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是如何管理湘军将领的?他的用人标准,只有12个字

曾国藩是如何管理湘军将领的?他的用人标准,只有12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94 更新时间:2024/1/24 9:27:15

要了解曾国藩管理湘军将领的方法,我们先要了解他的用人标准。这个标准非简单,只有12个字:

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

正是因为有了标准,才让曾国藩在选拔将领的时候,有了属于自己的范畴。能进入这个范畴的人,没有不听他指挥的。

这12个字到底有玄机,能成为曾国藩管理手下悍将的法宝?我们先来详细分析这12个字:

有操守:是指做人有原则,心中有良知;没官气:就是为人质朴,不圆滑;多条理:做事有逻辑,有头脑;少大言:不说大话,为人实在。

这12个字,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的驭人技巧:

一是建立自己的管理范畴。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初,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并获得咸丰皇帝的许可,同意他在湖南创建一支“大团”的建议后,曾国藩采取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厚饷的方式招募军官和士兵。

清朝时期,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较艰难,没有更多赚钱的渠道,虽然当兵有很大的危险性,但曾国藩给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吸引很多人来参加。

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坚持“将必亲选”的原则,而以上这12个字,就是他给出的范畴,即凡是达到这个标准的人,才能进入湘军阵营中,否则,他一概不要。

为何一些公司在招聘人才时,都会有自己的选人标准,这就是范畴。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管理。这个方法,曾国藩创建湘军时就会用了。

二是充分抓住人性的弱点。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的人,他这12个字,并不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吸取绿营弊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曾国藩认为,绿营之所以没有战斗力,无法和太平军抗衡,问题出在将领的身上,原因是将领们习惯了官场上的官僚气息,办事不实在。

按照曾国藩的话来说:

官气太重,心窍太多,离朴散淳,真气荡然。

曾国藩在创建湘军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他虽然在京城为官期间,署理过兵部侍郎,但时间比较短,还没有管理将领的经验,不过,他却对绿营的弱点了解得非常清楚,这也是他坚定地认为,要想消灭太平军,就必须重新练一支军队的原因。

他制定的用人标准,充分抓住了人性弱点,当一个人的本性是有操守、诚实本分,这样的人,则更便于管理。

曾国藩手下有一员将领叫续宾,此人不善于说话,但理学修养非常好,遇到敌人的时候,他往往让别人去攻打好打的地方,而他则专门打一些不好打的地方,每当分配粮饷的时候,他也是让别人先去挑选,自己拿剩下的不好的。

李续宾对曾国藩十分尊敬和忠诚,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国藩因回家为父丁忧守孝期间,被咸丰皇帝剥夺军权,但李续宾遇到问题时,依旧会先曾国藩请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之所以能将湘军将领们管理好,完全是把握好了第一关,即他选拔人才时的用人标准发挥了作用。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曾国藩年谱》、《清史稿》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史智库

更多文章

  • 龚自珍儿子带英法联军毁了圆明园,全是泼的脏水,真相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龚自珍孙子真的火烧圆明园了吗,龚自珍儿子帮洋人火烧圆明园照片,龚自珍帮洋人火烧圆明园视频

    龚自珍出身于一个显赫的世家,其祖父都是高官,而他本人自不必说,原本作为一个高门大户,应该更注重教育的问题,但是到了龚自珍儿子龚橙身上,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情了?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龚半伦,半伦是龚橙晚年时期的的别号,之所以说这个儿子顽愚不堪,是因为后来有传闻说,龚半伦带着英法联军毁掉了圆明

  • 曾国藩首次获得升迁时,为何能连升四级?全靠与人打交道这套本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曾国藩一夜之间连升4级,曾国藩10年连升七级,曾国藩升迁时间

    无论任何人,进入一个单位后,首次获得升迁都非常重要。获得第一次升迁后,只要善于总结,后面都会不断获得升迁。在历史上,有一个获得升迁次数非常多的牛人,他就是曾国藩。他从进入官场后的第三年开始,每年至少都会获得一次升迁。仅仅用了7年时间,曾国藩就从一名从七品(副处级)官员升到了一名正二品(副部级)的位置

  • 曾国藩:人到中年做事要有目的,记住这两个字,能让自己变得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国藩人到中年身处逆境,曾国藩的做人三大原则,曾国藩谈做人的心态

    晚清名臣曾国藩到了中年,吃了一系列苦头后,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反思,终于恍然大悟:人到中年后,做事一定要有目的,记住“低头”这两个字,能让自己变得强大。“低头”这两个字,虽然谁都能理解,却很难做到。即使曾国藩这样的圣人,他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心理斗争后,才彻底懂得如何低头。低头,是一门学问!每个人的心灵深

  • 此人临死前说:“我一死,大清必亡”,去世10天后,溥仪宣布退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溥仪死亡真相揭秘,溥仪死前不留遗言,溥仪退位前的征兆

    清朝末年,中国被列强欺辱,很多仁人志士都开始了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朝的权贵们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开始组织在一起进行救国。其中有一位人物,在日本留学归来,多次参加战斗,被称为清朝贵族的“五虎”,他的名字叫良弼。他这个人据说非常的有才。在晚清灭亡之际,其实很多满清的遗老

  • 慈禧为何会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低三下四的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王朝重男轻女的大环境里,慈禧能发动政变,扳倒八大辅政大臣,以垂帘听政的形式夺取政权,最终实现了“龙在下,凤在上”的格局,成为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可谓十分厉害。(慈禧画像)在慈禧把持政权的半个世纪中,她的强势更是令朝廷内外无不对她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她还曾对大臣们说过:“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

  • 金默玉:清朝最后一位格格,76岁再创业,一生坎坷又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金默玉,金默玉临终遗言,金默玉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贵族在我们眼里是“高傲”、“冷静自持”的,但是有这么一位贵族,她开朗又特立独行,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自己创业。经过十几年的牢狱之灾后,依然保持童真,悲情和苦难在她口中变成一场轻松的闹剧,她就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皇室出身金默玉,1918年出生在辽宁旅顺,她出生时,清朝的皇室已经被赶出紫禁城

  • 都知道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你知道康熙是个科学家吗?并且是顶级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被绑在柱子上,历史上康熙皇帝会武功么,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人们都知道康熙一生都喜欢科学,在他的宫廷里就有好几个博学的外国传教士,给他讲述科学知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仅仅是一个科学爱好者,他实际上是一个专家和科学家,他在很多科学领域都达到了当时中国的一流水平,曾国藩在他的《国朝先正事略序》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康熙帝:“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乐、考礼、行师、

  • 曾国藩: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能一眼看穿每件事情背后的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曾国藩真正的三大智慧,曾国藩三招教你看穿人心,曾国藩真正的做人方法

    懦弱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即使忧心忡忡,整夜失眠,他也找不到方法破解。而真正厉害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总是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因为他们往往能一眼看穿每件事情背后的本质,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成功化解。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厉害的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和太平军鏖战十二年后

  • 清朝最奇葩的试婚制度,不管皇子还是格格,在结婚之前必须试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的试婚制度,清朝皇室传统试婚,清朝婚嫁制度对照表

    世人都知道,古代不管男子还是女子,结婚都比较早,一般都在十五岁左右,女子则更早。那时的人,不像现代人这么聪明,可以通过一些资料了解结婚的一些事情,所以,清朝就有一个非常奇葩的“试婚制度”。所谓的“试婚”,其实,就是在皇子结婚之前,需要找一个年长一点的宫女,亲自教导需要结婚的皇子如何做丈夫。在清朝,不

  • 清史上规模最大的贪腐案,光人头就装了一大车,也成为乾隆的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年三大贪腐案,乾隆五年出了一个贪腐案,清朝最大的贪腐案件

    这件贪腐大案,发生在乾隆皇帝在位的四十六年,是甘肃全省官员私通谎报灾情、贪污朝廷救济粮的惊天大案。在处理这件贪污案之时,乾隆皇帝快刀斩乱麻,上到当时封疆大吏这样的朝廷要员,下到甘肃省州牧县令这样的芝麻小官,一共将100多人处以死刑但实际只有56人被砍头,光人头就装了一大车。看起来这只是一桩规模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