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为何叫“周”?甲骨文揭开了一段被隐藏的征服史

周朝为何叫“周”?甲骨文揭开了一段被隐藏的征服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933 更新时间:2024/1/23 13:06:40

因此,“周原”这个地名,早在周太王迁岐之前就已存在,既然已有地名,就必有为之命名之人,那么“周原”之名从何而来?

同时,周原乃是一片沃土,适宜生产生活,所以才吸引周太王定都于此,按理说周太王迁岐之前此地应有主人,那么周太王到底是如何迁岐的?

其实,上述问题原本很简单,极有可能因为被周朝隐藏了一段征服史,于是就变得扑朔迷离了,幸好甲骨文揭开了真相。

先秦诸侯国的国号,一般都是从地名演化而来,更换统治者之后,国名往往不会改变。比如齐国,甲骨文中有“癸巳卜,贞王旬亡祸。在二月,在齐师。惟王来征人方(夷方)”等记载,当时纣王召集齐地兵力讨伐夷方,因此商代已有齐国,周代第一个齐国是吕氏齐国,后来田氏代齐,都是以“齐”为国号。而国号“周”的真正来历,其实与“齐”一样,《史记正义》的解读不准确。

武丁时的甲骨文卜辞显示:“贞:令多子族眔犬侯剪周,由王事。丁未卜,侯.......弗敦周,八月。甲午卜,宾贞:令周乞牛多(子)。”所谓“剪(剪灭)周”、“敦(敦伐)周”、“令(命令)周”等,明确无误地表明当时存在一个周国,但商周关系非常不好,最后周国被商人打服了,所以才会出现“令周”用词。

司马迁笔下的周本纪中,有一个叫崇侯虎的国君,他曾诬陷周文王,导致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七年。但甲骨文显示,崇侯虎其实是武丁时的三大名将之一,其中有“崇侯伐周”的记载。可见,当时位于西安的崇国,可能是征伐周国的主要力量。

但根据史料记载,周太王为了躲避狄人入侵的迁岐,发生于商朝武乙时期,而武乙比武丁晚了百余年,因此武丁时期的周国,就不可能是后来的“姬氏周国”。其实,史书上记载得非常清楚,周太王迁岐之前,他们是“豳人”,不是“周人”。

既然如此,武丁时期的周国,其统治者会是谁呢?

上个世纪,考古发现的一件西周青铜簋,上面的铭文为“周生作楷妘媅媵簋,其孙孙子子永宝用。(落款为族徽)”。其中,族徽是“周”字,但在周字左右两边各飘出一条垂丝,与姬周不用族徽的表达习惯大不相同。李学勤、张懋镕等学者考证认为,这是妘姓周氏嫁女于楷国的媵器。

西周周公旦,原先姓名叫姬旦,但因为封地在周地,所以得“周氏”,又被称为“周公旦”。因此,通过“妘姓周氏”这是一条重要线索,可知妘姓曾经的封地大致也在周原地区,由此说明武丁时期的周国应该是“妘周”。

当然,“妘周”也未必是最早的周国。《路史·国名纪甲》记载:“郮(zhou),《潜夫论》:‘詹、资、郮、翟,黄帝后。’《玉篇》云:‘资、郮,故国,黄帝后,封在岐山之阳。’所谓‘周原膴膴’者。顾伯邶云:‘昌意后,止于夏商间’。”周原在岐山之西,郮国在岐山之南(岐山之阳),大致都在一个区域。

可见,在姬周之前,在周原或岐山一带,最先出现的是“郮国”,但亡于夏商之间,其次出现的是“妘周”,最后出现的是“姬周”。“周原”地名的来历,应与“郮国”或“妘周”有关。

搞清楚了周原地区的“周国”兴衰,回头再看周太王迁岐,就会看到一段残酷的征服史。

武丁时的甲骨文表明,商周起初是战争,最后周国臣服于商,背后折射的是周国战败,无力反抗商朝的事实。或许,至此“妘周”已经开始慢慢衰落。

《周本纪》记载:狄戎攻打“豳人”时,“豳人”部族准备血战,但古公亶父不忍百姓战死,于是迁都岐山,“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并建都于此。司马迁的这段描述非常正面,几乎是一边倒的歌颂古公亶父,且似乎岐山这边是一片没有主人的荒地。

但问题在于,周原土地肥沃,不可能是无主之地,极有可能“妘周”还存在,那么古公亶父如何迁岐?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古公亶父趁机征服了“妘周”,然后霸占了周原地区,顺便将国号改为“周”。当然,其中可能吸纳了不少“妘周”贵族,所以西周才有“妘姓周氏”。

之所以说“妘周”应该还在,有一条史料可以佐证,即季历娶了商朝宗室之女。

古公亶父迁岐之后,给三子季历娶了一个叫“太任”的媳妇,是商朝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先秦《世本》记载“祖己七世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因此“太任”是祖己的后代。商王武丁长子就叫祖己,只是他英年早逝,没能继位就死了。那么,商朝为何将宗室贵女嫁给一个默默无闻的边疆落魄小部落酋长之子呢?

原因很简单,“妘周”虽然臣服于商,但两国毕竟有过大战,商朝对“妘周”心存忌惮,古公亶父消灭了商朝曾经的敌人“妘周”,得到了商朝的重视,更让商朝见到拉拢扶持姬周以稳定西部边疆的机会,于是才会出嫁宗室贵女来拉拢姬周。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泰伯奔吴、姬昌是天命之子之类,原因就在于“太任”。姬昌是商周联姻的结晶,他成为周人首领,必然有利于与商朝合作,必然有利于周人崛起,所以古公亶父不可能传位泰伯,况且不让季历、姬昌继位,商朝估计也会有意见吧。最终,吞并了“妘周”的势力,又获得商朝扶持,姬周才能一日千里,从落魄的逃难的部落迅速成为西部霸主,拥有了逐鹿天下的本钱。

总之,或许是史料遗失,或许是姬周有意隐瞒,导致后世不知道“妘周”存在,以至于“古公亶父迁岐”中出现了不少疑问,也让姬周国号来源扑朔迷离。幸好地下文物填补了史料空白,让我们得以一窥真相,原来所谓“古公亶父迁岐”,其实是消灭了“妘周”,以“姬周”取而代之。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封神演义》:妲己为了报仇,毁了一个无辜女人的清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封神演义妲己的下场,封神演义妲己是被谁杀害的,妲己给大王报仇

    先是把姜王后逼下台,让纣王失去姜家背后的势力;再挑拨纣王和几位诸侯之间的关系,让昏庸的纣王砍了东、南伯候的头,扣姬昌在朝歌数年。为的就是让东、南伯候的儿子们对纣王心有隔阂,让姬昌有反叛之心。姬昌在朝歌看到了纣王的所作所为、看到他的昏庸无道,觉得起兵讨伐商纣王,消息传到纣王这他好像并不担心,打算命武成

  •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早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是因为朱标死才杀功臣的么,朱元璋的太子和朱标的关系,朱元璋太子朱标哪年死的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

  • 东周东汉延续前朝,为何东晋南宋偏安江南?而南明连偏安都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明为何没能长期偏安南方,东周与东汉,东周与魏晋南北朝

    周其实自从迁都成为东周国力就已经下降了,东周延续数百年凭借的不是强大的实力而是分封制、宗法制;虽然有诸侯尊王攘夷的口号,但是最终依然被秦国统一西周变成东周其实来源于一场老套父不慈子不孝的内乱:作为父亲的周幽王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首先周幽王做的有问题,因为周朝宗法制的核

  • 朱元璋去宰相家喝酒,刚出发就被太监拦御驾,立即下令抄了宰相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请群臣赴宴,朱元璋宴请大臣算不算鸿门宴,朱元璋明令禁止太监干政

    而在明朝的史书上,也记载着一则关于忠心耿耿的太监故事,此人的名字叫做云奇。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宰相胡惟庸在一次早朝之后,上报皇帝朱元璋:“臣的家中出现了一口泉水,专门出酒,还请陛下来日一同去赏玩品尝。”朱元璋十分感兴趣,同意了这个要求,第二天他便兴冲冲的驾着马车,打算前往胡惟庸的住宅喝酒。

  • 北宋如果取得幽云十六州,能改变被金朝灭亡的命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宋和金朝,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宋朝为什么不放弃幽云十六州

    所谓幽云对于中原王朝的屏障作用,在北宋初年的宋太祖、宋太宗时期作用才比较明显。此时北宋王朝的战力尚且没有萎缩得那么厉害,依靠幽云和长城打造类似明朝一样的九边防御体系还是可以的。更何况幽云可以和北宋西北的山西、陕西重镇构成统一的北部防御体系,这才能起到必要的作用。而到了北宋中后期文恬武嬉,从体制上的腐

  • 成吉思汗第二次攻打西夏时,为何要中途撤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是现在哪里,成吉思汗灭西夏用了多少兵,成吉思汗为什么先进攻西夏

    1207年秋,也就是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的第二年。草原上没有了战争,让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闲置下来,成吉思汗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威,急需一场战争。西夏成了首要目标。在此之前,成吉思汗已经派出三千蒙古骑兵,对西夏进行试探性攻打。根据指挥官的报告:西夏除了城墙有点高外,其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仅仅三千蒙古骑兵,就

  • 成吉思汗的父亲英勇无敌,为何会命丧一个8岁孩童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成吉思汗的父亲同样也是一位草原英雄,他一生英勇无敌,手下雄兵数万,可最终命丧一个8岁孩童之手。为何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事情呢?这是草原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造成的。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乞颜部酋长,他身材魁梧,武功高强,善于骑射。箭法尤其了得,能百步穿杨。也速该从祖辈处继承酋长位置后,带领部落里

  • 在明宣宗的众多后妃中,哪位嫔妃是最幸运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孙氏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后,其实,是因为她“生”下了皇太子朱祁镇,即后来的明英宗。然而,当孙氏死后,明英宗才得知自己的亲生母亲其实并不是孙氏。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英宗皇帝的生母究竟是谁?在孙氏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两个问题。首先、明英宗的生母究竟是何许人也?在明朝建立之初

  • 梁山头领宋江为何一心要接受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江为啥要招安,宋江为何一心想要招安,宋江为什么在梁山上接受招安

    宋押司上梁山宋江这货整天打着及时雨的旗号到处招摇,其实有很大的水分。及时雨既是江湖的称谓,也是宋江处心积虑给自己打造的人设。其实在这108将中有多少是直接受过宋押司的恩惠的?肯定不会太多,大多是以讹传讹的口碑效应。按说像这种人是不屑于上梁山的,还是在官僚体系中往上爬的仕途才是宋江的向往。可是怒杀阎婆

  • 元朝的版图为什么没有被完全继承?明朝丢掉了多少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版图为什么没有全部继承下来,明朝服饰受元朝影响,元朝巅峰时期真正的版图

    说道明朝丢掉多少并不恰当,因为元朝版图中蒙古草原以及北部西伯利亚到北冰洋的领土是元朝入主中原后带来的嫁妆。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那就是元朝版图=中原版图+草原政权+更遥远的西伯利亚(原来还有西亚,后来赐给了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国)。元朝相对传统中原王朝唯一版图上的缺陷,是西域的察合台汗国的领地。因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