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喝多后随口给一小国改名,至今仍在用,今已发展成亚洲强国

武则天喝多后随口给一小国改名,至今仍在用,今已发展成亚洲强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651 更新时间:2024/2/6 12:35:59

在先秦时期,周室把周边非周诸侯领土上生活的人叫做蛮夷狄戎,有异族的意思,南蛮就是如今南部的少数民族,西戎也就是生活在如今河西走廊地区的少数民族,北狄则是那些草原部落,

而东夷则代表如今的朝鲜半岛与日本四岛上的朝鲜族和大和族,此外还囊括了台湾省的高山族原住民。

汉光武帝时期,称朝鲜为韩地,也是如今韩国的由来,而日本在那时被叫做倭国,《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载: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因为日本的土地多为山地,食物不充足,因此古日本人大多营养不良,显得矮小且黝黑,刚好在当时倭就代表矮小,黝黑,因此汉朝给日本取名叫倭国,那时候的日本因为孤悬于海外,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甚至会像如今很多原始部落一样在脸上绘制图画,《后汉书·东夷传》记载:男子皆黥面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

因为国家很多,导致日本岛上经发生战乱,成年男子很少,《后汉书·东夷传》中有写道:

国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两或三。这不仅是因为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也是因为男少女多的人口环境导致的。

因此日本诸岛与朝鲜,中原有了联系后,经常会邀请中原人和朝鲜人去日本定居,这些人在日本被称为渡来人,逐渐取代了日本原有的日本原有的野人,渡来人和当地的大和族融合成为了如今现代大和族的主体,而原本的其他野人被驱赶到了北海道岛附近,直到日本战国时期,北海道岛上的人也依旧被日本人称为野人。

有了这些渡来人带来额文化典籍后,日本人也知道了‘倭’不是一个什么好词汇,但是

倭国这个名字是汉朝皇帝赐下的名字,当时日本有很多渡来人对中原王朝十分尊重,日本朝廷本身也对中原王朝十分敬重,因此不敢随意改名。

当时的日本派来了很多遣隋使,其中的领袖便是日本圣德太子,递交国书称:“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出太子”表明希望和隋朝平等交往的意愿,但当时的隋炀帝直接拒绝了,此后因为隋朝内乱,日本与隋朝断交,唐朝建立后又恢复了邦交。

《新唐书》记载:

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当时的日本使者来到高句丽,因为懂一些汉语,所以不愿意自称倭国,而是自称日本国。

到了武周时期,日本第七任遣唐使

天和粟田

来到中原得到了武则天的接见。

酒宴上,天和粟田请求武则天为倭国改名,武则天不是隋炀帝,她觉得改个名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倭国使者在高句丽地区改名已久,朝野上下也没什么人说反对,于是顺天和粟田的意思,取名にっぽんこく(ni`bon`ko`ku),其中こく便是国家的意思,にっぽん虽然在如今是日本的意思,但在当时应该是日出的意思,加到一起便是‘日出之国’。

虽然唐朝史书中没有对这一段故事的明确记载,但是朝鲜《三国史记》中有记录:

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

唐朝学者张守节也做过记录: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当初武则天只是随性的一笔,没想到日本在日后真的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明朝时,因为日本国内大乱,不少日本人被忽悠加入了中朝两地的海盗团体,多是被忽悠来充作先锋,因此在战场上极为显眼,中原和朝鲜两国便直接将这些海盗统称为倭寇,近现代以来,日本更是成为东亚第一强权,犯我东北三省和台湾地区。

经常有人说日本有小礼而无大节,应当都是不准确的,日本的礼还是节都是从中朝学去的,如果学生没学好,老师必然有一部分责任,但日本的侵略性是来自于其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这是扎根于每一个海洋文明国家内核的无法根除的,怎么能怪在礼节之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崛起于唐代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渤海国为什么叫海东盛国,唐代渤海指的是哪儿,唐朝的渤辽是现在什么地方

    大祚荣立国后审时度势很快崛起,成为与突厥、契丹、新罗并立的东北小霸在营州之乱中靺鞨首领乞乞仲象被卷入与武周的战争,后来被武则天赦免封为震国公。公元698年突厥默啜可汗与武周反目切断了中原和东北的通道,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利用这个机会建立震国(依照父亲震国公的爵位,这就是渤海国的前身)。大祚荣是一位有

  • 偏安政权东晋、南宋、南明的遗民在国破情况下,为何有不同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的偏安,东晋与南明的关系,为什么东晋南宋偏安

    我们就这三个偏安的王朝来做梳理,逐一说明在国破家亡时移民的态度为何有这么大的不同。1、西晋-东晋最近在问答或者文章总写的西晋的黑暗太多了。这个王朝让人无法产生任何好感。西晋从晋武帝司马炎篡位建国到灭亡不多短短51年。其中真正统一全国(灭吴)的时间更短,不过区区30多年。有人说晋朝得国不正,这倒不是什

  • 李隆基在年底改元开元与赵光义改元太平兴国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三年多大,开元李隆基,李隆基为什么改元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有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年号先天只用了一年,先天年间虽然唐睿宗李旦已经完成禅位但是依然掌控着天下大权。所以在李隆基才反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掌控全国大权。真正掌控全国大权后才改元开元,开启了开元盛世。而宋太宗赵光义则通过传说中的“烛影斧声”,改元太平兴国。开元、太平兴国两

  • 西晋18首诗精选:魏晋风流不风流,是文人的失望和苦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晋最出名的十首诗,西晋最有骨气的诗句,西晋著名的诗人

    咏怀(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身处司马氏和曹氏斗争的旋涡。阮籍为了躲避政治迫害,选择归隐山林,纵酒麻痹自己。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咏怀诗》82首,以抒发自己的苦闷,被视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这八十二

  • 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或许谭其骧的地图误导了大多数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上唐朝疆域图,唐朝实际疆域和现在对比,从地图看唐朝疆域的变化

    一,唐朝在西南地区的疆域和势力范围唐朝的版图上,最初是州县二级行政区划。但是我们依然要对州的性质进行区别。设置在内地的州,叫做“正州”,由国家派遣官员负责行政管辖,也有可能由国家任命当地的民族首领进行管辖,但是无论如何,国家会有户口、行政、税收等方面的管理。另外一种州,设置在边疆地区,叫做“羁縻州”

  • 为何曹操,能以少胜多赢得官渡之战,却在兵强马壮时输了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渡之战为啥曹操赢了,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曹操为什么会赢得官渡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实力是不占优的,但却获胜了;而在赤壁之战时,实力是明显占优的,反而大败而归。这两次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那么为什么曹操在实力弱的时候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是实力强大后,却战败了?要回答这个问题们就要从两方面来分析:1、心态的不同在这两次战争中,曹操的心态是决然不同

  • 孔融:周公平商纣王之后,把妲己收归己有?曹操:这是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融说殷商把妲己献给了谁,孔融与曹操有哪些矛盾,孔融羞辱曹操的故事

    先后被曹操杀掉的孔融和杨修一样,都是东汉末期的天下名士。这个天下名士并不是泛指意义上的,而是有着明确的内涵的。在东汉时期有很多名士,但影响力有大有小。有的影响力比较小一点,只在本县或者本郡,就算是地方级别的名士。如果影响力非常大,全国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名士就是海内名士,或者是天下名士。但在今天很多

  • 曹操究竟是匡扶正统的英雄,还是谋取天下的枭雄?他自己都不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为什么从匡扶汉室转变到诸侯,历史上评价曹操是个枭雄,曹操经历数次大败为啥都能翻身

    可以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曹老板这样出身卑微的政客多如牛毛,他们绝大多数都隐没于历史中。靠着过人的权谋和远见,曹操在普通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国时代的弄潮儿。董卓垮台之后,荀彧、程昱二人劝谏曹操,于许昌迎献帝,开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值此之际,曹操在政治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令各诸侯不敢轻举妄

  • 三国死得最惨的十大名将:其中四人死于乱箭之下,五人被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死得最惨的名将,三国里死得最冤的三位大将,三国里死得最惨的五个猛将

    典韦典韦死得有点冤,为了曹操的一次风流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典韦对曹操很忠心,为了替老曹逃亡争取时间,典韦守住寨门死战不退“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怎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以悲壮和惨烈来说,典韦当是演义

  • 关羽、张飞出身低微,为何最后名扬天下?一句话,跟对了组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张飞死的真正原因,关羽和张飞最开始是做什么的,关羽张飞为什么名气大

    我们常说,英雄莫问出路,但前提你至少是英雄,或具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关羽卖枣不假,但是卖枣之前,杀害了地方豪强,从家乡流落出来。能杀害地方豪强,说明这人绝对不一般。张飞杀猪?三国时期,人们不怎么吃猪肉,杀猪有市场吗?我们暂且不管。书中写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而且“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这说明张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