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咸丰皇帝解除曾国藩兵权的原因,大部分学者偏向于这两种看法:
一是曾国藩向咸丰皇帝要权,惹恼了咸丰皇帝。
二是清朝自入关以来,就禁止汉人掌握兵权,而曾国藩的湘军,逐渐成长为大清王朝的唯一劲旅,让咸丰皇帝内心不安,担心曾国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因此,乘机剥夺了他的兵权。
以上这两种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忽视了咸丰皇帝作为统治者,他对权力的把控和对时局的判断。如果我们结合当时清朝面临的实际问题来分析,咸丰皇帝解除曾国藩兵权的原因,完全在情理中。
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咸丰皇帝始终将地方团练作为备用力量。
太平军从广西北上后,由于清朝的军队节节败退,一击即溃,导致咸丰皇帝不得不想其他办法。他命令各地成立团练队伍,也仅仅只是为了拖住太平军北上的步伐,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对这些民间武装力量抱有希望。
这不仅是咸丰皇帝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当时的文武大臣们,对各地的团练队伍也不看好。朝廷的军队是正规军,正规军都无法与太平军抗衡,何况民间武装力量呢?
在咸丰皇帝当时任命的43个地方团练大臣中,只有曾国藩坚定地认为,重新组建一支军队,代替纪律松弛、缺乏操练的绿营,才有可能将太平军消灭。
不过,这仅仅是曾国藩的想法,并不能代表咸丰皇帝的想法。曾国藩带领湘军出省作战,先是收复湖北全境,后在攻打九江时失败后,对咸丰皇帝来说,这一切,就好像是他预料到的一样,也就是,湘军能打败太平军更好,即使不能取胜,也无伤大雅。
曾国藩一心效忠朝廷,他被困江西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后,认为是自己手中无地方实权的原因,因此,屡屡上折,希望咸丰皇帝给予他一定的权力。
而咸丰皇帝之所以不给曾国藩实权,是对他不重视。
二是当时的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曾国藩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曾国藩回家为父丁忧守孝后,战场上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那就是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内讧,让咸丰皇帝一手打造的江南大营暂时占据上风。
由于咸丰皇帝始终将地方团练当成后备力量,因此,当太平天国内斗不断,实力被削弱的时候,咸丰皇帝看到,消灭太平天国,已经指日可待了,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不要曾国藩这颗棋子了。
和偏偏这时,曾国藩好像故意和咸丰皇帝过意不去一样,以丁忧为名,拒绝回到军营,咸丰皇帝索性顺水推舟,同意曾国藩要在家守孝三年的请求,并顺势解除了他的兵权。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恢复元气,摧垮江南大营,让朝廷的军队彻底瓦解,曾国藩根本没有复出的机会。
经历了被剥夺兵权的遭遇后,也让曾国藩看到,他要想彻底驾驭善变的咸丰皇帝,靠自己的要挟根本无法实现。为此,他改变了策略,那就是处处示弱,处处以咸丰皇帝为尊。
曾国藩的这种改变,让咸丰皇帝看到了他的忠心,最终,在请他第二次出山不久后,就任命他为两江总督,给予曾国藩一直想要的地方实权了。
以上仅仅是曾国藩与咸丰皇帝打交道的其中一个方法,关于曾国藩更多的驭人技能,在《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我,去“专栏”中系统阅读。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年谱》、《清史稿》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