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虽贵为太子,但活得真不容易!
开元二十六年,当了23年太子的二哥李瑛被唐玄宗赐死,与他一同蒙难的还有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史称“一日杀三子”。
李瑛死后,李亨捡了个大便宜,意外地当上了太子爷,那一年他27岁,风华正茂,年富力强。但只有李亨自己知道这个便宜不好赚,二哥的鲜血让他看得心惊肉跳。
世人都知道李瑛哥仨死得冤呐,武惠妃为了把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捧上太子之位,在李林甫的支持下,炮制了三王谋反的冤案。唐玄宗早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英明,为了宠爱的女人,居然睁一眼闭一眼,残忍地杀害了三个儿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瑁还没来得及被封为太子,武惠妃却莫名其妙地病了,天天“看见”三王的冤魂纠缠着她,活活被吓死了。她一死,李瑁的身价大跌,李亨在高力士的推荐下,意外地弯道超车。
不过李林甫不死心,这位唐玄宗中晚期最炙手可热的权相,对太子李亨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搞得李亨两度在悬崖边走一遭。
天宝五载正月,李林甫抓住韦坚(李亨的小舅子)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相约夜游这个把柄,攻击韦坚私会边将,谋图拥立太子,成功地将李亨拖下水。这件事导致韦坚和皇甫惟明双双被杀,李亨吓得与韦妃离婚以图自保。若没有高力士和唐玄宗的干儿子王忠嗣暗中劝说,说不好李亨是什么下场。
天宝五载十二月,李林甫再度发难,他令左骁卫兵曹柳勣,状告赞善大夫杜有邻
“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又是勾结东宫谋反,再次把李亨卷进来。
李亨有口难辩的是,杜有邻的女儿是他的良娣。可怜的李亨为了自证清白,二度申请离婚,以撇清与杜有邻的瓜葛。堂堂太子爷,居然被臣下搞得抛妻自保,有这么窝囊的储君吗?
五年后,李林甫死了,李亨依然感觉不到轻松,因为继任宰相杨国忠跟李林甫一样,视李亨为死对手!
杨国忠还有一个比李林甫更厉害的工具——枕边风,当然我不是说他跟唐玄宗有共同癖好,而是指杨国忠的族妹杨贵妃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李林甫在世时,杨国忠就参与了对李亨的陷害,接任宰相后,杨国忠利用唐玄宗的信任和杨贵妃的支持,先后杀害了李亨的政治拥趸数百家。安史之乱爆发前后,唐玄宗曾经两次准备禅位给李亨,都被杨氏兄妹哭谏制止了。
李亨为何活得这么窝囊?唐玄宗怎么就不帮儿子一把?问题就出在唐玄宗身上,老李头晚年一手忙于享受人生,一手大耍权柄之术,让太子与宰相互咬就是他的政治手段。
李林甫和杨国忠都是人精,早就看穿了唐玄宗的心思,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打压太子,打得越狠,唐玄宗越高兴。相反他们如果跟太子站在一条线上,唐玄宗会认为他们不忠。
这就是李亨悲催命运的根,可见唐玄宗为了权柄已经变态到什么程度了!可怜李亨从27岁的小伙,熬到45岁的半老头,18年间他天天扒着手指头算日子,健康状况一度很差。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亨随唐玄宗一路南逃,走到马嵬坡爆发了著名的“马嵬坡事变”,杨国忠及其党羽,连同杨贵妃全都被哗变的禁军处死。事后,李亨被当地百姓阻拦,要求他留下来带领大家抗击安禄山,唐玄宗同意了这个方案。
已经没有了杨国忠的威胁,李亨已经“太平太子”了,为何还要脱离父亲放单飞呢?他就不怕唐玄宗心血来潮改立太子吗?
首先,李亨几乎与父亲撕破了脸,跟在父亲身边他凶多吉少。
以前李亨被唐玄宗装在罐子里,逃无可逃,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如今安禄山打碎了罐子,他还愿意继续留在唐玄宗身边挨捏吗?以唐玄宗的昏庸,跑到四川后稍一安定,就不知道又出什么幺蛾子。
还有一件事必须挑明,史书以温和的形式掩盖了一个事实:马嵬坡事变就是李亨一手策划的政变,阻拦他南下的百姓也是他雇佣的演员!
既然父子俩之间都已经是心知肚明,仅剩一层窗户纸没捅破。李亨为了维护孝子形象不能捅破,唐玄宗为形势所逼不敢捅破,可是到了四川之后呢?窗户纸捅破之日,就是李亨被废杀之时!
其次,李亨不代表自己,他身边的政治势力也绝不容许他错过良机。
马嵬坡之变不是李亨的独角戏,而是太子党的集体创作,包括李辅国、李俶、李倓,甚至还包括“脚踩两只船”的高力士,以及唐玄宗的忠臣陈玄礼。
很显然,这场事变的首要目标其实不是杨国忠和杨贵妃,而是唐玄宗。当然不是为了弑君夺位,而是以间接手段解除唐玄宗对李亨的控制,进而为夺位做准备。
大伙儿忙活半天,李亨还是蛐蛐一只的话,太子的势力岂不是等着集体挨刀?所以,不管李亨与愿意不愿意,他的党羽们都要逼他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另立炉灶。
最后,李亨意识到,父亲已经不可能挽救大唐危局了,他必须挺身而出。
所谓另立炉灶就是指后来的“灵武称帝”,直接把唐玄宗“升级”为太上皇。
抛开李亨战战兢兢当了18年太子的煎熬不说,眼下大唐濒临亡国之际,谁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再造山河呢?唐玄宗吗?怎么可能!
安史之乱始于唐玄宗的昏聩,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本有机会把叛军挡在潼关之外,可老李头又连出昏招,害死了大将高仙芝、封常清,又逼得哥舒翰弃关出战,亲手摧毁了长安最后一道防线。
长安危急时刻,唐玄宗一边欺骗臣民说要御驾亲征,一边半夜出逃,哪有半点天子的责任感?在唐玄宗逃跑的路途中,连老百姓都敢直言不讳地批评老李,可见他已经从神像烂作臭泥了!
谁能拯救大唐呢?除了李亨没有第二人!这时候他必须站出来,重塑大唐的精神信仰,否则那些正在浴血奋战的将士们都不知道为何而战了。
李亨要站在潮头,就必须摆脱唐玄宗的控制和负面影响,因此他必须脱离父亲,乃至直接夺过皇权!
从法理上讲,李亨的这个做法不合法,但历史上从来没人因此指责李亨,这是最大快人心的一次夺位!
好在唐玄宗还有最后一点明智,他始终没有与儿子撕破脸,甚至公开承认了李亨即位的事实,让危机重重的李唐江山透出了一丝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