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相陆秀夫故居揭秘系列3】1276年,元兵攻陷宋都临安,德祐皇帝赵显、谢太后和皇室数千人被掳蒙古上都。杨淑妃率领益王赵罡、卫王赵昺及满朝文武大臣南逃福州。由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拥立赵罡为帝,改元景炎元年。图为宋末帝赵罡画像
不久,陆秀夫与陈宜中政议不合,宜中使嗾言,官劾罢之,陆秀夫被贬谪潮州海阳辟望港口(今汕头市澄海区凤翔港口),距原澄海县城南百步外,地名陆厝围。陆秀夫捧母携妻儿谪居于此
陆秀夫被贬辟望港口之后,宋潮州知州蔡规甫(号盘溪)致仕后定居辟望(今澄城)为秀夫腾屋辟田安置之,两人并结为知己。图为蔡盘溪画像
两人常在一起品茗论道,并协助秀夫在港口开设“学士馆”。使当地人民“明节义、报国家”。培养了一支抗元扶宋的精干队伍,随时准备抗击元兵的铁骑
景炎二年(1277)陆秀夫奉旨宣召回朝。秀夫携妾倪氏及幼子应召,妻赵氏及二子仍留于潮州辟望。临别饯行于小莱芜岛(今塔岗山),后来该岛被称为“留子岛”。该岛位于澄城东南海滨10公里,坝头镇境内
康熙二十四年(1685)知县王岱之侄王楚书(湖南湘潭县监生)来澄海,想要去祭奠海国孤忠陆秀夫丞相,当地却没有陆秀夫的祠庙,不禁感概留连。便写下《澄海陆丞相祠祀议》一文,倡议澄海为陆秀夫建立祠宇,以兹纪念。图为陆秀夫画像
康熙二十五年春,知县王岱重修景韩祠时,在韩祠(景韩书院)前增设陆公祠,宋丞相陆忠贞公(秀夫)与韩文公同祀,缅怀韩、陆二公莅潮教化之功也。此时距陆秀夫负帝殉海已400多年了。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县王振统又移建陆公祠于韩祠左边
1963年,澄海将“陆秀夫宅第”列为县级文保单位,陆秀夫故居遗址陆厝围近年已发展成居民住宅区。中心绿岛于2001年辛巳之秋建一座“秀夫亭”,柱联曰:“岐岗疾呼,凤鸣龟动为大宋;辟望流寓,传武晓民志江山”
著名戏曲活动家、剧作家、诗人田汉曾在《吊崖山古战场》诗中,盛赞“宋末三忠”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为匡扶宋室,英勇抗元,为国捐躯的英雄气节。文/大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