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是如何处理兄弟感情的?一言一行,透着浓浓的兄弟情义

曾国藩是如何处理兄弟感情的?一言一行,透着浓浓的兄弟情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36 更新时间:2024/1/26 0:45:46

为何有些家庭总是兄弟反目,形同陌路,甚至大打出手?这是家风出现问题了。

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风?曾国藩处理兄弟感情的方法,值得学习。在《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第一次提到处理兄弟感情的事情,发生在他刚刚进入京城为官的第二年。

从曾国藩的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言一行,都透着浓浓的兄弟情义。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三月,曾国藩在翰林院检讨位置上工作的第二年,将妻儿和九弟曾国荃接到京城。曾国荃很聪明,在众多弟弟中,曾国藩对他的期望最大,希望他能有一番作为,因此,在取得父母同意后,特意让他到京城,跟随自己读书。

这一年,曾国荃17岁。

曾国荃的性格比较古怪,到了京城不久,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曾国藩提出,他要回湖南湘乡老家。

曾国藩再三追问原因,曾国荃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反正就要回老家。

京城离湖南千里迢迢,曾国荃即使要回家也不现实。

一是路途并不太平。此时的清朝,烽烟四起,很多地方,都有打家劫舍的土匪出没,即使曾国荃要回湖南,曾国藩也不会放行。

二是曾国藩此时很贫困,他根本拿不出银子给弟弟做路费。

对于弟弟的怪脾气,曾国藩并没有对他大喊大叫,采取压制的方式,而是写信和父亲商量,以找到一个最佳的教育方式。

我们先来看曾国藩给父母的信:

自闰三月以来,弟未尝片语违忤,男亦从未加以词色,兄弟极为湛乐,兹忽欲归,男寝馈难安,辗转思维,不解何故,男万难辞咎。父亲寄谕来京,先责男教书不尽职、待弟不友爱之罪,后责弟少年无知之罪,弟当幡然改悟。男教训不先,鞠爱不切,不胜战栗待罪之至。伏望父母亲俯赐惩责,俾知悛悔遵守,断不敢怙过饰非,致兄弟仍稍有嫌隙。男谨禀告家中,望无使外人闻知,疑男兄弟不睦,盖九弟不过坚执,实无丝毫怨男也。

这段话的意思:

自从闰三月以来,弟弟从没说过一句话过激的话,儿也从来没有说他一句重话,兄弟之间相处得很快乐,他突然提出要回家,让儿寝食难安,左思后想,不了解其中的原因,儿实在无法推辞自己的错误。父亲假如寄信到京城来,请先批评儿教书不尽责,对弟弟不友爱的过错,再责备弟弟的年幼无知,弟弟看了一定会醒悟。儿教诲无方,不够关照弟弟,心里很愧疚,还望父母亲批评教导,儿会记在心中,不敢辩驳,以致兄弟之间有丝毫不和。

我把情况告诉家里,希望不要让外人知道,从而怀疑我们兄弟不和。也许九弟只是固执,事实上对我并没有一丝抱怨。

从曾国藩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字里行间,都透着浓浓的兄弟情义。

一是曾国藩将所有责任都推到自己身上。对弟弟没有丝毫怪罪和怨言,这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修养非常好,对弟弟很关爱。

二是为了顾及曾国荃的感受,让父亲写信来的时候,先批评他,再教育弟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曾国荃的心里不至于抗拒。

三是家丑不可外扬,曾国藩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在家乡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他不希望因为弟弟耍一点脾气,就让人说三道四,认为家庭不和睦。

一个和谐的家庭,一定有良好的家风。曾国藩处理兄弟感情的方法,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曾国藩的家书比较杂,要理解家书中的内容,我们就必须弄清楚曾国藩的为官过程。只有清楚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位、学识、修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曾国藩家书中所蕴含的智慧。

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在读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也看看《曾国藩心学》,全面了解曾国藩如何做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实上,无论曾国藩是处理兄弟感情,还是处理与同事、上司、下属、敌人的关系中,他都是将焦点对准自己,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这一切,都和心学思想有极大的关系。

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即可订阅和购买。(原创章,已全网维权,搬运者请谨慎,避免给自己带来损失)。

参考资料:《曾国藩家书》、《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

更多文章

  • 曾国藩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不是识人方法,也不是他的军事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曾国藩最厉害的本领,并不是他认人识人的方法,也不是他的军事能力。曾国藩晚年的时候,他最信任的幕僚赵烈文,将曾国藩最厉害的本领,说得非常明白。赵烈文说:(曾国藩)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我们在了解曾国藩的本领的时候,要看他把主要精力花费在什么事情上了。从赵烈文的话中

  • 历史上的皇后那拉氏为何要断发?乾隆又是为什么这么狠心对待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野史乾隆为什么恨那拉皇后,乾隆以后的皇帝如何对待那拉皇后,那拉皇后断发视频

    皇后去世是朝廷的重要事件,但是一向喜欢讲排场的乾隆,一反常态,一没有举行隆重的哀悼仪式,二没有谥号,三没有牌位升附太庙,四没有让她合葬裕陵,五没有为她单独建造陵寝,只是把她被塞进了位于裕陵妃园寝内的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就连那拉皇后的画像,乾隆也吩咐太监将其付之一炬。曾几何时,辉

  • 曾国藩回家丁忧期间,咸丰皇帝为何要解除他的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曾国藩被咸丰拔掉兵权,咸丰7年曾国藩年龄,曾国藩为什么不受咸丰重用

    关于咸丰皇帝解除曾国藩兵权的原因,大部分学者偏向于这两种看法:一是曾国藩向咸丰皇帝要权,惹恼了咸丰皇帝。二是清朝自入关以来,就禁止汉人掌握兵权,而曾国藩的湘军,逐渐成长为大清王朝的唯一劲旅,让咸丰皇帝内心不安,担心曾国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因此,乘机剥夺了他的兵权。以上这两种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

  • 曾国藩首次打胜仗,毙敌近万,咸丰皇帝为何不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曾国藩如何赢得咸丰皇帝信任,咸丰8年曾国藩多少岁了,咸丰皇帝为何重新启用曾国藩

    湘潭大捷,是曾国藩事业中的一个新起点,他靠这次胜利,正式成为大清王朝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也为他“立德、立功、立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春,曾国藩经过一年时间的操练后,带着一万七千名水陆湘军正式出征,与日渐强大的太平军鏖战。在湘潭之战中,曾国藩首次打了胜仗。这一战,毙敌近万

  • 曾国藩心学:如何抓住机会?记住这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是如何抓住机遇的,曾国藩心态修炼法,曾国藩的人生智慧30条

    人生中,会错失很多机会。曾国藩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从他的人生历程来看,好像很顺利,30岁入朝为官,不仅得到了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赏识,也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器重,从此一帆风顺,仅仅37岁就成为正二品侍郎,成为朝中重臣。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人生才会顺利。曾国藩对心学思想有非常深的研究,他利用心学,让自己立于不败

  • 溥仪陵园紧挨着光绪崇陵,又称“皇家陵园”,算不算入葬清西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清西陵废弃墓地,溥仪移葬清西陵,溥仪私人陵园

    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可以说是相当的窝囊了,在他三岁的时候他就登基成为了皇帝,但是因为是个三岁小孩啥事也不懂,朝政大权完全是由其他人打理,而溥仪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每天象征性地坐在龙椅上,而且仅仅在他六岁的时候,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就将大清王朝给推翻了,而小溥仪也不得

  • 皇太极为何独宠27岁入宫的海兰珠?她有一个特质,别人都不具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海兰珠为什么26岁才嫁给皇太极,皇太极是怎么认识海兰珠的,皇太极为何一生独宠海兰珠

    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爱上一个人没有什么理由,就是见到她那一刻起,心中便有了她,往后每时每刻都会想起她,皇太极对海兰珠可能便是属于这种情况。皇太极对待海兰珠可以说是宠爱至极,不管从哪个方面都可以看出皇太极对她的浓浓爱意。在封建社会女子嫁人普遍都比较早,例如海兰珠的妹妹就是十三岁便嫁给了皇太极,但是

  • 如何才能让贵人无私帮助你?曾国藩:要有君子的胸怀和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曾国藩如何与贵人相处,曾国藩说胸怀,曾国藩做事三大秘诀

    如何才能让贵人无私帮助你?事实上,这种状况几乎不会发生,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遇到贵人无数,从他的实践来看,要想获得贵人帮助,你一定要改变自己,在你的身上,你需要具有君子的胸怀,小人的手段。下面,我们结合曾国藩的运作方式详细讲解。在人际交往中,君子无疑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按照曾国藩的说法,并不是每个人天

  • 清朝入关前科尔沁蒙古与满清皇室联姻33次其中一女为孝庄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的蒙古后妃照片,清朝和亲蒙古的公主列表,清朝科尔沁有多大

    在中古历代皇室,联姻一直都是巩固皇权或加强实力的一种政治手段,这种表现在清一朝最为明显。清与前朝不同,前朝开国者的基础都是在浩大的农民起义力量带动之下,借力逐步崛起。而清的开创者努尔哈赤起家资本仅仅是“十三副遗甲”,力量微弱,之后因为其他小部落的加入,随着战功和威名的提高,力量也逐步壮大起来。其不同

  • 曾国藩是如何管理湘军将领的?他的用人标准,只有1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曾国藩治军十大诀窍,曾国藩的带兵之道,曾国藩管理湘军的办法

    要了解曾国藩管理湘军将领的方法,我们先要了解他的用人标准。这个标准非常简单,只有12个字: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正是因为有了标准,才让曾国藩在选拔将领的时候,有了属于自己的范畴。能进入这个范畴的人,没有不听他指挥的。这12个字到底有何玄机,能成为曾国藩管理手下悍将的法宝?我们先来详细分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