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他入蜀继续当皇帝,而是自己当了皇帝?

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他入蜀继续当皇帝,而是自己当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217 更新时间:2024/1/20 9:22:33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刘家公司终于倒闭,汉献帝被迫让位于曹丕,公司的法人从此变更。

这时候问题来了,如果说曹操是汉贼,是奸臣。但好人也没有死绝,大军阀刘备就以汉室后代自居,(据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为恢复刘氏基业贡献了毕生精。可谓是根红苗正、殚精竭虑。

曹丕篡汉称帝,大逆不道,大忠臣刘备为什么不迎接刘协进川,反而在曹丕称帝的次年也迫不及待登基称帝呢?

一、称帝是刘备的伟大理想。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军阀不是好军阀。

东汉末年,袁术称帝,袁绍试图称帝,张角称帝,哪个英雄好汉不想问鼎中原?当皇帝富有四海,女人随便占,钱随便花,人随便杀,死了还可以世袭。世界上还有比皇帝更有诱惑力的职位吗?

刘备自称是刘胜的后代,且不说汉朝四百年历史,刘胜的后代成千上万,没有DNA,没有身份证,刘备的身份无法确定。即使刘备不是刘邦的后代,也不影响自己树立当皇帝的远大理想。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为了当皇帝,父子可以相残,兄弟可以相煎,母子可以成仇,刘备就是刘协的亲弟弟,也可以取而代之。

刘备是为了赢得合法性,为了占据道德制高点,更有号召力,才打出匡扶汉室这个口号的。但匡扶汉室跟当皇帝并不矛盾,而且汉献帝也不是汉朝的唯一合法代表,刘备心里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回事。刘备的终极目标是自己当皇帝,而不是让刘协继续当皇帝。

如果谁真的以为刘备拼老命是为了刘协,那真的太傻、太天真了。

二、弄走汉献帝不具备可操作性。

汉献帝下台后,曹丕没有赶尽杀绝,还给了他一个"山阳公"的封号。但不杀他,并不意味不防他,因为他曾经下过衣带诏,想干掉曹操,不是个省油的灯。

曹丕肯定把汉献帝定为一级管制对象,周围布重兵监视,遍布耳目,一个麻雀也不会允许飞出去,何况一个大活人?因此,刘备要裹挟汉献帝,唯一的途径就是动粗,武力劫持。

可是刘备在四川,汉献帝在河南焦作,两地相距一千多公里,相隔万水千山,刘备连汉中都打不到,要是打到焦作,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采用小分队穿插和特种部队,在没有先进武器和直升飞机的情况下,想劫持汉献帝比登蜀道都难。

三、汉献帝这张牌没有用了。

汉献帝当时已经成为负资产,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地球人都知道,刘家江山不是别人给抢走的,是自己弄丢的。

汉灵帝无德,汉献帝无才,早就不具备当领导的资格,仅存的一点威望也一落千丈。

在此情况下,刘备再决定把刘协弄到蜀国,其实一点意义都没有。曹操没死的时候,天下的人谁不知道曹阿瞒专权,曹操手下大臣哪个不知道自己在给曹操打工?汉献帝禅让的时候,谁不知道汉献帝是情非得已?

但满朝文武没有人站出来干预,第一可能是不敢,惧怕曹丕的淫威;第二就是觉得汉朝已经腐败无能,活该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当时的事实是,反对曹丕的,只是一小撮。赞成曹丕的,是一大帮。曹丕称帝是历史潮流,是大势所趋。

而且在曹操和曹丕的领导下,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结束了动乱的生活,大家一路高歌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有什么不好?

四、刘备身边的人不会同意。

刘备马仔跟着主公,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建立一片根据地,再让一个昏庸无能的汉献帝来到蜀国,受牵制、受拘束,跟请来一个爹一样。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大臣听汉献帝的,还是听刘备的?

如果听汉献帝的,汉献帝没有领导才能,如果听刘备的,那刘备不是成为跟曹操一样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贼了吗?刘备手下的大臣,大家无非是为了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当个开国大臣,弄个部长干干,他们巴不得刘备早点称帝。

如果刘备不称帝,还要假惺惺等着汉献帝来,那就寒了弟兄们的心。因为傻子也知道,汉献帝来蜀国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刘备也不扭捏了,果断登基。一人称帝,全家光荣,当皇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何必假惺惺呢?

更多文章

  • 明知大汉气数已尽,诸葛亮为何还要逆势而行,去辅佐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诸葛亮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诸葛亮如何帮刘备三分天下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在选择机会。他们纷纷投靠自己所认为的明主,只不过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世界里面,每个人都在利用自己的谋略,向天下证明自己的才华。同为谋臣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选择来到刘备的阵营当中。在当时东汉末年的大纷乱当中,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的诸

  • 刘备当年入川带的是黄忠魏延,为什么不是赵云?有这样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魏延黄忠赵云,黄忠魏延赵云谁地位高,历史上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

    想要夺取益州,还得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古时候打仗,都是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才更显得自己更加名正言顺。曹操当年想要夺取徐州的时候,选择的理由是为父报仇。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虽然是名正言顺,但私底下却是心怀鬼胎。公元221年,曹操进攻张鲁的地盘,刘璋十分害怕。刘备这个时候有了可趁之机,便随同法正带兵两

  • 匈奴后裔大概分成有多少个民族?都有着怎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匈奴民族的历史和去向,匈奴分出来多少个民族,匈奴族的贡献有哪些

    匈奴在史书的起源:从周朝开始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敌人称为戎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了战国时期,北方赫然出现了两大部族:匈奴和东胡开始肆虐秦、赵和燕国。这些人胡服骑射,来去如风。中原还是战车时代,后来赵武灵王就是学习了匈奴的作战方式才让赵国崛起。但是受限于骑兵的数量所以秦赵燕三国对待匈奴也东胡主要还是防

  • 性格决定命运的三国名将钟会,造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钟会之死,三国钟会算是名将吗,钟会个人简介

    三国鼎立已成,是存量时代的博弈,彼时事关得失,三方势力攻守于尺寸之间,发展于此消彼长,或得于算计,背盟弃约,反友为敌,“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或失于内耗,你争我夺,鬼蜮伎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皆令人如履薄冰,此中人物亦面孔如置灯下,恍惚间忽明忽暗,难以琢磨,忠奸难辨——如钟会。钟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独断专横之前,也曾虚怀若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正史中的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学家对董卓的评价,如何评价董卓这个历史人物

    比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是个中性人物,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是个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可到了罗贯中笔下,曹操就是一个大坏蛋。因为罗贯中写的是小说,要有正派反派,为了突出刘备对汉朝的忠心,必须把曹操描写成大奸臣;用曹操的孬衬托刘备的好。就跟我们现在的电影一样,反派人物都是头上生疮、脚底板流

  • 张嫣是吕雉外孙女,在诛吕行动中,为何被汉文帝刘恒放过一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恒和张嫣谁厉害,吕雉和张嫣的关系,刘恒与张嫣

    公元前180年,吕雉病逝,隐忍已久的齐哀王刘襄联合汉朝老臣陈平和周勃发动诛吕行动,大肆屠杀吕氏子孙,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在这场暴乱中,刘恒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既没有势力,又没有怎么出力,结果却捡了一个大便宜,轻而易举地当上了皇帝。刘恒当上皇帝之后,按理说不会容忍和吕雉有关系的人活在世上,但是却将张嫣留

  •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战略规划完全实现了吗?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隆中战略图解,诸葛亮和隆中什么关系,诸葛亮的隆中有发展吗

    隆中对出台的背景我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根据史实做出的推论:首先刘备当时屡战屡败,几乎没有存身之地。如果不是刘表给他新野一县之地,刘备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刘备曾经混迹各个军阀之间的北方被曹操统一,所以年过50的刘备仅仅勉强生存。身边的武装力量仍旧是并不过千,将不过关张张云。要知道现在不是十八路诸侯讨

  • 三国老大谁更心机?曹操实用主义,孙权帮派主义,刘备理想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孙权曹操谁最成功,三国刘备曹操孙权谁的人气最高,三国刘备曹操孙权谁能力强

    汉朝末年,随着黄巾军的起义,一个延续了百年的乱世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乱世毕竟不是游戏,不能依靠一个人就能结束这种纷争,只有招揽更多的人才,才能够在乱世上得到一席之地。而能在东汉末年中,笑得最后,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孙刘三人。那么他们在用人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一:曹操,实用主义,用完即弃曹操作为

  • 彻底降服匈奴,创造帝国中兴,汉宣帝的历史名望为何不如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是怎么打败匈奴,汉宣帝为何打败匈奴,汉宣帝对匈奴的贡献

    西汉还有一个杰出的皇帝,但是十分低调,低调到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那便是汉宣帝。汉武帝和汉宣帝,一前一后,共同开创了汉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同样是劳苦功高,同样是功绩斐然,但是二人的名气却相差甚远,这是为何?汉武帝和汉宣帝在治国的道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政绩上不好比较,不能说汉宣帝的文治武功就高

  • 陕西出土一件国宝,是秦始皇图谋天下的不二利器,五次出巡全靠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秦始皇在他统治时期又是如何当起一方霸主的?他的野心有多大?秦始皇陵铜车马又代表了什么时代显著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始皇陵铜车马,一起了解大秦帝国吧!秦国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秦始皇显然功不可没。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带领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帝国呢?个人认为杰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