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倚天》:朱元璋建议无忌取消刺帝计划,赵敏却说他其心可诛!

新《倚天》:朱元璋建议无忌取消刺帝计划,赵敏却说他其心可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95 更新时间:2023/12/17 4:10:00

虽然这部剧是虚拟的剧情,但是朱元璋这个人物是历史真实存在过的啊,明朝开国皇帝。所以既然把他写进了这部小说,肯定会写他作为未来皇帝身上所具有的性格特质。之前朱元璋几次出场,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心狠手辣的人物。而最近新《倚天》朱元璋的戏份,再次丰富这个未来帝的形象。

范遥商量,利用赵敏和太子的关系,实行一次“刺杀元帝”的计划。一旦成功,元朝群龙无首,一片混乱,这对他们明教起义是大大有利啊,会对成功起到“加速”作用。虽然无忌内心有点不想利用赵敏,但是觉得众人说的有道理。于是拍板定下这个计划,刺杀元帝。

然而就在计划着手准备期间,朱元璋火速赶到。他立刻跪下请求教主取消这个计划。他的理由很充分。因为他觉得留下这个昏庸的皇帝对他们起义是大大的有利,他们起义的原因和幌子,不就是推翻暴政,解救苍生吗?正是因为有皇帝的昏庸无能,才能在百姓眼里衬托出他们起义的正义无私啊。才能赢得民心。

所以留着元帝,就是留着一张王牌,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推翻暴政。你如果这时把元帝刺杀了,那还有他儿子上位呢。新皇帝一登基,再大赦天下,收买人心的话,你明教凭什么继续抗元造反啊?有什么理由啊?到时只会被认为是造反作乱,被朝廷击溃,被百姓唾弃吧?

朱元璋不愧是未来的帝王,能让敌人为我所用,把敌人当手里的王牌,能想到这一点真不是一般人啊!一番话说的非有道理,连杨逍都连连点头称赞,说自己和众人不如他。张无忌很庆幸朱元璋提醒他,立刻取消了这个计划。

可是赵敏后来得知计划取消了,痛骂朱元璋。对张无忌说,劝你取消计划的人,其心可诛。明明可以刺杀元帝还百姓太平的,为了一己私利取消计划,致百姓于水火而不顾。此人大奸。张无忌听完,也没说什么。他估计又没底了吧。当初杨逍范遥等人提出刺杀元帝的计划,他说很妙。朱元璋劝他取消,他说有理。赵敏说不该取消,他又没底了。

那么你们觉得赵敏说的有理吗?朱元璋是真的为张无忌好吗?在小编看来,赵敏杨逍这些人,无论是权谋还是格局都不如朱元璋。当然,这是站在政治观点上说的。朱元璋虽然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但不得不承认他眼光长远,格局宏大,运筹帷幄等这些优良品质。解救苍生?那都是改朝换代的借口,直白点,就是造反起义的理由。

谁都不是圣人,谁会为了解救别人去卖命?当然起义的初始,或许有这个想法,解救的首先也是自己。随着势力越来越大,得到的地盘越来越多,谁不想称王称帝,谁会甘心俯首称臣?尤其是对不如自己的人俯首?朱元璋此时的建议没错,他和张无忌都不是圣人,解救苍生不是他们的义务。再说,杀了元帝也不能解救苍生,万一后面的皇帝还是昏君呢?要想解救苍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当苍生的主人,自己善待他们,才能彻底解救。

所以朱元璋的建议,是在为张无忌起义的前途考虑,要么不干,要么就干个大的。推翻朝廷,自己做主人。那朱元璋有私心吗?肯定也有的。但是不影响他这个决定的正确性。至于为什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不是张无忌,除了朱元璋自己的绝对优秀外,也实在因为张无忌“扶不起来”。他根本无心教务,没有野心,不善权谋,只想和赵敏过他们自己的幸福小日子。这样,也挺好。个人追求不同,没有什么对错。

更多文章

  • 无忌说赵敏救过朱大哥,朱元璋:确有此事,郡主把我当成了教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杀赵敏真相,朱元璋谈赵敏完整视频,赵敏为什么给朱元璋陪葬

    以周颠为首的五散人,叫嚣的最厉害。他们坚决反对教主把赵敏这“妖女”带回来。说已经上了妖女一回当了,不能再上一次当了。还说要不是教主袒护着赵敏,早就把她杀了。总之,他们表示绝不能接受赵敏这“妖女”,让她赶紧滚出去。言辞激烈,张无忌根本招架不了。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犹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他说,

  • 文遗故事: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国药号,“庆余堂”三字为何是大奸臣秦桧的手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胡雪岩开胡庆余堂初衷,胡雪岩用了秦桧的字,胡雪岩的胡庆余堂为什么保留下来

    红顶商人胡雪岩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创办胡庆余堂,号称“江南药王”,与北京的同仁堂齐名在中国虽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中药号,但最有名的只有"两家半"——“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即为“两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了新建的房子,失去了传统特色,只有胡庆余堂

  • 宋朝的两次覆国,小谈北宋的灭亡前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南迁北宋灭亡了吗,北宋灭亡的惨痛历史,正史中宋朝是如何灭亡的

    唐朝也是没有任何的外敌以及农民起义灭亡的国家,因为大部分的民族早已融合在唐朝的底下,成为唐朝的臣民,如果高丽三国的百济的黑齿常之,游牧民族的歌舒翰,都是外族入主唐朝服效,早也不被视为是外族了,李世民到李隆基这百年来,早已做好并融的准备了。藩镇你争我夺,唐朝到了末期,根本不被藩镇放在眼里,更甚者到了五

  • 为什么明代末年,知道关外受后金侵扰,仍不迁都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迁都南京走向如何,明朝对后金的政策,后金是现在哪里

    其实我认为明廷当时已濒临覆亡之边缘,最大的威胁已经是农民起义的内乱,当时后金尚未能入关,仍未是最大的威胁.崇祯帝昏庸无能,根本无预计到自己的皇朝被灭亡只是迟早的问题,亦根本不曾准备或想到要南迁.直至北京被李自成攻陷,他只有选择自尽,可能拍偷生人世只会重蹈北宋徽钦二宗被外族俘虏的下场,同时也有一种是他

  • 南宋名相陆秀夫纪念馆,多处纪念性建筑都围绕一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陆秀夫纪念馆图片大全,南宋陆秀夫简介,南宋最后一个丞相陆秀夫

    【南宋名相陆秀夫故居揭秘系列1】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建阳镇,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是南宋左丞相、民族英雄陆秀夫故里。公元1236年,抗元英雄陆秀夫就诞生在这里明万历四十七年,钦赐陆秀夫为"忠烈公"。清咸丰8年,奉旨各地孔庙皆配祀陆秀夫。明清时,其故里建阳就有忠烈堂、景忠堂、景忠坊、陆秀夫读书处、景

  • 历史上的悬疑题,燕王朱棣登基,明惠帝最终究竟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燕王朱棣当了多久皇帝,朱棣为什么败给明惠帝,朱棣篡夺皇位正史有记载吗

    果然,朱棣(明成祖)欲将在皇宫杀害惠帝.惠帝情急之下.开了锦囊.锦囊中的内容指导了皇宫中何处有地道.走到哪又有谁接应.所以会帝顺利从紫禁城溜出.到一处隐密的寺院出家当和尚去(中国内地民间传说很多.有巴属.云贵.湖北.苏杭等等).朱元璋并有在锦囊中交代.要惠帝从此不能离开这寺院.顺利登基的朱棣.是为'

  • 南宋名相陆秀夫最后故居地,为建祭奠祠庙一波三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陆秀夫墓被毁,南宋陆秀夫简介,南宋左丞相陆秀夫的前世今生

    【南宋名相陆秀夫故居揭秘系列3】1276年,元兵攻陷宋都临安,德祐皇帝赵显、谢太后和皇室数千人被掳蒙古上都。杨淑妃率领益王赵罡、卫王赵昺及满朝文武大臣南逃福州。由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拥立赵罡为帝,改元景炎元年。图为宋末帝赵罡画像不久,陆秀夫与陈宜中政议不合,宜中使嗾言,官劾罢之,陆秀夫被贬谪潮州海

  • 历史上王莽与王安石均变法失败,原因只是一个复古过头一个太前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莽跟王安石啥关系,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两人的观念过于创新世人跟不上其观念的角度有句话说得好,先知总是孤单的。当时中国整体的观念还是遵循旧有的观念时,这股贯性力量的牵动,往往会使改革者无法大幅前进革新,最后反遭到反蚀,最终失败。举个小例好了:王莽主张废除奴婢制度,但是在当时有钱人能有奴婢是个想当然尔的观念,王莽要去挑战全国有钱人的观念,可

  • 南宋时期的中衰到底是谁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南宋灭亡标志着什么

    1.以体制而言,宋朝从初年开始,军队的战力就只有禁军,地方的兵力完全就只有老弱残兵,然后禁军后来也重量不重质,造成之后的冗兵。在制度没改的情况下,打赢北方有点困难,整个宋朝很常在北伐(关系到第三点的自尊问题),但往往是屡战屡败。2.以当时潮流而言,宋朝重文轻武相信是大概都了解的,武将素质低下无可避免

  • 感谢给你一路挖坑的那些人,为什么说王明阳是明朝第一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后期对王阳明的感悟,如何正确评价王阳明,为什么王阳明被称为明朝第一牛人

    壹1506年,此时的刘瑾已经五十五岁了。明武宗朱厚照命他为钟鼓司掌印太监,这个工作就是每天敲敲出朝鼓,再给皇帝找找娱乐项目。他四处搜罗鹰犬,各地寻找能歌善舞的女子,忙得没日没夜。皇帝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少,如果不用心,不仅不能取悦皇上,甚至还会招来雷霆之怒。他像皇帝一样,每天思考各地泼皮无赖给他出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