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其实也有许多这样的人,尤其是在乱世,他们就更加突出了。
三国时期,最大搅屎棍的名号非吕布莫属,作为一位武力值爆表的猛将,他在人品方面却并不令人称道,与他合作的人基本都被他连累而倒霉,最终,他自己也落得身首分离的下场,算是恶有恶报。
东汉末年,生于汉朝北方边境的吕布登上了历史舞台,因为从小长在民风剽悍的草原上,他不但身强力壮,还弓马娴熟。后来,并州刺史丁原看中了他的才能,便封其为骑都尉,让他侍卫左右。
然而,别人一般都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为自己的主公赴汤蹈火,吕布却不一样,在董卓一番劝诱之下,他干脆利落地干掉了丁原,并与董卓"誓为父子"。就这样,丁原成了第一个被吕布坑的人。
在董卓手下,吕布跟着"义父"四处为非作歹,对内镇压朝臣、排除异己,对外横征暴敛,甚至还挖掘了汉朝先帝的陵墓搜刮金银财宝。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注定是不牢靠的,在双方之间产生一些小摩擦后,吕布开始对董卓产生恨意;另一方面,他与董卓的侍女私通,心里也时常感到不安。不久之后,在司徒王允的劝说下,吕布以"奉旨讨贼"自我安慰,杀死了董卓,成功地坑了第二个人。
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围攻长安,吕布敌不过就选择了逃跑,但与其同谋诛杀董卓的王允却兵败被杀,这便是第三个与吕布合作却被坑的"受害者"。吕布逃出长安后,先后投奔袁术、袁绍,都没能得到信任和重用,就在这时,受害者四号、五号却主动送上了门,这二人就是张邈和弟弟张超。
尽管吕布反复无常,但不得不说还是有些人格魅力的,张邈、张超原本为曹操效力,但却十分尊敬吕布。在陈宫的劝说下,张氏兄弟为借助吕布之力参与诸侯争霸而主动邀请他到兖州,并献出濮阳作为其立足之地。
对于叛徒,曹操向来是不手软的,因此他在讨伐吕布之余还专程率兵围困了雍丘,在破城后将守将张超及城中张邈的家人们屠戮殆尽。另一边,张邈也在替吕布向袁术求援的路上被部下杀死。
被曹操击败后,吕布逃到了徐州,被当时的徐州之主刘备接纳,不过,不甘心寄人篱下的吕布趁着刘备讨伐袁术而袭取了徐州,靠这样忘恩负义的手段获取了新的立足之地。等刘备回到徐州,吕布将其安排到了自己曾屯驻的小沛,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主人。
后来,袁术派兵讨伐刘备,吕布此时突然展现出了一些平日里不常具备的智慧,认为"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于是主动前去救援刘备,随后发生的,就是著名的"辕门射戟"。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吕布时而和袁术联合攻打曹操、刘备;时而向曹操表示诚意,和袁术互相攻伐,可以说是将反复小人的本性展露无遗。
建安三年(198),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吕布,并成功攻破下邳,活捉了后者。在白门楼上,一出经典的好戏开场了:被绑缚住的吕布谄媚地向曹操给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提议:"明公所患不过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以曹操的智慧和韬略,加上吕布的武勇,那么平定天下确实并非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因此,一向爱才如命的曹操也陷入了抉择,毕竟作为当时最杰出的武将之一,吕布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就在曹操深思之时,身旁的刘备却提醒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昔日丁原、董卓信任吕布之时,也是以为能借助吕布之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事实是他们最终都被吕布害死。
听完这话,曹操也醒悟了过来,不想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的他狠下心缢死了吕布。
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吕布为了名利杀掉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丁原;因为小矛盾杀了把自己视为义子的董卓;因为无能害得支持自己的王允、张邈、张超、陈宫等人都没能得到善终;还将好心接纳自己的刘备逼得投靠曹操,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看来,说他是三国第一搅屎棍和扫把星,实在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