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凤雏”庞统不死落凤坡,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凤雏”庞统不死落凤坡,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210 更新时间:2024/1/21 22:55:12

都说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了也没得到天下。因为争夺天下最终凭借的是人才、粮饷、平民的拥护程度、政权是否富庶等综合力量的较量。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成为决定性的力量。

蜀汉之所以没能取得天下第一是丢掉了荆州:关羽北伐丢失了北出宛、洛的重要通道-荆州,关羽也因此兵败身死。刘备尽起全国之兵,没带诸葛亮东伐东吴。在夷陵之战中全军覆没,这才有了白帝城托孤。经此一战,蜀汉元气大伤。刘关张都死在这段历史当中,蜀汉人才凋敝。所以说荆州丢失到后来的夷陵之战成为蜀汉国力的转折点。

丢掉了荆州,蜀汉只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一次一次的北伐和平定南中。把诸葛丞相活活累死,只留下姜维支撑大局。

如果说庞统侥幸生还的话,那么我们来看看庞统在蜀汉这段历史当中是否会起到决定性的扭转作用。

取西川

刘备取西川带的是副军师庞统庞士元。诸葛亮和关、张、赵云等镇守老家荆州。正是庞统被明白过来的刘璋射死,诸葛亮才带着张飞、赵云统率援兵进川。留下关羽一个人看家。

如果庞统不死呢?当然假若庞统不死,那么西川也能取过来后,诸葛亮和荆州文武也得来到西川。因为以后的统治中心就在成都了吗?庞统最佳的去向就是回荆州协助关羽镇守。因为刘备集团即使取下西川,也只有荆州和益州一个半州之地。荆州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次于益州。荆州物阜民丰,人才辈出。庞统自己就是荆州当地人,况且和江东也很熟悉。所以辅佐关羽镇守荆州最合适。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庞统不是诸葛亮的备份。也就是说庞统在刘备集团当中不具备诸葛亮那样的威望。即使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是通过火烧新野、火烧博望、赤壁大战以及巧计安排娶孙尚香借荆州等等同甘共苦才取得了关羽、张飞刘备近臣的认可。而庞统是后加入的,和关羽本来相处就不多。所以虽然庞统确实是最合适辅佐关羽镇守荆州的人选,但是二人之间的配合是否能达到“将相和”的默契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个人感觉够呛。因为关圣人骄傲不逊,在赤壁之战中在诸葛亮帐下立下军令状要擒拿曹操。最后都可以放走曹操,《三国志》中说庞统性格敦厚,是个实诚君子。这样的性格和赵云搭配还不错,至于和关羽搭配感觉够呛能劝住关羽。

如果庞统降不住关羽,历史就会重演。关羽北伐,丢荆州进而引发夷陵之战。蜀汉就会走上老路。那我们假设庞统活着就没太大的意思。那么退一步说假设荆州在二人默契配合下没丢,我们再看西川诸葛亮的安排。

蜀汉北伐

最好的结果是荆州还在蜀汉的手里,南中也顺利平定。刘关张都不会受打击早死,蜀国的元气都还在。诸葛亮也不会到处忙着平南中,六出祁山北伐累得半死。这样经过认真策划,按照隆中对的格局和套路就别等天下有变了。如果蜀汉国力以最佳状态从汉中和荆州两路北伐曹魏的话,就得安抚东吴的孙权。如何让他放弃对荆州的执着,让孙权放弃蜀汉顺江而下假途灭虢的可能性配合蜀汉北伐曹魏也是一个重大的难点。

孙权不是傻子,江东文武也不会看不出蜀汉占据荆州对东吴的巨大风险性。由于蜀汉在益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蜀汉统一全国只能走两条路,就是隆中对中说的一路出汉中进关中平原;另外一路从荆州出宛、洛北伐。但是荆州不但可以北上还可以顺江而下灭吴。因为东吴和曹魏比起来还是东吴弱一些;并且东吴依仗的长江天险在蜀汉的荆州看起来就没有任何作用。蜀汉通过荆州把长江通道也攥到了手里。

况且荆州有关羽和凤雏庞统镇守,东吴能神经大条的忽视这样的风险配合伐魏?这又是问题,况且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死胡同;除非把荆州移交给东吴关上蜀汉东出的大门。这又是不可能的。

我们再退一步说就是东吴同意了,蜀汉和东吴携手攻伐魏国就一定能够成功。根据史书记载,魏国无论是土地、人口还是军队的野战能力基本上都可以是孙刘两家之和还要多。历史上汉中之战时,魏国在东西两面同时开战和刘备在汉中还僵持了好几年。况且这次是守势。

孙刘两家合力进兵的结果都未可知,况且这还是假设庞统和关羽在荆州将相和并且东吴漠视自己来自蜀汉荆州的风险配合蜀汉攻伐魏国的结果。而前面这两项究竟能否达成都是个未知数。

小结:

综上所述,凤雏庞统没死的话蜀汉政权的日子会好过许多。人才、粮饷、荆州等等都会处于最佳状态。但是究竟对蜀汉统一中原要说有什么决定性作用,个人觉得确实够呛。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郡县制的秦朝很快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条件,秦朝郡县制推行的情况,秦朝的郡县制有什么影响

    有人说分封制稳定容易产生国祚较长的政权,周朝、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早期的奥斯曼帝国等等。纵横并不这么认为,虽然这么政权最少的也有五百年的但是质量着实不怎么样。到后期简单维持着类似吉祥物的共主有什么质量可言,真正实行郡县制的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才是形成民族、文化、文明的等构成超强凝聚力因素的大一统传统。而欧

  • 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为何在其死后却臭名远扬?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昭为什么路人皆知,司马昭死后葬在哪里,司马昭因何而死

    司马昭是权臣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自从曹氏家族的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他就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元元年(254年),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将皇帝曹芳废掉,改立年仅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曹髦尚且年幼,国家大事都只能听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的。在哥哥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更是以大将军的名义独揽朝政,将曹氏皇族踩

  • 诸葛亮流传千古的一句话,李嘉诚视为座右铭,迷茫人的一盏心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100句经典语录,诸葛亮最经典的座右铭,诸葛亮励志语录

    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和小说之中的角色有些出入,鲁迅先生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是历史上诸葛亮留下的《诫子书》却表达了他心中的志气和对人生的理解,其中更是有八个字画龙点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看起来轻轻巧巧,真正理解确是不易。在古文中的原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汉武大帝:只因动了窦太主一个马夫,刘彻痛失一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大帝刘彻杀窦太主,窦太主刘彻,窦太主与刘彻的关系图

    与此同时,刘彻还开展了一项违制车辆专项打击行动,专门针对王公贵族违反车制的行为,用现在的话说叫整治公车违规,是刘彻打击贵族的突破口。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者是中尉宁成,接替郅都的又一个酷吏。宁成雷厉风行,在道路上设置关卡,很快查获了一大批违制的车辆,并整理了车主的名单。看罢名单,刘彻很生气,当即让宁成将

  • 关羽死时刘备三次哭绝,而面对张飞之死,刘备却淡定说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飞为关羽的死而哭泣,关羽张飞死后刘备说了哪四个字,关羽死后张飞和刘备有关系吗

    从三个方面可以解释刘备的这种态度反差,首先关羽死的时候,刘备听到的消息只是关羽战败的消息,心刚刚静下来,又传来关羽战亡的消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刘备有这种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再次,关于两人的结局,刘备是有做过充分的心理准备的,关羽性格沉稳,对身边的人也很优待,刘备自然对他放心,而对张飞,刘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真的吗,卧龙vs郭嘉,诸葛亮和郭嘉谁谋略高

    诸葛亮在刚出山的时候给刘备说起了以后的对策,但是诸葛亮在家里耕田,怎么能够知道外面的事情呢?很显然他这些计策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他知道外面具体的事情,那么谁会告诉他这些事情呢?只有他的师父司马徽才会告诉他,前期诸葛亮真的没有什么能力,只有在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才真正的发挥才能。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诸葛亮

  • 1980年考古消失的彭加木,真的穿越成了王莽?这几个证据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彭加木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1980年担任考古队队长前往新疆罗布泊进行科考工作。本来这是一项很普通的科考任务,刚开始工作进行的尚算顺利,可随着彭加木离奇消失变得很是曲折离奇。彭加木消失后,军方先后组织了4次地毯式搜救,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一系列文物的出土,都指向了篡汉的新朝皇帝王莽。因而,就有人抛出了彭

  • 公孙瓒是输给了袁绍?若这个势力没有加入,公孙瓒很有可能不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孙瓒势力败给谁,公孙瓒与袁绍大战,公孙瓒比袁绍厉害吗

    而拥有白马义从的公孙瓒,其战力曾一度是各路诸侯中最强的,因为公孙瓒麾下的骑兵最多,而且这支军队又是边军。要知道在当时,只有边境的军队才会面临真正残酷的战事,毕竟这些人都是与乌桓等少数民族抗争,因此他们战力不俗,能力非常强。然而即便公孙瓒有着数量最多的骑兵,也有着能力出众的白马义从,他还是在界桥之战中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没有杀了黄皓?三大心愿和后事未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黄皓个人资料,黄皓与诸葛亮的关系,黄皓妻子

    234年,一代贤相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年仅五十四岁。临死前,他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三件事上,第一,安排军队安然撤退,不受损失;第二,向后主刘禅交代后事;第三,给儿子写封信。当时魏蜀两军对垒,蜀国这边是诸葛亮统领,魏国则是他的一生之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带兵。诸葛亮既是统帅,又是军师,既要考虑前线打仗,又

  • 匈奴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的后代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福建匈奴的后代,匈奴最终去哪了,匈奴是何时崛起的

    想了解匈奴人的去处,首先就要知道匈奴人的来源。实际上,匈奴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匈奴汗国之下所有民族的称呼。在上古的大漠,也就是现在的蒙古高原,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他们民族成分复杂,难以分清楚。而匈奴族只是其中之一。从战国到秦汉,匈奴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大漠高原,于是人们就将整个大漠上的民族都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