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最神秘的王朝,不仅文化消失于历史,更神奇的还有这些

西夏:最神秘的王朝,不仅文化消失于历史,更神奇的还有这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18 更新时间:2024/1/16 15:38:29

而剧中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这一角色颠覆了很多电视剧给网友所形成的惯有形象,像是《庆余年》里的庆帝,说句话就让大臣吓的汗流浃背。然而这里的仁宗皇帝,处处受制,一点都没有皇帝的威风。亲政之前被太后压着,好不容易等到自己亲政,娶的皇后是众位大臣极力推荐的“貌丑不至惑君”的曹丹姝。无论是前朝政事、还是后宫私情,一举一动都在大臣们的监视之下,稍有不慎就是成堆成堆的递劄子。

不光是在内政上憋屈,在外交上,我们这位仁宗皇帝也是委屈的不行。稍微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严格意义上来说的宋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王朝。终北宋、南宋朝,周围始终都是强敌环伺。虽然仁宗皇帝这一朝整体局面上还算是比较太平的,但还是不乏对外作战,而这其中最多的就是针对西边的西夏,打到最后一败涂地,签了个“庆历和议”,才保边境50年太平。

仁宗皇帝的这个对手西夏王朝呢?在学界还被称之为“神秘的西夏”。为什么呢?元朝在修史的时候,只修了宋、金、辽三朝的历史,独独就把这个西夏的王朝给漏了下来。史料的缺乏让大家对于西夏的印象朦胧又陌生。直到近代包括黑水城在内的文献、文物的陆续出土,史学家才逐渐开始对这一王朝产生认识。这一了解大家才发现西夏这个王朝不光是神秘,更是神奇。而这神奇更是集中体现在西夏的女人身上。

政界清奇,母党专政

《汉书·刘向传》里说“方今同姓疏远,母党专政,禄去公室,权在外家。”,如今咱们老刘家的这些人都疏远了,吕后那边的人把持着朝政,王室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没办法,谁让掌权的不是自己人。所以要说母党专政这事儿在历史上扒拉扒拉,也算得上是常见的,但为啥非得说西夏的母党专政神奇呢?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在一个有一两百年寿命的王朝里,母党专政也就是那么一两次,而且这中间还总是有前来插一脚的宦官们。但是西夏就不是了,在近两百年的历史中,有一半都是母党掌控的。

开国君主李元昊的皇后没藏氏,最开始是自己大臣的老婆。丈夫因为国相的离间计被皇帝杀害,皇帝发现之后那个愧疚呀,可是人已经被自己杀了,那就只能厚待他的家人吧。借着这个契机没藏氏作为皇后的娘家嫂子被接进后宫。进后宫不久没藏氏就和李元昊搞到了一起。皇后知道之后大闹一场,李元昊没办法,把人给整到了庙里出家为尼,知道武则天的就知道这事儿到这儿肯定没完。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李元昊这个新鲜劲还没过,人就给送出宫去了,这一下子更勾起了李元昊作为男人的劣根。再看看这个老在自己跟前晃的皇后,让自己日夜相思饱受折磨的可不就是这个罪魁祸首嘛。真是越想越生气,终于让李元昊找了个“出怨望语”的由头废掉了后位,堂而皇之的将没藏氏再次接进宫中。

可惜李元昊命短,美人在怀刚刚温存了没有几年就去世了。不及1岁的小皇帝李谅祚就在没藏太后的怀抱下登上大位。虽然这太后主政期间政绩勉勉强强还说的过去,但毕竟当上太后的时候也正是青春年华。比起国事,那些情呀爱的似乎更能打动这位太后,于是便是纵情声色,还一下子还整了俩“面首”出来,最后因为这俩人的争风吃醋把自己的小命也给玩进去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可真不是白说的,13岁的李谅祚和自己那个爹一样看上了自己大臣的妻子,不过人家老爹是等到她丈夫去世之后才动手的,而李谅祚直接登堂入室,在人家家里看上了没藏讹庞的儿媳妇梁氏。公然在自己家被戴上绿帽子,这就让当时已是一国权臣的没藏父子俩忍不了了。“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父子俩要密谋弑君,梁氏知道后赶忙告诉给李谅祚,公元1061年,李谅祚来了个一锅端,没藏一族被一网打尽,而梁氏成了当朝皇后。公元1067年,李谅祚病故,年仅七岁的太子李秉常登基,梁皇后升级成了梁太后,掌控朝局。

梁氏之后,母党政治还没算完。因为又出来个小梁太后。梁太后的儿子秉常的妻子就是小梁皇后。皇族看着这一任一任的太后还没完没了了,和太后一族的竞争愈发白热化。秉常性格软弱,一看两边要剑拔弩张的架势又害怕又难受,最可悲的是自己还无计可施,梁太后去世一年后,就也跟着去了。要说这小梁太后也算得上是一把政界好手了,但在对外同宋朝的战争屡屡失败,一下子威信扫地。一旁摩拳擦掌等着的皇族们,抓着这个空档将小梁氏赶下了台。

文能上朝堂,武能上战场

别看西夏的女人在朝堂上发光发热,在杀人不眨眼的战场上也是有她们的身影的。西夏是党项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党项族历来就是一个好战的民族,还是个有仇必报的性格。这民风彪悍起来到什么程度,《西夏外记》里有这么一小段,说是有人能力小,自己有仇不能报的。就叫上一群壮妇,好酒好肉的招待一番之后,就到仇人家中,放火烧了他们家的宅子。在这儿,中原妇女的那一套三从四德、仪态端庄的说辞根本就没有用。

“麻魁”这个专有名词专门就是指西夏的女兵们,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有记载的国家官方承认的女兵了。

为啥西夏会有女兵?

一来,西夏民风尚武,骑马射箭啥的人家都能拿的出手,纵情声色的没藏太后也以骑马游猎为乐,每一回出游还得是浩浩荡荡的带上一群人才行。二来,西夏的女人们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束缚,上战场打仗也没什么。就是一国之主的梁太后也是能阵前领兵的。三来,西夏自没建国以来就是常年的战争,这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折腾下来,能上战场的适龄男青年就没剩多少了。可是战还得接着打呀,没办法,男人没了就换女人上吧。实际上,西夏最后的局面已经算的上是全民皆兵了。

麻魁的出现,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夏谚语说“钟爱美观,不会雄强,严守礼节,不会英勇”虽然西夏的几代君王太后都有意向汉文化学习,但是西夏女性看中的是性格上的刚毅骁勇,体格强魄无所畏惧。而不是妆容上的精致完美、行为举止中的繁文缛节。这样的习俗改变其实也是必然,当军队中出现了女兵,要是还是一味照搬汉文化当中的“行莫回头、语莫掀唇,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女子行为规范,那这战咋打,冲锋的时候冲不上去,喊个口号还得是语不掀唇。怎么可能,要是按照这样的打法,西夏还能撑几年,更遑论跟其他王朝制衡了。

谈的了恋爱,离的了自由婚

在家庭经营上,有这么一种说法,“谁挣得越多,谁的话语权就越大”。有功劳了,说起话来自然也是腰板梆硬。而西夏的女人,能文能武,还能操持家务。这功劳看起来是着实不少呀,自然这话语权也是不小。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特别的记载,就是西夏这一朝的“悍妇”特别多。平民家里的老婆敢在客人来家的时候用言语挖苦他,用行动连抓带掐,最后以一顿加砂饭完美的结束自己的待客之道。而上层社会中,皇后敢抢皇帝的皇冠戴,逼得皇帝无冠可带。

婚姻问题上,女性的自由放纵更是让现代人都看的瞠目结舌。在西夏社会中,结了婚的妇女可以和自己看对眼的男子出逃生活,要是生活了一阵觉得不满意还可以再换一个,要是换完还是觉得自己的丈夫好,还可以返回同自己的丈夫一同生活,对于之前妻子的种种行为丈夫也不能追问。而这些可都是西夏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家官方承认的事情。

除了婚姻的极度自由之外,西夏人还有一种“怪癖”—殉情。年纪轻轻的男女因为情感之路上的坎坷、家人的反对亦或是其他原因,选择以死明情。党项人向来是重生轻死的,对于自己、别人的生命都是非常珍贵的,但独独在这件事上是个例外。有男女因殉情而死,他们的族人们就会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大张旗鼓的连贺数日。人死了为啥不哭,都不难过吗?党项人给出的回答是“男女之乐,何足悲悼”。

虽说社会风俗允许殉情的存在,甚至还毫无厌恶。但是政府可是坐不住了。你说要是社会上偶尔有几个为殉情而死的年轻男女到也是还好,这也算是人家的一种情感追求了。但是实际情况是“往往见女棚置于岭上,而新者毡角宛然”,为情而死的人可是前赴后继,为祭拜死者搭建的女棚在山顶上搭建起来,这边就又有人为殉情而死。本来西夏人口就不多,又因为连年的战争,战场上连女人都派上前线去上阵杀敌了。这么严峻的生存环境了,你们这些小青年接二连三的整这种为情所困、殉情而死的戏码。这可都是年方二八、年纪轻轻的,正是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就是再不济的也能为国家培养着未来的新一代呀。

可是偏偏要寻死,死后还要大摆宴席的花钱,当权者当然不愿意看到了。这殉情最后给国家逼的没办法,开始明文规定上了法律。只要你敢是因为殉情而死,很明确的告诉你,你就是违法了。殉情中两人都没死,一人流放3年。要是只有一个没死那就流放12年。知道这事儿没说的统统都有罪。要是很不幸的两个人都死了,那么这些罪责就要加在他们家人身上。

其实,正是因为西夏的自然环境以及所面临的生存压力,才给了妇女拥有如此独特的社会对位的可能。西夏女子的能征善战、勇健无畏正是党项人“衣皮毛,事畜牧”,土地贫瘠、环境恶劣逐水草而居游牧生活的产物。西夏尊敬女性的民风,也是因为人口劳动力的短缺。而在西夏王朝大举提倡汉化的过程中,对于传统女性习俗的保留也拉拢了一大批保守势力者。

地缘造就政治,也正是这样的特殊环境,才造就了这些一个神奇的王朝。

更多文章

  • 《大明风华》热播,我们推测如果朱棣活捉了建文帝如何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杀建文了吗,大明风华朱棣征讨成功了吗,大明风华朱棣见建文视频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之役”爆发背景:大明王朝皇帝执掌朝政,作为亲人的藩王替皇帝分镇藩篱的格局是明太祖朱元璋老人家留下的规矩。在这位洪武万岁看来什么心腹大臣都不如自己家人靠谱,所以才逆潮流而动分封藩王分镇天下。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为了力保根据祖训选择的皇孙朱允炆登基明太祖掀起三大案。在无数功臣宿将纷纷被杀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一尊武将塑像,勃然大怒,给我把他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两位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究竟又有怎样的瓜葛,让赵匡胤去武庙祭拜看到白起时会勃然大怒,觉得白起不配被祭祀,将其撤下?有人说这是因为发生在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白起带领秦军坑杀了赵国40万降军,赵匡胤是为了报仇(毕竟也姓赵)。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而且对于赵匡胤来说

  • 明宣宗宅心仁厚,却为何把亲叔叔朱高煦放在缸里,做了炭火烧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朱高煦,明宣宗和朱高煦的关系,明宣宗为什么要活活烤死朱高煦

    皇帝这个位置太诱人,拥有无上的荣光和权威,谁都想当穿上龙袍坐上龙椅。可皇帝只有一个,想当皇帝别无选择,只能靠抢。因此,围绕着皇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可谓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上世纪15世纪20年代,因为皇位继承,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开展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这场较量是怎样进行的,结局如何呢

  • 明宪宗一登基,就宣布给于谦平反,明英宗:正合我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别的能耐有没有,手腕一定得有。自己退休的时候,让大臣蒙冤和把大臣贬职,然后让继任的皇帝给他们平反,或者提拔重要被贬职的官员,让新皇帝轻松收买人心,就是其中一个高明手腕。所以历朝历代的新天子登基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和平反冤假错案,这样可以团结一切团结的力量,弥合社会裂痕,树立新皇帝英明

  • 古代著名离婚案件——王太祝生前嫁妇,王安石思想为何如此超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太祝和王安石的关系,王安石休妻的故事,王安石生前照片

    而王安石为了儿媳后半生的幸福,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儿媳想办法改嫁出去了。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呢?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等等,这里一堆头衔就不多说了,而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自然也是人中龙凤,王雱作为王安石的儿子,仅仅二十三岁就进士及第,被世人称为“小圣人”,家世显赫,又有功名在身,自然是不少大家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徐有贞和石亨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祁镇和石亨,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做皇帝好吗,明英宗如何除掉石亨和徐有贞的

    当皇帝必须要具备执行力、决断力和过人的度量。等于说一个皇帝要够"狠"、够"毒"、够"虚伪"。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概莫如此。但朱祁钰不仅不够狠、不够毒、不够虚伪,也不是那种憨厚仁义的君子;严格说来,他倒是那种很小人、气量和狭窄的人。从以下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朱祁钰的人品。一、不够仁义。土木堡之变

  •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后,他是如何一夜成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阳明贵州龙场悟道,王阳明龙场悟道用了多少年,王阳明为什么在龙场悟道

    王阳明悟道的起点,是在贵州省修文县一个叫龙场的地方,在明朝时期,龙场是一个蛮荒之地,当地都是土著人,民智不开,经济、文化极端不发达。那么,王阳明悟道后,他是如何一夜成名的呢?有读者认为,王阳明虽然是一个被贬职的官员,但他毕竟是一个官员,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其理由是:越是落后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越惧怕

  • 北宋连北京和大同都没统治过,为什么能被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北宋是否是大一统王朝,北宋为什么是大一统的王朝,北宋算不算大一统时代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秦朝估计不会有争议,嬴政灭了六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疆域扩展到岭南地区,那是妥妥的大一统,而且是第一次大一统。隋唐也是大一统,唐朝时期突厥臣服、海内归心、蛮夷来贺,当然也是大一统的盛世。后世的元明清也做到了疆域和政权的长期稳定,也是大一统。再看宋朝,虽然经济繁荣

  • 既攘外,也安内,矢志一统天下——北宋初年的内外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的内忧外患是什么,总结北宋的治国方略,宋朝治国之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宋初建政权建立之初,北有辽、北汉;南有南唐、后蜀、吴越等小政权,内有各地节度使藩镇叛乱,在平定国内叛乱,建立了强有力的集权政治后,赵匡胤开始着手剪除全国的割据政权。昔年柴荣的思路是先难后易,而如今赵匡胤却选择了先易后难,乾德元年(公元前965年),先是派慕容延钊和李处耘攻灭两湖地区,乾德二年(公元

  • 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宋朝对付金国骑兵,果真如此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王朝抗击金兵,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下一句,金国与宋朝以什么为界线

    意思很明确,就是金国的拐子马和金兀术,虽然厉害,但宋朝都有对应的克制方法,自有麻扎刀和岳飞来对付,唯独这狼牙棒只能用脑袋去硬扛。天灵盖再坚硬,当然也是扛不住狼牙棒的,这么说只是为了自嘲,充分表示了宋军在恐惧之下的无奈心理。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厉害的兵器,为什么宋军自己不配置上呢?这就要说到狼牙棒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