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乡投奔曾国藩,吃饭时做一小动作,曾国藩为何说:此人不可用?

老乡投奔曾国藩,吃饭时做一小动作,曾国藩为何说:此人不可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1/22 10:23:40

其中有一位老乡,在投奔曾国藩之后,曾国藩对他也是非常不错,还带着他吃了一顿饭,没想到在吃完饭之后,曾国藩就没有留下他,而是他点钱让他离开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曾国藩的手下有不少都是他家乡的人,包括他的湘军,都是以他家乡当地的子弟为主。

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投奔他,他还能带着老乡去吃了顿饭,说明他心里对这位老乡一开始还是有好感的,那他为何又改变主意了呢?事后发现他是真高明!

其实这是由于此人在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小动作,可能他自己没有注意到,但曾国藩却注意到了,因此曾国藩通过这个动作,判断出了这个人是不能用的,这就选择拒绝他加入。曾国藩当时是这么说的:“某家赤贫,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宁其素耶,吾恐其见异思迁,故遣之。”

这句话意思就很明显了,当时的食物还没有这么好,军队里面的伙食就更差了,曾国藩自己是非常节俭的,他在军中里面必然要吃一些粗鄙的饭菜,他请客的时候,也是用军中当时的伙食来招待这位老乡的。

此时这些饭菜里面还有很多的秕谷没有被去除,这些饭食的口感不是非常好,但还是可以下咽的。曾国藩他们是已经适应了这样的饭菜,可那个人还不太适应,因此他吃饭的时候,就不断把饭菜里面的这些秕谷清除掉,这个动作被曾国藩看在眼里,也就让他选择了拒绝此人加入。

曾国藩认为,这个人家里非常贫困,可自己刚刚过来做客,就对饭菜如此挑剔,这样的人往往就没办法坚持朴素的生活,因此容易心志改变,曾国藩不用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么曾国藩的想法是否有道理呢?

我认为还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这个人家里条件并不好,可他吃饭却比较挑剔,此人不见得是什么正经的良家子弟,因此他的心态就容易有一些问题。

自小吃苦,自己却不能忍受朴素的生活,这样的人不符合他的用人准则,其实他这么做也不能说是太正确,因为他自己的弟弟曾国荃,就不是一个朴素生活的人,后来他的徒弟鸿章,也不是一个坚持朴素生活的人,这些人都违背了他的原则,可曾国藩还是没有太过在意,这件事就说明曾国藩是非常圆滑的人,不会认死理。

投奔他的这位老乡,能力肯定没有曾国荃等人要强,自然就会被他挑剔,这些人要在他手下做事,有可能会成为军中的高官,这样的话,就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品行,除非你的能力真那么强,值得重点去培养,那样曾国藩才有可能容忍他的这些问题。

在用人的时候,曾国藩确实是会有严格的审查标准,他为了能组建强大的湘军,需要有足够出色的人才能帮助自己的军队发展。这些人未来都有可能在朝中担任要职,因此就必须要好好审查才行,否则的话,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些拙劣的官员。

他对此人的评价还是比较到位的,曾国藩虽然没有用他,却也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位老乡没有空手而回,此人虽然没办法在他手下做事,却还是获得了不少的好处,曾国藩也算是对得起他了。不过在这件事上,我认为曾国藩处理得还是有些草率,人并非是一开始都是完美的,可能会有不少的缺点,他自己也是一样的,早年的曾国藩,也存在着众多的病,他自己在后面一边反省一边改正,这才能渐渐成功,像李鸿章这些人在他手下的时候,也暴露了不少的毛病,可曾国藩都给了他足够的机会去改正,这才培养出了李鸿章等人。

不过要想培养人才,还是需要考虑到对方的才能天赋,像李鸿章这些人早年就已经展现出不错的才华,因此曾国藩心里就认为这些人是可以用的,而投奔他的这位老乡,应该是属于才能一般的人,曾国藩有着识人之术,自然就能看出对方的问题,他心里应该是觉得对方的才能没有太大的培养价值,这就让他选择了让对方离开。

品性存在着问题,自己的能力也没有那么出色,不具备什么培养的价值,因此这样的人,也就没必要被曾国藩留下了,投奔他的人实在太多了,里面可能有不少人比他更加出色,曾国藩既不会让老乡面子上太难看,也不会随便就妥协。

要是什么样的人他都用的话,那么他的手下就会有太多人,这些人的能力品行都不太好判断,这也容易让自己出现一些误判。曾国藩的湘军要面临险恶的环境,与之前的八旗军不太一样,因此从内部就必须要保证军队的素质,不能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才能爆发出极强的战斗力。

他选择手下变得更加严格,也是很正常的,曾国藩虽然选人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但他还是非常照顾自己手下人的,只要真被他接纳的话,还是能在他的手下得到重用的,很多人都能在朝中成名,获取大量的好处。

曾国藩虽然出身耕读家庭,但是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选。

他的一生可以让人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例如他主张的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

这些都让他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他的家训,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所以,如果要了解曾国藩或者是清朝后期的历史,我个人还是推荐读者们阅读《曾国藩全书》,不仅可以鉴赏中华文化,还能学习曾国藩的为人处世。

《曾国藩全书》里面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多少都能遇到,不妨看看他是如何解决的。

本书结合了全国数百名大学教书进行的重新整理,底本更是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权威版本进行校勘,内容也保持了原版面貌,和市场上的其他书籍完全不同。

如果喜欢收藏名人书籍的也可以购买阅读,本书从装帧设计到印刷工艺以及纸张都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为了方便阅读,,采用的都是进口加厚、高白的纸张,确实值得收藏。

下面是购买链接:书不贵,历史爱好者不二的选择,与君共勉。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之后如果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满清还能定鼎中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了吴三桂吗,吴三桂对明朝有影响吗

    历史背景皇太极时期的满清已经仿照大明设置了三省六部制度,有成熟的政治制度。强悍的八旗战斗力在当时首屈一指,无人可敌。所以满清已经是一个成熟且非常具有攻击力的政权。即使不过山海关照样可以进入中原。下图是1638年满清第五次进入中原劫掠示意图,主帅是多尔衮和岳托。劫掠的先锋曾经抵达河南和山东。满清如入无

  • 曾国藩快速建立湘军的秘诀是什么?他选拔人才的方法,简单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国藩是怎么创建湘军的,曾国藩如何训练湘军,曾国藩怎样组织起湘军

    在咸丰皇帝一口气任命的43个地方团练大臣中,为何只有曾国藩能取得成功?有人认为,是曾国藩的自身优势决定的,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正二品侍郎,这可是一个高官,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级别了。作为朝廷大员,干什么不成功呢?这个观点经不起推销,在所有的地方团练大臣中,大部分都是朝廷大员,比如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同样

  • 曾国藩为官清廉,成为湘军统帅后,为何3次向咸丰皇帝要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皇帝曾国藩,曾国藩为什么不受咸丰重用,曾国藩如何赢得咸丰皇帝信任

    曾国藩为官清廉,不贪图名利,可他成为湘军统帅后,为何3次向咸丰皇帝要权呢?他这不是言行不一吗?这才是曾国藩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的地方,他的权谋术,虽然有时候表现得太过于狡诈,但都是经世致用之道,在官场和商场上非常实用。下面,我们详细讲解曾国藩向咸丰皇帝要权的具体经过和原因:曾国藩第一次出山,是朝廷在和

  • 她是大清最后的格格,一直活到2004年病故,临终时仍在替溥仪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辛亥革命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溥仪也成为了末代皇帝,一生坎坷让人唏嘘。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是大清朝最后的格格爱新觉罗·韫欢。她的一生大起大落,直到2004年才病故,然而在临终的时候还不忘为溥仪道歉。韫欢出生在1921年9月11日,此时的

  • 乾隆皇帝遇见一个算命先生,为什么刚算完命就马上把皇位给嘉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没死就传位嘉庆吗,乾隆如何让位给嘉庆,乾隆死前对嘉庆的评价

    乾隆在清代历代帝王中是一位较为出色的帝王,因为自己活得久又被世人称为“十全老人”。乾隆执政期间,清朝就呈现出一幅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于是乾隆闲来无事的话就喜欢经常微服出巡,带人一起游历大江南北的胜景,特别是江南的美景一直吸引着乾隆流连忘返。然而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里,乾

  • “拉玛四世”郑明:开启泰国近代化改革,不再向大清纳贡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泰国国王拉玛十世照片,曼谷王朝拉玛四世,拉玛九世对泰国社会的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影视巨星周润发主演的美国电影《安娜与国王》播出,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该片讲述了拉玛四世和女教师安娜之间的一段情缘,也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纷繁复杂的大变革时代。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蒙固王子,正是曼谷王朝的第四位君主——拉玛四世郑明。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成功开启了泰国近代化改革的序

  • 《康熙王朝》中索尼如何评价?清初动荡时期他起了怎样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索尼死时给康熙的建议,康熙皇后对索尼的评价,索尼交代康熙的三件大事

    赫舍里·索尼顺治退位前后的精彩表现开剧就是一个小高潮,董鄂妃在病重和去世后顺治相思成灾无心朝政。很多政事积压成山,很多人无法劝阻。只有索尼表现得异常出彩,他在劝告无用的情况下闯禁宫直呼爱新觉罗福临的名字,诉说这么多年来的功绩就像唤回顺治曾经的帝王荣耀回归朝廷过来。当顺治在僧人行森劝说下打算皈依佛门的

  • 《雍正王朝》邬思道和雍正的终极对决,看邬先生的求生欲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邬先生,雍正王朝中邬先生到底是啥学问,雍正王朝中的邬先生怎么这么厉害

    邬思道的作用邬思道自从加入胤禛团队后,从陌生到熟悉在彼此了解的过程中九龙夺嫡也渐渐的进入白热化的境地。邬思道的套路基本是以阴谋为主、阳谋为辅。在公推太子、谋取《百官行述》、推举大将军王人选等等重要的夺嫡进程中都闪现这他的智慧。在这些事件中,邬先生把八阿哥、康熙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所以对症下药,推动着

  • 泰国曾是我国藩属国,大清灭亡100多年,为何曼谷王朝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提到泰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发达的旅游业。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走向了民主化社会,然而泰国却依然保留着王室。我们都知道泰国曾经是我国的藩属国,然而大清都灭亡了一百多年了,但曼谷王朝却屹立不倒,如今王位已经传到了十世泰王玛哈·哇集拉隆功的手中。曼谷王朝创始人叫通銮,母亲有华人的血统,父

  • 都是在东北起家张作霖却失败了,为何努尔哈赤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北王张作霖的起家之路,历史上的张作霖真的很厉害吗,努尔哈赤是怎么崛起的

    努尔哈赤在大明历史上,努尔哈赤祖上掌管建州女真一直就不怎么安分。从成化年间就掳掠辽东人口,被激怒的万历皇帝派军队来了个犁庭扫穴建州损失惨重。到努尔哈赤的外祖父建州指挥使王杲和儿子阿台叛明,李成梁率领的明军在平叛的过程中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这也成了努尔哈赤起兵造反的理由之一,他利用十三副盔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