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司马懿是怎么在高平陵击败曹爽的呢?这还真的多亏了他的好儿子司马师。司马师给司马懿在民间养着3000人的死士。
平日里好吃好喝供应着,关键时刻,司马师一声令下,这帮亡命之徒就全部跑出来为司马家族效力了。所以说司马家族真正夺权的,其实是司马师。
01养死士,在任何时期都是死罪,司马师比较聪明。
司马懿被罢权在家,虽然空有辅政大臣的头衔,可是实权都在曹爽那边。他也只能干瞪眼,周围都是监视他们家的眼线,司马懿不死,曹爽是不会放松的。
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晋书》
结果司马懿真的装病,而且表示病得很重,常常发呆流口水,种种症状表明,司马懿已经命不久矣。
这个时候,曹爽终于放松了对司马懿的监视,这也就给了司马懿夺取政权的机会。可是他手里没有兵权啊,没有兵马根本就对付不了曹爽。
没想到大清早司马师就带着一支3000人的队伍站在了司马门。司马懿都懵了,原来自己的儿子这么能干。养了3000人马,连他都骗过去了。
这3000人马,就是司马师养在民间的死士。他养死士的方法十分特别,平日里这帮人在民间和普通老百姓一模一样,而且是分散在民间,不会碰头。
司马师靠着强大的财力,供养着这帮人,他们好吃好喝,还有钱花,自然是乐得给司马师卖命了。到了关键时刻,一声令下这帮人就全都聚集在一起。
这种养死士的办法,成功避免了曹爽的追查,不仅能够给他们家积蓄战斗力量,而且躲过了杀身之祸。
有了这帮人相助,司马懿才能有实力在高平陵夺取政权,逼迫曹爽出来投降。继而司马家才有了天下,所以这都是司马师的功劳。
02郭循极有可能就是司马师的众多死士之一。
在三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大人物,往往都死于小人物的手里。比如说张飞被范疆张达所杀,孙策被许贡的门人刺杀,黄奎被小舅子苗泽所害等等。
到了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费祎,其实也被小人物所杀,这个小人物就是郭循。郭循这个人在历史上本来不应该有一席之地,但是他杀了个大人物,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露面。
在《三国志》中记载,郭循是曹魏的中郎将,可是裴松之多次考察以后,认为郭循这个人在曹魏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声,甚至是布衣一个。
且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郭修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获于蜀,既不能抗节不辱,于魏又无食禄之责,不为时主所使,而无故规规然糜身于非所,义无所加,功无所立,可谓“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谓也。---《三国志,裴松之注》
这样的人,在英雄辈出的三国一抓一大把。姜维在对曹魏的战斗中,将郭循抓获。此后郭循在蜀汉做官,本来也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可是郭循这个人爱折腾,丞相费祎举办宴会的时候,郭循也参加了。在酒席间,郭旭跑过去就把费祎给宰了,随后他本人也被汉军所杀。
这就比较奇怪了,郭循如果是个普通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在蜀汉吃吃喝喝到老难道不好吗?刺杀费祎铁定是个死,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个人认为他是带着任务来到蜀汉的,目的就是为了斩杀蜀汉的重要人物。刘禅是个庸主,千万不能杀,费祎虽然能力也不是很强,至少有助于蜀汉的发展。
杀掉费祎以后,姜维才能不断出兵,这样的话,蜀汉才能不断消耗实力,从而走向灭亡。所以郭循杀费祎,对曹魏来说,绝对有很大的好处。
从时间线上来说,郭循刺杀费祎是公元253年,公元249年,司马懿便带着长子司马师所养的3000死士夺取了曹魏的政权。
由此可见,郭循完全有可能是司马师所阴养的死士之一。也只有死士才能干的出如此猖狂的事情来。
03司马师实在是不简单,他养死士一点也不奇怪。
司马师其实还是夏侯家的女婿,他的正妻夏侯徽,是夏侯尚的女儿。这两个人可以说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生了5个女儿。
可是夏侯家和曹家关系亲密,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司马师是想要夺取曹家江山的,为此司马师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爱妻给毒死了。这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么?
司马懿想要夺取政权,必须要找重要的人商量,他的诸多儿子中,能够堪当大任的,也就司马师和司马昭。可这件事司马懿前期并没有告诉司马昭,而是只跟司马师躲在一起商量。
等到司马师和司马昭都知道这件事以后,司马师每天睡觉和平常一样,而司马昭却彻夜难眠,可见司马师的心理素质也比较好。
早在曹叡还活着的时候,司马师就已经担任了散骑常侍、中护军等职位,期间也就有了带兵的资格,所以说他是武将出身。
有带兵的资历,家里又比较有钱。再加上他的老父亲被曹家勋贵们各种排挤,司马师在民间豢养一些死士,也就成了防身之策了。
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划。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晋书》
刘备那么穷的时候,还能招募两三千人马为他效力。司马家族是百年望族,他们家的钱不计其数,招募3000人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就是司马师藏得好,这一点很出色。
总结:司马师是司马懿理想的继承人。
从高平陵之变的表现来看,显然司马师更加适合成为司马懿的继承人。在夺取政权以后,司马师负责军事,而司马昭则掌握朝政大权,两兄弟一外一内,掌控了曹魏。
那么将来到底谁做司马懿的继承人呢?其实一点矛盾都没有,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就算他得了江山,也还是要传给弟弟们中的一位,而司马昭和他一母同胞,关系又那么好,自然可以接管大位。
所以司马师对弟弟丝毫不担心,司马昭对哥哥也没有什么阴险的态度。在这两兄弟的合作之下,他们终于彻底稳住了曹魏政局。
等到司马炎登基以后,将司马师追封为皇帝,其实也是因为他没有子孙后代。否则司马炎也会像孙权那样,把孙策追封为长沙桓王的,毕竟孙策是有儿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