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崛起于唐代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崛起于唐代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73 更新时间:2024/2/6 12:35:56

大祚荣立国后审时度势很快崛起,成为与突厥、契丹、新罗并立的东北小霸

在营州之乱中靺鞨首领乞乞仲象被卷入与武周的战争,后来被武则天赦免封为震国公。公元698年突厥默啜可汗与武周反目切断了中原和东北的通道,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利用这个机会建立震国(依照父亲震国公的爵位,这就是渤海国的前身)。大祚荣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迅速在东北复杂的局面下站稳了脚跟。整体策略基本和后金对付大明的方式类似,就是震国与后突厥和新罗结盟减轻来自南方武周的军事压力。

大祚荣是一位合纵连横的高手,利用突厥、契丹以及武周、新罗复杂的关系迅速成长为一股东北重要的政治力量。公元713年在确定震国和大唐的藩属关系后,唐玄宗李隆基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震国开始以渤海为号,有了官方身份就抛弃了草台班子的架构开始认真经营这个新生的国家。

渤海国与大唐达成和解对于双方有利:对于唐朝来说在东北不但增加了一个小弟,而且可以减少军事力量部署;对于渤海来说增加了一个名义上的老大,但是也没有了亡国危机还可以名正言顺的积极吸收中原文化。渤海国迅速释放自己的活力,发展成为一个北接室韦、黑水靺鞨;南接新罗的国度。渤海国以粟末靺鞨人为主体,新罗、高句丽、汉人、契丹、室韦等多民族的国度。

绚烂多彩的海东盛国-渤海

渤海国再大祚荣去世后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终于发展成为文化、战力并重的海东盛国。这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渤海武王大武艺与大唐的磨合阶段;渤海文王大钦茂行政制度设立、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渤海宣王大仁秀南征北战,开疆拓土日趋鼎盛阶段。

大祚荣去世后渤海武王大武艺继位后开始疯狂对北部部族用兵,连归顺唐朝的黑水靺鞨都没有放过。这让老大唐朝非常不满于是战争爆发了,大武艺这才发现自己的对手变成了大唐新罗、黑水靺鞨、室韦联军。大武艺被迫求和,渤海与大唐恢复了正常的宗藩关系。但是无论如何渤海在武王大武艺时期版图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多个部族并入渤海为形成独特的渤海文化奠定了基础。

渤海文王大钦茂在位56年,长时间的执政为政策的延续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谥号就能看出来,文王大钦茂侧重的是文治。几乎每年渤海都有使者前往唐朝学习各种典籍,搜易在充分吸收中原文明的基础上大钦茂模仿唐朝设置渤海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在地方府、州、县的建制。

渤海国的位置非常好,在传统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内加上富庶的东北黑土所以农耕也比较发达。同时由于渤海处于东北亚枢纽的位置,所以起到东北丝绸之路通道的作用。渤海国势临海的国度,无论是文化还是货物都可以通过渤海分发到东北或者隔海相望的日本。所以渤海商业也很发达,主要贸易对象以唐朝和日本为主。贸易路线如下图所示:所以渤海是一个以农耕、商业并重的国度。

渤海宣王大仁秀在位期间也是渤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大仁秀破新罗、降黑水(靺鞨)让渤海版图从北部的乌苏里江的三江平原一直抵达南部新罗的大同江北岸。经过渤海文王和渤海宣王文武并重的阶段后,渤海迎来巅峰时刻被世人称作海东盛国。

绵延两百多年的渤海国亡于契丹

俗话说没有千年的帝国,任何国度都无法避免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自然规律。渤海国的存在跨越了唐朝,在五代更迭时渤海也迎来的自己的掘墓人-日益崛起的契丹。公元925年末耶律阿保机率领大军亲征渤海,次年攻入上京龙泉府渤海灭亡。

小结:

综上所述,渤海国历经200余年的国祚最终亡于契丹。渤海的消失不是默默无闻,而是此时中原战乱、五代更迭更热闹一些。我们关注的也是崛起后对于中原威胁更大的契丹,所以就忽视了在东北曾经的海东盛国渤海的存亡。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偏安政权东晋、南宋、南明的遗民在国破情况下,为何有不同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的偏安,东晋与南明的关系,为什么东晋南宋偏安

    我们就这三个偏安的王朝来做梳理,逐一说明在国破家亡时移民的态度为何有这么大的不同。1、西晋-东晋最近在问答或者文章总写的西晋的黑暗太多了。这个王朝让人无法产生任何好感。西晋从晋武帝司马炎篡位建国到灭亡不多短短51年。其中真正统一全国(灭吴)的时间更短,不过区区30多年。有人说晋朝得国不正,这倒不是什

  • 李隆基在年底改元开元与赵光义改元太平兴国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三年多大,开元李隆基,李隆基为什么改元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有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年号先天只用了一年,先天年间虽然唐睿宗李旦已经完成禅位但是依然掌控着天下大权。所以在李隆基才反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掌控全国大权。真正掌控全国大权后才改元开元,开启了开元盛世。而宋太宗赵光义则通过传说中的“烛影斧声”,改元太平兴国。开元、太平兴国两

  • 西晋18首诗精选:魏晋风流不风流,是文人的失望和苦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晋最出名的十首诗,西晋最有骨气的诗句,西晋著名的诗人

    咏怀(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身处司马氏和曹氏斗争的旋涡。阮籍为了躲避政治迫害,选择归隐山林,纵酒麻痹自己。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咏怀诗》82首,以抒发自己的苦闷,被视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这八十二

  • 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或许谭其骧的地图误导了大多数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上唐朝疆域图,唐朝实际疆域和现在对比,从地图看唐朝疆域的变化

    一,唐朝在西南地区的疆域和势力范围唐朝的版图上,最初是州县二级行政区划。但是我们依然要对州的性质进行区别。设置在内地的州,叫做“正州”,由国家派遣官员负责行政管辖,也有可能由国家任命当地的民族首领进行管辖,但是无论如何,国家会有户口、行政、税收等方面的管理。另外一种州,设置在边疆地区,叫做“羁縻州”

  • 为何曹操,能以少胜多赢得官渡之战,却在兵强马壮时输了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渡之战为啥曹操赢了,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曹操为什么会赢得官渡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实力是不占优的,但却获胜了;而在赤壁之战时,实力是明显占优的,反而大败而归。这两次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那么为什么曹操在实力弱的时候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是实力强大后,却战败了?要回答这个问题们就要从两方面来分析:1、心态的不同在这两次战争中,曹操的心态是决然不同

  • 孔融:周公平商纣王之后,把妲己收归己有?曹操:这是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融说殷商把妲己献给了谁,孔融与曹操有哪些矛盾,孔融羞辱曹操的故事

    先后被曹操杀掉的孔融和杨修一样,都是东汉末期的天下名士。这个天下名士并不是泛指意义上的,而是有着明确的内涵的。在东汉时期有很多名士,但影响力有大有小。有的影响力比较小一点,只在本县或者本郡,就算是地方级别的名士。如果影响力非常大,全国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名士就是海内名士,或者是天下名士。但在今天很多

  • 曹操究竟是匡扶正统的英雄,还是谋取天下的枭雄?他自己都不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为什么从匡扶汉室转变到诸侯,历史上评价曹操是个枭雄,曹操经历数次大败为啥都能翻身

    可以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曹老板这样出身卑微的政客多如牛毛,他们绝大多数都隐没于历史中。靠着过人的权谋和远见,曹操在普通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国时代的弄潮儿。董卓垮台之后,荀彧、程昱二人劝谏曹操,于许昌迎献帝,开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值此之际,曹操在政治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令各诸侯不敢轻举妄

  • 三国死得最惨的十大名将:其中四人死于乱箭之下,五人被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死得最惨的名将,三国里死得最冤的三位大将,三国里死得最惨的五个猛将

    典韦典韦死得有点冤,为了曹操的一次风流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典韦对曹操很忠心,为了替老曹逃亡争取时间,典韦守住寨门死战不退“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怎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以悲壮和惨烈来说,典韦当是演义

  • 关羽、张飞出身低微,为何最后名扬天下?一句话,跟对了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张飞死的真正原因,关羽和张飞最开始是做什么的,关羽张飞为什么名气大

    我们常说,英雄莫问出路,但前提你至少是英雄,或具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关羽卖枣不假,但是卖枣之前,杀害了地方豪强,从家乡流落出来。能杀害地方豪强,说明这人绝对不一般。张飞杀猪?三国时期,人们不怎么吃猪肉,杀猪有市场吗?我们暂且不管。书中写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而且“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说明张飞不

  • 关羽走麦城被俘致死,谣传是诸葛亮暗中使计造成的。果真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关羽走麦城有被劝降吗,关羽走麦城的真实故事,关羽败走麦城被何人所杀

    这两人作为蜀国的开国功臣,理应在刘备身旁尽心尽力,互爱互助,蜀国的利益就是他们共同的利益。但是历史上曾有很多阴谋论者说,他们两人表面上比较团结和谐,而暗地里却相互猜忌,给对方脚下使绊子。还有的人说,关羽走麦城被俘致死,其实就是诸葛亮暗中使计所造成的原因。首先从关羽水淹七军说起。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