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清朝初期权力滔天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不废帝自立!
清朝从最初的女真小部落区区几十万人,发展到后来的大清王朝,离不开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英明的指挥,和满清八旗将领们的众志成城。但入主中原,一统华夏梦想却是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上实现的。
他16岁统兵,征蒙古,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但为何多尔衮始终没有取代年幼的顺治皇帝自己来做这万里河山的主人呢?这要从皇太极突然猝死说起。
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没有公布谁来当大清帝国的接班人。当时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手握重兵而且总管六部,当皇帝的呼声很高。但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亦战功卓著,手握重兵,也想争夺皇位。
二者势均力敌,两人都不想帝位落入对方之手,豪格的背后,有原由皇太极亲率的两黄旗和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的支持,同时代善家族的两红旗表示两边都不支持,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就行。于是后面就选了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立皇太极年幼的小儿子福临为帝,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有人说是因为他深爱着孝庄皇太后,所以才甘愿放弃皇位,让自己心爱的女人的孩子踩着自己的肩膀坐在皇位上。这个想法肯定是受了影视剧的毒害。试问多尔衮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人就放弃皇位。再说了,他当皇帝后和孝庄光明正大在一起谁又敢多说一句不是。毕竟历史永远都是强者来书写的。
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称帝呢?不是他不想,而是前期政敌太多,太厉害他不敢公然称帝,后期准备充分,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了,他又突然猝死,没那个命。
顺治五年之前清朝的两大“保皇派”豪格和代善实力强大,让多尔衮不敢乱来。顺治五年后豪格和代善相继去世,于是他马上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顺治七年八月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为太皇太后。很明显了,他下一步就是要加封自己为皇帝了,但时运不济,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就猝死了。
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但他终究是没有皇帝命的。前期他还没那个称帝绝对的实力,因为有两个实力“保皇派”在那里盯着他,一旦称帝大清立刻陷入分裂和内乱,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二是他命太短了,等实力积累的差不多了,两个“保皇派”也被他搞倒了,他又突然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