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将、步战王者,却死于无名之辈的手上,曹操需要为此背锅

一代名将、步战王者,却死于无名之辈的手上,曹操需要为此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3/7 9:08:43

战争虽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浑身便充斥着血与泪的教训,但无论是作为统治者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还是一部分人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它的存在也都有其合理之处。放眼于浩瀚的军事史银河,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从来都不缺乏那些英勇善战攻城略地的武将,或是坐镇指挥运筹帷幄的智将,他们宛如一颗颗耀眼的行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们的人生结局或明哲保身安享晚年,或战死沙场精忠报国,虽不尽相同,但也赢得生前身后名。当然也不乏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横死者。

今天笔者就谈谈没有和任何名将交锋,但却跻身武将排行榜的东汉末年"打工仔"——典韦

在东汉末年至三国的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中,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批优秀的名将。明人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在某些内容上虽与史实略有出入,但还是极大程度上还原了千年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乱世交锋。在这样一个冠以英雄出名的时代,自然也诞生出不少名将,典韦便是其一。

当代三国迷们已经惯用"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排行来代表当时solo中的最高战力。在骑战中,吕布赵云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前者凭一人之勇鏖战刘关张三杰;后者深陷重围孤身救主,都是对其实力的最好证明。

但如果是谈到步战,那典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榜一。

典韦武艺卓越,被史学家潘眉评价为:雄武壮烈,不在张辽(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许褚之下。可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位本该替魏王室一统天下的良将却中途殒命,这也就导致身处东汉末年的典韦缺少了一个册封名将的机遇,因此史书上记载典韦的职位也不过是武猛校尉,在笔者看来这与他的真实实力是不足以匹配的,从他为数不多的战役中便可窥见一斑。

濮阳之战击退吕布:因为这场战役并不属于个人战,所以无论是在演义中还是影视作品中都没有给出两人的直接交手。但是在当时吕布军士气高涨之时,典韦仅凭数十人便将其击退,解曹操之围,也算得上是一场成功突围战,更何况对手是吕布。对此,演义中用了小二百字对此加以描述:

典韦突进挡敌,吕布军弓弩乱发,矢箭如雨,典韦尽然无视,向随从说:"贼军来到十步之内,便告诉我。"不久随从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之内再告诉我。"随从畏惧,立即便说:"贼军来到了!"典韦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掷敌,所投者无不应手而倒。战了多时,吕布军众撤退。此时刚好是日暮之时,曹操才得以引军而去。

这场战役过后,典韦加官进爵,从一个打工仔一跃成为曹老板身边的大红人。在曹操眼中,他是不可多得的能够与吕布抗衡的武将,将来必成大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色字头上一把刀,曹操的一己私欲却害死了这位还没来得及开三国时代的名将。

宛城死战阻张绣:曹操的野心随着自身实力而不断壮大,宛城很快就成了他下一个目标。当时宛城的驻将张绣已经意识到危机感,心头降意已决,打算今后跟着曹操干。然而就在这时,精虫上脑的曹操却将目光投向了张绣的婶娘,连夜将她"接济"到曹营。听闻此消息后的张绣悲愤交加,归顺之意以完全被复仇心所取代。在谋士贾诩的提议下,张绣也将目光放在了曹操的贴身保镖——典韦身上。

关于典韦战死宛城的这段历史,无论是演义还是影视都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典韦死于无名之辈的刀剑下却是锤实的。以下两种版本均有记载:

其一:张绣夜袭曹营,典韦提戟在前门抵挡张绣军,曹操率轻骑于后营而逃。但张绣军先后涌来越聚越多,典韦用长戟左右攻击,一戟击去,便将张绣军十余支矛摧断,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张绣军想上来活捉他,典韦又冲上前去杀死数十人,但因伤势加重,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殒命宛城。

其二:张绣夜袭曹营之前,就打着和典韦称兄道弟的幌子将其灌醉,然后命令部下将其双戟盗取,然后发动突袭。在一片动乱中,酒还没醒的典韦跑出帐外,和张绣军厮杀,凭一己之勇,斩杀叛军数十人。张绣见状也不能白白拿部下的命去和这"死神"硬拼,只好下令用弓箭远程击杀,刹那间,箭雨扑面而至,典韦身中多箭,倒在血泊之中。

得知典韦宛城战死,曹操为之痛哭,但他或许永远不知道一代猛将死于无名之辈竟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各位读者觉得典韦之死,曹操要为此背锅吗?

更多文章

  • 王莽接二连三杀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杀子之谜全集,王莽杀子真相揭秘,历史上的王莽被刺杀

    兵荒马乱出于生存,父亲选择放弃儿子可能在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并不会收到过多谴责,但和平时期,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抛弃亲情,无论道德规范如何不同,在任何时代,都是要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经令各国仰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一度使无序的状态得到改观,但这位包举宇内的英主万年生活却十分悲惨

  • 李斯被腰斩之时,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人站出来为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看戏看电视剧经常见皇上要杀人的时候,大臣苦苦哀求,皇帝最后还是改变主意,刀下留人。那是因为只有电视剧才敢这么演,因为编剧和导演以及群演都不怕皇帝,上面高高在上的,只是个一会还要抢盒饭吃的假皇帝。俗话说世态炎凉,人都是趋炎附势的,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干儿子干孙子遍地都是,魏公公一手遮天,权倾朝野,谁见了

  • 垓下之战本有10万大军,为何打到最后,项羽只带了800精骑逃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垓下之战项羽逃跑了吗,垓下之战项羽抛弃了大军吗,垓下之战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当时,项羽的楚军虽然还有十万人马,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人困马乏,已经是强弩之末。再看对手刘邦这边,汉军二十万左右,加上齐王韩信三十万雄兵,还有彭越、英布,刘贾等共五路大军在垓下对项羽形成重重包围之势。毫不夸张地说,垓下之战楚汉力量对比,在一比八左右。关于这场战争,高祖本纪是这样描述的:"高祖与诸侯

  • 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有多么倾国倾城?为何山贼惦记,曹操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的甘夫人和糜夫人,刘备与甘夫人的关系,三国的刘备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

    话说这个甘夫人肤如凝脂,皮肤晶莹剔透,跟有人送给刘备的白玉美人都有得一拼,连众人隔远看,都不太分得清楚哪个是白玉美人,哪个是甘夫人。当然这也只是道听途说外加合理夸张,真实性有待考证却永远也无法考证。他俩在成亲不久,就生下来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阿斗——后主刘禅。早年的刘备东征西战,经常为了逃命而无

  • 《隆中对》3句良策刘备理解对1句关羽理解错1句还有一句成空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隆中三策,隆中对中体现刘备志向的句子,隆中对诸葛亮给刘备哪些策略

    (说历史的女人——第842期)三国大谋士或大谋臣很多,也出了很多大谋划,比较有名的,比如荀彧为曹操规划的统一北方蓝图,再比如周瑜为孙权谋划的二分天下之策,以及鲁肃的榻上策。但除了荀彧的谋划实现之外,周瑜和鲁肃的谋划都没实现。相比之下,若论影响力和知名度,要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最为知名,可谓三国第一大

  • 这个人很厉害,就因为砍掉了项羽一只左腿,后代竟然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项照清是项羽后代吗,历史上最厉害的人项羽,项羽真实历史上有多强

    项羽终于有了大势已去的意识,对未来感到畏惧。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派贾陆前往楚军营帐里求和时,项羽仍在起高调,不同意与汉军进行和谈。不过,当刘邦第二次再派人和谈时,项羽妥协了。就像中国象棋的棋盘一样,双方划定国界线,拟定和约。那么,为什么项羽无力支撑下去了,提出求和的反倒是刘邦呢?根据史料的记载,

  • 秦朝拥有百万大军,为什么却用囚徒镇压起义军?战斗力还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大军的战斗力,秦朝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很强,秦朝的军队进化史

    对他来说,只是手上的数字有了变化,对士兵来说,只是换了个皇帝,该镇守哪里还是哪里。而且,大秦帝国对关东六国的统治,本身就不是多牢固,这无疑意味着要分出部分精锐的士兵对地方军队进行管理。而自己本身的兵力还在跟别人打仗,赵佗、任嚣带着号称50万的秦军南下,分兵五路攻打百越部族;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都有哪些“奇葩”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竹林七贤王戎,王戎个人资料,王戎当官后路过竹林说的话

    一、王戎吝啬到偏执的一面。提起竹林七贤里的王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吝啬鬼。《世说新语·俭啬》中关于王戎吝啬的描写有四篇之多:王戎的侄子结婚时,他送了一件单衣,后来又把单衣要了回来。王戎有良种李,常常拿出去卖,又害怕别人得到良种,总是先在李子核上钻一个洞,这样别人就种不出来了。而他的女儿嫁给裴頠,

  • 巫蛊之祸——付出太子生命为代价后,汉武帝从虚幻之道中得以自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电视剧汉武帝巫蛊之乱,汉武帝蛊巫之术

    然而作为一个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帝王,汉武帝为什么沉溺于虚幻之道而难于自拔呢?这与汉武帝的生长环境和政治环境密不可分。自古帝王生性多疑,巫术是自上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传统,所以皇帝凡事遇到难以抉择之事便无不以卜签定夺。文、景之时卜筮之风,盛而不衰。自小就生长在宫中的刘彻,从小就深受祖辈、父辈卜风的影响,因

  • 自古君王皆薄幸,我是君王亦有情——汉宣帝刘病已和许平君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宣帝刘询和许平君的爱情,许平君的女儿,许平君古装图片

    常言道:"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古代帝王总是以自私无情的呆板形象存在于大众的印象之中,手握江山,坐拥一切,难免会看不起那一两份真心。身边人也会因缺乏回报或者迷失于权力地位之争而丧失真心,帝王的真心难现,慢慢因为自己看不到或者看到真心流失而湮没于心,被冲刷到记忆的尽头,供晚年尽情追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