯错而被关入牢中以后,立刻派人去救他出来。

恰好当时梁国内史之位空缺,太后便劝说梁王,让其任命韩安国为内史。因此,韩安国就被释放出来了,还当上了梁国内史。田甲听说这件事后,十分害怕韩安国会因为此前在狱中所发生的事情而报复他。于是,在几番思想斗争下,田甲决定弃官而逃,让韩安国再也找不到自己。

面对这种情况,韩安国以田甲家人的性命来威胁田甲,并放出消息说:“如果田甲不回来,那么,我就灭了他的宗族。”无奈之下,田甲只好回乡请罪,希望韩安国能够高抬贵手,放过自己的家人。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田甲,韩安国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

他甚至笑道:“还记得你先前所说过的话吗?你说若是死灰能够复燃,那么,就撒泡尿熄灭它。现在,你可以履行你的话了。从此以后,我们两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就这样,韩安国不仅放过了田甲,还对他十分友好。后来,人们就用这件事来比喻那些原本已经失势,却重新得势之人。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人,晚年也没有得到善终。

晚年的韩安国遭汉武帝厌恶,当初担任御史大夫和护军将军,后来,他却渐渐被汉武帝排斥疏远,贬官降职了。而新得宠的年轻将军卫青等又有军功,更加受到汉武帝的重用。韩安国逐渐被疏远后,很不得意,不但如此,他领兵驻防又被匈奴所欺侮,损失伤亡很多,内心觉得非尝谘愧。

此时,他希望能够回到朝廷,但却更被调往了东边驻守,心里非常失意而闷闷不乐。过了几个月,韩安国生病吐血,最终,在元朔二年去世了。

参考资料:

【《史记·韩长孺列传》、 《汉书·汉书 窦田灌韩传》】

更多文章

  • 另一个版本的大秦,中国古人眼中的罗马帝国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马vs大秦,罗马与大秦之战完整版,罗马帝国历史及评价

    罗马距离中国十分遥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料记载最西的国度。但是中国对罗马的记载也非常之多,这些史料主要出现于《后汉书》《三国志》《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之中。我试着将这些史料进行一番分析。中国人最早了解罗马帝国,是在东汉时期,当时我们将罗马叫做“大秦”或者“犁鞬”。《魏书》说:“

  • 同样是杀异姓王,康熙受到称赞而刘邦遭到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和康熙差了几代,刘邦为何还封同姓王,刘邦诛杀异姓王过程

    康熙平定三藩的正确性首先我们得说康熙平定三藩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平民都是正确的。因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都是为自己一己之私造反的。清朝可给了三位撤藩的条件了,是真心以富贵换地盘和兵权。这个另一个版本的杯酒释兵权了,和宋太祖赵匡胤的手段如出一辙。其实这个对开国君主来说就不容易了。以下

  • 曹操最聪明选择,把3个女儿都嫁给同一个人,足以体现他深谋远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为啥把七个闺女嫁一个人,曹操最要好的两个兄弟,曹操三个儿子谁最聪明

    能够让曹丞相嫁女的,只有当朝天子汉献帝,人们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为何曹操会做出如此举动呢?我们可以看下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几年,汉献帝都干了什么事情。曹操执掌了朝中大权,汉献帝虽然是迫于无奈,但肯定是心有不甘的,无论是他,还是旧朝的那一帮人,肯定都是心有不甘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想

  • 夷陵之战还没有开打,孙权为什么就赶紧求和退还土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夷陵之战孙权还了多少兵马,夷陵之战前孙权议和的条件是什么,夷陵之战中为什么孙权赢了

    北面,孙权一度重新进驻了曹丕放弃的襄阳;西面,孙权把刘璋搬了出来,表为益州牧,进入秭归,做出一副觊觎益州的姿态。不过,当刘备真的要东征时,原本嚣张的孙权却急忙求和!刘备的反应也十分奇怪。一方面,刘备言辞拒绝了孙权、诸葛瑾求和的请求,另一方面,又在攻占秭归后延迟了5个月才发兵西进。这是怎么回事呢?突然

  • “凤雏”庞统不死落凤坡,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凤雏庞统之死全集,凤雏庞统结局凄惨,凤雏庞统是否死于落凤坡

    都说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了也没得到天下。因为争夺天下最终凭借的是人才、粮饷、平民的拥护程度、政权是否富庶等综合力量的较量。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蜀汉之所以没能取得天下第一是丢掉了荆州:关羽北伐丢失了北出宛、洛的重要通道-荆州,关羽也因此兵败身死。刘备尽起全国之兵,没带

  • 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郡县制的秦朝很快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条件,秦朝郡县制推行的情况,秦朝的郡县制有什么影响

    有人说分封制稳定容易产生国祚较长的政权,周朝、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早期的奥斯曼帝国等等。纵横并不这么认为,虽然这么政权最少的也有五百年的但是质量着实不怎么样。到后期简单维持着类似吉祥物的共主有什么质量可言,真正实行郡县制的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才是形成民族、文化、文明的等构成超强凝聚力因素的大一统传统。而欧

  • 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为何在其死后却臭名远扬?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昭为什么路人皆知,司马昭死后葬在哪里,司马昭因何而死

    司马昭是权臣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自从曹氏家族的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他就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元元年(254年),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将皇帝曹芳废掉,改立年仅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曹髦尚且年幼,国家大事都只能听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的。在哥哥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更是以大将军的名义独揽朝政,将曹氏皇族踩

  • 诸葛亮流传千古的一句话,李嘉诚视为座右铭,迷茫人的一盏心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100句经典语录,诸葛亮最经典的座右铭,诸葛亮励志语录

    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和小说之中的角色有些出入,鲁迅先生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是历史上诸葛亮留下的《诫子书》却表达了他心中的志气和对人生的理解,其中更是有八个字画龙点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看起来轻轻巧巧,真正理解确是不易。在古文中的原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汉武大帝:只因动了窦太主一个马夫,刘彻痛失一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大帝刘彻杀窦太主,窦太主刘彻,窦太主与刘彻的关系图

    与此同时,刘彻还开展了一项违制车辆专项打击行动,专门针对王公贵族违反车制的行为,用现在的话说叫整治公车违规,是刘彻打击贵族的突破口。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者是中尉宁成,接替郅都的又一个酷吏。宁成雷厉风行,在道路上设置关卡,很快查获了一大批违制的车辆,并整理了车主的名单。看罢名单,刘彻很生气,当即让宁成将

  • 关羽死时刘备三次哭绝,而面对张飞之死,刘备却淡定说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飞为关羽的死而哭泣,关羽张飞死后刘备说了哪四个字,关羽死后张飞和刘备有关系吗

    从三个方面可以解释刘备的这种态度反差,首先关羽死的时候,刘备听到的消息只是关羽战败的消息,心刚刚静下来,又传来关羽战亡的消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刘备有这种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再次,关于两人的结局,刘备是有做过充分的心理准备的,关羽性格沉稳,对身边的人也很优待,刘备自然对他放心,而对张飞,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