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风华》热播,我们推测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如何对待?

《大明风华》热播,我们推测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如何对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73 更新时间:2023/12/6 13:33:51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役”爆发背景:

大明王朝皇帝执掌朝政,作为亲人的藩王替皇帝分镇藩篱的格局是明太祖朱元璋老人家留下的规矩。在这位洪武万岁看来什么心腹大臣都不如自己家人靠谱,所以才逆潮流而动分封藩王分镇天下。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为了力保根据祖训选择的皇孙朱允炆登基明太祖掀起三大案。在无数功臣宿将纷纷被杀的情况下,朱元璋一厢情愿地把辅佐建文帝的重任放到了藩王身上。也许他没少脑补藩王和建文帝之间臣贤主明的画面吧,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无论建文帝还是藩王都没有按照朱元璋设定的剧本演下去。

黄子澄这样既是儒学大师也是情商棒槌的建议下,建文帝朱允炆上台后没有二话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简单粗暴的强力撤藩。周、齐、湘、代、岷等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朱允炆亲手打破了祖训。代王被软禁,湘王举家自焚。削藩的惨像让各藩王蠢蠢欲动,要知道此时的明朝藩王可是有兵有将有军队的。

尤其是诸位诸位藩王之首的燕王朱棣更是首当其冲,成为建文帝首要打击的对象。PS:老大太子朱标去世,老二老三都去世得早。所以作为老四的燕王朱棣就成了诸藩王之首。建文帝如此简单粗暴地实现削藩也纯属脑残行为,有湘王的例子诸位藩王难免兔死狐悲。所以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注意这个口号几乎是所有藩王发动内战的口号,从七国之乱开始就在用。更关键的是完全符合明皇祖训中对藩王责任的规定:协助帝王清除奸佞。所以说朱棣起兵也算师出有名,不能视为叛乱。

朱棣起兵后着叔侄俩彼此的态度

燕王朱棣的才能有目共睹,即便是朱元璋也坚持认为:“异日安国家者必燕王也”。当然朱元璋的没有预料到最终的结局,但是对于燕王能力的认可还是没有问题的。加上建文帝的逼迫,有能力又有魄力的燕王就起兵了。

过程我们不再赘述也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来看看彼此双方的态度。朱棣打的旗号是清君侧,意思是并不针对朱允炆;而建文帝给前沿部队下达的明令是不得伤害皇叔。看起来人家一家人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仗是怎么打起来的呢?也就是说叔侄俩内心里无论怎么痛恨对方,口头上不能表达这就是皇权。

但是我们来推测一下,假如朱棣战败的结局。如果朱棣战败被俘,那么燕王肯定会被削藩。接着肯定会满门会以谋逆的罪名诛杀,否则其他藩王也不会平静接受削藩的结果纷纷起兵(反正也不会有事)。

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后如果真的抓住建文帝所持的几种态度分析

众位朝臣对老皇帝皇明祖训的对照发现,原来燕王朱棣还符合祖训的情节。这就是说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不是国战。再加上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两个彼此的态度,都让大臣们很纠结。靖难的结果我们很清楚了,建文帝自焚。那么我们来推测一下假若建文帝被活捉的结局:

第一种、如果打算谋杀的话绝对不会活捉,而是趁乱让建文帝死于乱军之中然后在推出替罪羊来顶罪。第二种、强迫朱允炆禅位使朱棣登基合理合法,这种情况相对最合理。第三种、让建文帝以傀儡的形式存在,找机会下手。第四种、就是历史上出现的这种情况,建文帝“自焚”其实下落不明。所以即便朱棣没有弑君,但是篡位登基依然受到方孝孺、徐辉祖等人的抵制。这也就是朱棣即使称帝多年也要完成迁都的原因之一。

小结:

综上所述,如果朱棣真的活捉建文帝明面上直接杀是不敢的。根据小编的推测大致有以上三种情况,但是无论哪种情况都不会完全让天下人信服。所以朱棣即便是在南京执政多年也不放心,最终还是迁都北京。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一尊武将塑像,勃然大怒,给我把他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两位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究竟又有怎样的瓜葛,让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白起时会勃然大怒,觉得白起不配被祭祀,将其撤下?有人说这是因为发生在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白起带领秦军坑杀了赵国40万降军,赵匡胤是为了报仇(毕竟也姓赵)。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而且对于赵匡胤来说

  • 明宣宗宅心仁厚,却为何把亲叔叔朱高煦放在缸里,做了炭火烧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朱高煦,明宣宗和朱高煦的关系,明宣宗为什么要活活烤死朱高煦

    皇帝这个位置太诱人,拥有无上的荣光和权威,谁都想当穿上龙袍坐上龙椅。可皇帝只有一个,想当皇帝别无选择,只能靠抢。因此,围绕着皇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可谓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上世纪15世纪20年代,因为皇位继承,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开展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这场较量是怎样进行的,结局如何呢

  • 明宪宗一登基,就宣布给于谦平反,明英宗:正合我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别的能耐有没有,手腕一定得有。自己退休的时候,让大臣蒙冤和把大臣贬职,然后让继任的皇帝给他们平反,或者提拔重要被贬职的官员,让新皇帝轻松收买人心,就是其中一个高明手腕。所以历朝历代的新天子登基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和平反冤假错案,这样可以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弥合社会裂痕,树立新皇帝英明

  • 古代著名离婚案件——王太祝生前嫁妇,王安石思想为何如此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太祝和王安石的关系,王安石休妻的故事,王安石生前照片

    而王安石为了儿媳后半生的幸福,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儿媳想办法改嫁出去了。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等等,这里一堆头衔就不多说了,而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自然也是人中龙凤,王雱作为王安石的儿子,仅仅二十三岁就进士及第,被世人称为“小圣人”,家世显赫,又有功名在身,自然是不少大家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和石亨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祁镇和石亨,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做皇帝好吗,明英宗如何除掉石亨和徐有贞的

    当皇帝必须要具备执行力、决断力和过人的度量。等于说一个皇帝要够"狠"、够"毒"、够"虚伪"。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概莫如此。但朱祁钰不仅不够狠、不够毒、不够虚伪,也不是那种憨厚仁义的君子;严格说来,他倒是那种很小人、气量和狭窄的人。从以下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朱祁钰的人品。一、不够仁义。土木堡之变

  •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后,他是如何一夜成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王阳明龙场悟道用了多少年,王阳明为什么在龙场悟道

    王阳明悟道的起点,是在贵州省修文县一个叫龙场的地方,在明朝时期,龙场是一个蛮荒之地,当地都是土著人,民智不开,经济、文化极端不发达。那么,王阳明悟道后,他是如何一夜成名的呢?有读者认为,王阳明虽然是一个被贬职的官员,但他毕竟是一个官员,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其理由是:越是落后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越惧怕

  • 北宋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能被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宋是否是大一统王朝,北宋为什么是大一统的王朝,北宋算不算大一统时代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秦朝估计不会有争议,嬴政灭了六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疆域扩展到岭南地区,那是妥妥的大一统,而且是第一次大一统。隋唐也是大一统,唐朝时期突厥臣服、海内归心、蛮夷来贺,当然也是大一统的盛世。后世的元明清也做到了疆域和政权的长期稳定,也是大一统。再看宋朝,虽然经济繁荣

  • 既攘外,也安内,矢志一统天下——北宋初年的内外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的内忧外患是什么,总结北宋的治国方略,宋朝治国之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宋初建政权建立之初,北有辽、北汉;南有南唐、后蜀、吴越等小政权,内有各地节度使藩镇叛乱,在平定国内叛乱,建立了强有力的集权政治后,赵匡胤开始着手剪除全国的割据政权。昔年柴荣的思路是先难后易,而如今赵匡胤却选择了先易后难,乾德元年(公元前965年),先是派慕容延钊和李处耘攻灭两湖地区,乾德二年(公元

  • 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宋朝对付金国骑兵,果真如此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王朝抗击金兵,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下一句,金国与宋朝以什么为界线

    意思很明确,就是金国的拐子马和金兀术,虽然厉害,但宋朝都有对应的克制方法,自有麻扎刀和岳飞来对付,唯独这狼牙棒只能用脑袋去硬扛。天灵盖再坚硬,当然也是扛不住狼牙棒的,这么说只是为了自嘲,充分表示了宋军在恐惧之下的无奈心理。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厉害的兵器,为什么宋军自己不配置上呢?这就要说到狼牙棒这个

  • 成吉思汗第一次指挥打仗,如何排兵布阵?胆怯也是驾驭敌人的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吉思汗为什么打仗总能赢,成吉思汗打仗常用战术,成吉思汗玩法技巧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公认的战神,他一生中,亲自指挥的战争有一百多次,但仅仅只失败过三次,这样的战绩,在历史上屈指可数。成吉思汗从参加第一场战争开始,每一场都是大型战争,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一个锻炼和实习的机会,一开始就是实战。那么,成吉思汗第一次指挥蒙古骑兵打仗时,是如何排兵布阵的呢?他胆怯吗?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