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中对》3句良策刘备理解对1句关羽理解错1句还有一句成空谈

《隆中对》3句良策刘备理解对1句关羽理解错1句还有一句成空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8 更新时间:2024/1/22 6:10:41

(说历史的女人——第842期)

三国大谋士或大谋臣很多,也出了很多大谋划,比较有名的,比如荀彧为曹操规划的统一北方蓝图,再比如周瑜孙权谋划的二分天下之策,以及鲁肃的榻上策。但除了荀彧的谋划实现之外,周瑜和鲁肃的谋划都没实现。相比之下,若论影响力和知名度,要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最为知名,可谓三国第一大规划。

那么《隆中对》到底牛在什么地方呢?从刘备方面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其巨大的价值所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天下大势的认识非常清晰,并且十分可观,比如对曹操的认识,指出了曹操相比袁绍的弱点是名气不如袁绍,但是曹操能胜袁绍,乃“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的才干也是非常认可的,并且认识到曹操强大,不可与之“争锋”。再有对孙权的认识也极其准确,孙权占据江东,势力稳固,不能与之为敌,而“可以为援”,所谓“为援”,其实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第二方面是,既然天下大势如此,那么刘备如此势穷,怎么实现突破和发展呢?诸葛亮给出了一个破解办法或方案,那就是荆州之主刘表和益州之主刘焉都不是雄主,我们可以先把荆州搞到手,然后再拿下益州,就有和曹操、孙权共分天下的资本和实力了。

总的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第一方面的分析,算是三国时期的常识性东西,大多数谋士都能看到这个基本情况。因此,他的主要价值在第二方面,那就是有了和曹孙相杭衡的势力之后,接下来如何做,或者说如何在三家中胜出。这才是隆中对的核心,当然更是刘备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吸引刘备的地方。

为此,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给出了3句良策,如若全部实现,那么天下是志在必得了,可惜的是刘备仅仅理解对了1句,而关羽还理解错了1句,最要命的是还有一句最关键的却成了空谈,压根就没有实现,就是诸葛亮本人都没有去实现。

我们可以分别看一下这3句良策。

其一刘备理解对的1句良策是:“外结好孙权。”

在和孙吴的外交方面,刘备整体上来说,还是严格按照诸葛亮的规划在进行。最开始,因为刘琮投降、曹操追杀,刘备遣诸葛亮到东吴谈合作,恰东吴也有此意,孙刘两家也是从那时开始,结为盟友,共抗曹操。

这次联盟合作在三国纷争中意义重大,首先因为双方的通力合作,击败了原本有可能吞并东吴一统天下的曹操。其次孙刘合作的达成,促成了三国诸侯的快速洗牌。

虽然在联盟期间,也出现过各种变化,甚至是变故。比如当初为了合作,孙吴方面口头把荆州的部分地区借给刘备。然待刘备取得益州之后,孙吴方面担心刘备发展过快,乃遣使去要回当初借给刘备的部分荆州地区。但此时已经翅膀长硬的刘备,有了自我保护的资本,想耍赖,说等取得凉州再还荆州。

可孙吴不傻,岂能等刘备从狼长成老虎?于是果断出兵,想以武力夺取。刘备方面,原本也想以武力对抗,但此时曹操忽然发兵汉中,刘备害怕后方出现问题,乃以大局为重,忙遣使跟东吴修好,对荆州地区重新划分,两家罢兵言和,重新为盟友。

虽然在最后,刘备还是没有兜住自己的狂躁,向东吴发动了夷陵之战,但是至少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备是严格遵照诸葛亮的谋划,和孙吴修好的。可以说,刘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是深切体会和理解诸葛亮这句良策的重要性的。

其二关羽理解错的1句良策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诸葛亮此策其实是《隆中对》的一个关键,但是能够理解到几分,全看个人的见识了。以关羽为例,虽然爱看《春秋》,但关羽却瞧不起读书人,由此可见,关羽的文化水平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所以,关羽对于诸葛亮所谓的“天下有变”理解是比较表面的。

这个表面主要表现在,从公元217年刘备方面和曹操方面已经在汉中发生了军事摩擦,一直到公元219年初,以刘备方面击杀夏侯渊夺取汉中告终。

这个过程,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是对于这个形式,他是非常清楚的。在关羽看来,己方在汉中取胜,士气高涨,而曹操在汉中失利,算是一个进攻曹操的好机会。可是曹操在汉中失利,岂能算是诸葛亮所谓的“天下有变”?显然不是。曹操虽失汉中,但整个北方广大地区仍然在曹操的势力范围。

可以说,蜀汉方面的发展,对于理解诸葛亮《隆中对》的程度深浅关系重大。比如刘备前期基本是遵照《隆中对》的规划进行,故诸事还算是比较顺利。可到了中后期,刘备开始膨胀后,《隆中对》基本被弃之脑后,尤其是关羽贸然发动樊城之战。

在不是“天下有变”之时发动对曹之战,关羽的失败除了具体的细节之外,比如外交失当等,更重要的是,这次战事的时机不对。当然也有人说,关羽就要胜利了,是孙吴后面捅刀子。可是别忘了,曹操派遣救援樊城的援军并没有全部赶到,比如镇守合肥的张辽统御一支精兵赶到半路,关羽已经兵败了。

所以说,关羽攻樊城,是违背诸葛亮《隆中对》之规划的,失败是必然。那么诸葛亮所谓的“天下有变”到底是何意思,根据三国的情势来看,这个“天下有变”主要指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曹操去世;第二个意思魏国发生内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动战争,才更有可能取得成绩。

不过发动战争是需要成本的,因此在诸葛亮的谋划中,想趁“天下有变”发动对曹战争,是有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非常重要。

其三成空谈的那句良策是:“内修政理。”

以蜀国之力量,想对强曹发动战争,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来看,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天下有变”,其二则是“内修政理”。前者说的是时机,后者强调的则是实力。倘若真是遇到“天下有变”的时机,但是实力差距太大,那么就算占了时机的优势,照样也不能取得满意的战果。

可是从蜀汉方面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这3句良策,只有第一句“外结好孙权”被刘备大部分执行,还有第二句被关羽错误地执行,至于这第三句在蜀汉基本没有什么执行,可以说基本成了一句空谈。

从刘备借机入川开始,到蜀汉灭亡,蜀汉这个魏蜀吴三国中最弱的小国几乎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是三国中发动战争频率最高的一方。论富足、兵员和子民的数量,蜀汉都不如曹魏和东吴,但蜀汉却一直在消耗,根本没有执行诸葛亮“内修政理”的规划,当然这个规划也是有一个先决条件,按照诸葛亮的原来规划,是在“跨有荆、益”之后,首先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内修政理”,但事实不然,蜀汉得荆益之后,首先干的事是发动了一场轰动三国的“夷陵之战”,并且还以惨败告终。

结语:从诸葛亮《隆中对》的整个规划来看,这是一个十分不错的策划书,从外交到内政,从敌我的形势分析,以及以后的突破方向,都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尤其是那3句良策,严格遵守执行的话,蜀汉应该能发展更好,可惜的是,诸葛亮的这个《隆中对》方案,并没有得到完美的执行。蜀之早亡,跟这个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传》。

更多文章

  • 这个人很厉害,就因为砍掉了项羽一只左腿,后代竟然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项照清是项羽后代吗,历史上最厉害的人项羽,项羽真实历史上有多强

    项羽终于有了大势已去的意识,对未来感到畏惧。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派贾陆前往楚军营帐里求和时,项羽仍在起高调,不同意与汉军进行和谈。不过,当刘邦第二次再派人和谈时,项羽妥协了。就像中国象棋的棋盘一样,双方划定国界线,拟定和约。那么,为什么项羽无力支撑下去了,提出求和的反倒是刘邦呢?根据史料的记载,

  • 秦朝拥有百万大军,为什么却用囚徒镇压起义军?战斗力还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大军的战斗力,秦朝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很强,秦朝的军队进化史

    对他来说,只是手上的数字有了变化,对士兵来说,只是换了个皇帝,该镇守哪里还是哪里。而且,大秦帝国对关东六国的统治,本身就不是多牢固,这无疑意味着要分出部分精锐的士兵对地方军队进行管理。而自己本身的兵力还在跟别人打仗,赵佗、任嚣带着号称50万的秦军南下,分兵五路攻打百越部族;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

  •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都有哪些“奇葩”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竹林七贤王戎,王戎个人资料,王戎当官后路过竹林说的话

    一、王戎吝啬到偏执的一面。提起竹林七贤里的王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吝啬鬼。《世说新语·俭啬》中关于王戎吝啬的描写有四篇之多:王戎的侄子结婚时,他送了一件单衣,后来又把单衣要了回来。王戎有良种李,常常拿出去卖,又害怕别人得到良种,总是先在李子核上钻一个洞,这样别人就种不出来了。而他的女儿嫁给裴頠,

  • 巫蛊之祸——付出太子生命为代价后,汉武帝从虚幻之道中得以自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电视剧汉武帝巫蛊之乱,汉武帝蛊巫之术

    然而作为一个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帝王,汉武帝为什么沉溺于虚幻之道而难于自拔呢?这与汉武帝的生长环境和政治环境密不可分。自古帝王生性多疑,巫术是自上古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传统,所以皇帝凡事遇到难以抉择之事便无不以卜签定夺。文、景之时卜筮之风,盛而不衰。自小就生长在宫中的刘彻,从小就深受祖辈、父辈卜风的影响,因

  • 自古君王皆薄幸,我是君王亦有情——汉宣帝刘病已和许平君的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宣帝刘询和许平君的爱情,许平君的女儿,许平君古装图片

    常言道:"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古代帝王总是以自私无情的呆板形象存在于大众的印象之中,手握江山,坐拥一切,难免会看不起那一两份真心。身边人也会因缺乏回报或者迷失于权力地位之争而丧失真心,帝王的真心难现,慢慢因为自己看不到或者看到真心流失而湮没于心,被冲刷到记忆的尽头,供晚年尽情追忆。皇帝

  • 古代公主远比驸马尊贵,一位唐代驸马狠揍公主,反倒获得皇后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代公主驸马,历史上真实的唐代公主,历史上唯一打了公主的驸马

    可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皇帝的女儿是金枝玉叶,颇难伺候,娶到家里跟娶个姑奶奶一样。一家人整天宠着敬着,唯恐有什么服侍不周的地方。从地位上来说,驸马远远比不得公主尊贵。可是历史上有个驸马爷不但不怕公主,还敢动手去打皇帝家的金枝玉叶,叫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老儿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还说打得好,这是怎么回事呢?

  • 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生官场失意的李商隐是否情场得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商隐最深情的一句,李商隐的人生境遇,仕途坎坷但文采斐然的李商隐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一部台湾言情剧的播出,一首歌随之风靡神州大地。它就是《昨夜星辰》的主题曲《昨夜星辰》: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遥远的银河……那时候,这首歌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其实到现在这首歌仍然在传唱),一时间“消失了”千年之久的“昨夜星辰”再度闪亮——不错,“昨夜星辰”这个词的发明

  • 《移蔡帖》:颜真卿75岁临终绝笔帖,不仅好看,且透着无尽的悲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代诸多的名家之中,颜真卿不仅是成就非常高的一位,他同样也是经历非常传奇的一位。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自己精湛的书画能力,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经典佳作,他的作品中,像《祭侄文稿》这种名气非常大,书法的造诣也很高。不过除了这些作品外,颜真卿还经常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写出一些经典的作品。有一个在他的作品

  • 李渊围困隋朝大将,对方用一只“木鹅”求救,成功把信送到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这句话间接的意思是说:尧君素这个人,是隋朝的忠臣,和别的隋末将领不一样,值得敬佩。公元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开始反隋自立。此时,隋炀帝杨广远在江都(扬州),隋朝的都城洛阳由越王杨桐(杨广的孙

  •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历史的这一幅篇章,简直不忍卒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晋的灭亡的惨烈程度,关于西晋灭亡历史事件,西晋灭亡后有多惨烈

    所以哪个皇帝都想自己的江山能千秋万代永远相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铁打的中国流水的皇帝,每个朝代都没有活到五百年,更不用说万代千秋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制度,权力交接几乎没有和平过渡的,都是腥风血雨,凄凄惨惨戚戚。用伟人的话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所以说改朝换代就是彻底砸碎旧世界,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