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一直以恢复汉室为目标,荀彧忠于汉室,为什么不去辅佐他?

刘备一直以恢复汉室为目标,荀彧忠于汉室,为什么不去辅佐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661 更新时间:2024/1/28 2:03:12

曹操准备进爵国公、加封九锡的时候,他不惜赶走元老荀彧,原因是荀彧当时站在汉室的那一边,劝诫他“不宜如此”,为此触怒了曹操。

那么问题就来了,荀彧在《三国志》之中,是被评价为王佐之才的,又是一心以匡扶汉室为目标。既然他的目标明明是和刘备一样,都是尊奉汉室正朔,那为什么一开始,荀彧没有选择加入刘备阵营,而是加入到了曹操的麾下?而且在和曹操绝断之后,为什么又不选择投奔刘备,反倒是坦然接受死亡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刘备的身世。

在《三国志》之中,刘备被认为是皇室宗亲的后代之一。而这个身份,也成为了早期刘备本身的最大资本之一。但是刘备的身份真的属实么?这是个很可疑的问题。

刘备号称乃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是汉景帝刘之子。然而在家谱之中的顺序,可以看到在刘备和中山靖王之间,已经相隔了将近十八代,有着三百年的间隔。

再者,刘备虽然打着汉室宗亲的的名号。从西汉到东汉的时间跨度来说,太过于久远。真假与否,同样是不得而知。荀彧那样的人才,在看待刘备这件事情上面,肯定有着自己的看法。

可见在刘备早期的时候,完全是没有身世背景的。此时的刘氏宗亲,由于推恩令多年来的实行,真正有权力的是刘表刘焉他们这几位封疆大吏,很多人早就沦落到了平民阶层。刘备这个时候还拿几百年前的祖宗说事,很大程度上只为了让自己有个名义,能够和曹操同样站到天下的舞台之上。但是这一点对于那些聪明人来说,真的有用么?一般的人民们就不用说了,荀彧可是士族出身,又是其中最有才能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荀彧出山的时候,刘备还没有出现在舞台上。荀彧在面对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开始也没有选择曹操,而是去北方诸侯那边。此后冀州陷入了袁绍的手中,荀彧也自然而然变成了袁的家臣。其实这个时候的荀彧,对于袁绍还是有点希望的,毕竟算是和汉室有关系的诸侯。但是相处久了,发现袁绍就只是个徒有虚名的人,从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汉室而战,只是想要将其取而代之。所以拥护汉室的荀彧,自然是选择转投了曹操。

从当时的表面现象来说,曹操一直和汉朝保持着联系,也只有曹操愿意迎接汉献帝。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可以说全部诸侯之中,只有曹操这个人,能够成为荀彧的后盾,帮助他实现匡扶汉室的梦想,这也正是荀彧帮助曹操的原因。但是此时的刘备在干什么呢?他还在为了一个安定的地方发愁,先是去投靠公孙瓒,又是去投奔陶谦,最后在徐州才有了根据地。然而在他东奔西走的时候,曹操已经占据了先机,成为了州牧。比较之下,士族出身的荀彧,选择曹操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第三个原因就是,荀彧和刘备的目标虽然是一样的,但是之后的处置,却是完全相反的。荀彧虽然拥护汉室,但是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考虑,所以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汉朝最好就是能光复天下,收回中枢权力。所以荀彧复汉,是想要让汉朝接着以汉献帝为主,让东汉接着走下去,可没有半分扶持刘备坐上宝座的念头。

而刘备就不一样了,他当初的确也是为了汉朝着想,也想让汉朝走下去。但是后来让汉朝能够走下去的人,不是汉献帝,恰是刘备自己。虽然说都是刘氏的江山,但是这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刘备称帝之后的汉朝,虽然有着汉的名义,实质上已经算是改朝换代了。而在这些变革之中,荀彧这些老世家的利益,还能得到保证么?谁也不敢保证。

也正是因为如此,荀彧虽然和刘备有着相同的目标,但是两个人,注定是没有办法相处在一起的。

第四个原因就是,在刘备身上暂时看不到希望。相对于刘备和曹操来说。刘备自然成为不了荀彧的投靠对象。因为在此之前,刘备一点实力基础都没有。身边仅有的也只是张飞、关羽等人。胸怀大志而且能力非凡的荀彧,怎么去选择一个四处飘零、没有稳定的军事实力的刘备。

另外一点就是汉献帝刘协,就在曹操统治下的地盘当中。身为人臣,不侍奉君主,反而跑去投靠刘备。这对于荀彧来说,绝对不可取。在荀彧投靠曹操之时,曹操和荀彧二人最初的想法,自然也是匡扶汉室,要不然不可能达成合作。曹操迎接汉献帝,虽然最后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局面,但是荀彧也有着自己的执念,他一度是相信曹操可以帮助中兴汉室江山的,只不过结局有点无奈而已。

曹操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却对曹操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自此之后,两个人的观念开始渐行渐远,最终荀彧郁闷而死。

荀彧不管怎么说都是个文人,此前的多次转投,对于他的名誉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影响。对于荀彧来说,自己的一生的根基,都是建立在曹操的臣子之上。即使是被曹孟德逼上了死路,为了自己的家族和名誉着想,他也只会安静的接受,不会选择再次背弃曹操,去投靠刘备了。

三国演义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所承载的内容的厚重感,可以沉淀千年而长盛不衰。

而且,四大名著作为语文考试的重点之一,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初高中阶段,考察力度都很大。纵观这些年的中考、高考,四大名著的内容始终都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占比趋势越来越高。

央视推荐的四大名著演播版是专门为小学生和中学生打造,出版社特别增加了导读、注释和生僻词注音的辅助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力。

出版社专门邀请了国内四位知名艺术家,不惜耗时四年之久,为全套书录制了近三百小时的高水准音频,孩子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音频,一边学知识。

现在购买还有一份非常实用的赠品——四大名著考点分析与习题+人物关系图谱!

浓缩了每一部名著的精华、作者简介、人物分析、艺术特色,更重要的是精选了全国中考、高考的应试真题,读完名著用真题进行测试,巩固孩子所学的书中知识点。

更多文章

  • 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他入蜀继续当皇帝,而是自己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为什么不接汉献帝,汉献帝与刘备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的汉献帝和刘备关系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刘家公司终于倒闭,汉献帝被迫让位于曹丕,公司的法人从此变更。这时候问题来了,如果说曹操是汉贼,是奸臣。但好人也没有死绝,大军阀刘备就以汉室后代自居,(据说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为恢复刘氏基业贡献了毕生精。可谓是根红苗正、殚精竭虑。曹丕篡汉称帝,大

  • 明知大汉气数已尽,诸葛亮为何还要逆势而行,去辅佐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诸葛亮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诸葛亮如何帮刘备三分天下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在选择机会。他们纷纷投靠自己所认为的明主,只不过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世界里面,每个人都在利用自己的谋略,向天下证明自己的才华。同为谋臣的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选择来到刘备的阵营当中。在当时东汉末年的大纷乱当中,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的诸

  • 刘备当年入川带的是黄忠魏延,为什么不是赵云?有这样四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魏延黄忠赵云,黄忠魏延赵云谁地位高,历史上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

    想要夺取益州,还得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古时候打仗,都是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才更显得自己更加名正言顺。曹操当年想要夺取徐州的时候,选择的理由是为父报仇。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虽然是名正言顺,但私底下却是心怀鬼胎。公元221年,曹操进攻张鲁的地盘,刘璋十分害怕。刘备这个时候有了可趁之机,便随同法正带兵两

  • 匈奴后裔大概分成有多少个民族?都有着怎样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匈奴民族的历史和去向,匈奴分出来多少个民族,匈奴族的贡献有哪些

    匈奴在史书的起源:从周朝开始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敌人称为戎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了战国时期,北方赫然出现了两大部族:匈奴和东胡开始肆虐秦、赵和燕国。这些人胡服骑射,来去如风。中原还是战车时代,后来赵武灵王就是学习了匈奴的作战方式才让赵国崛起。但是受限于骑兵的数量所以秦赵燕三国对待匈奴也东胡主要还是防

  • 性格决定命运的三国名将钟会,造反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钟会之死,三国钟会算是名将吗,钟会个人简介

    三国鼎立已成,是存量时代的博弈,彼时事关得失,三方势力攻守于尺寸之间,发展于此消彼长,或得于算计,背盟弃约,反友为敌,“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或失于内耗,你争我夺,鬼蜮伎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皆令人如履薄冰,此中人物亦面孔如置灯下,恍惚间忽明忽暗,难以琢磨,忠奸难辨——如钟会。钟

  • 正史上真实的董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独断专横之前,也曾虚怀若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正史中的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学家对董卓的评价,如何评价董卓这个历史人物

    比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是个中性人物,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是个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可到了罗贯中笔下,曹操就是一个大坏蛋。因为罗贯中写的是小说,要有正派反派,为了突出刘备对汉朝的忠心,必须把曹操描写成大奸臣;用曹操的孬衬托刘备的好。就跟我们现在的电影一样,反派人物都是头上生疮、脚底板流

  • 张嫣是吕雉外孙女,在诛吕行动中,为何被汉文帝刘恒放过一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恒和张嫣谁厉害,吕雉和张嫣的关系,刘恒与张嫣

    公元前180年,吕雉病逝,隐忍已久的齐哀王刘襄联合汉朝老臣陈平和周勃发动诛吕行动,大肆屠杀吕氏子孙,男女老少无一幸免。在这场暴乱中,刘恒可以说是最大的赢家,既没有势力,又没有怎么出力,结果却捡了一个大便宜,轻而易举地当上了皇帝。刘恒当上皇帝之后,按理说不会容忍和吕雉有关系的人活在世上,但是却将张嫣留

  •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战略规划完全实现了吗?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隆中战略图解,诸葛亮和隆中什么关系,诸葛亮的隆中有发展吗

    隆中对出台的背景我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根据史实做出的推论:首先刘备当时屡战屡败,几乎没有存身之地。如果不是刘表给他新野一县之地,刘备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刘备曾经混迹各个军阀之间的北方被曹操统一,所以年过50的刘备仅仅勉强生存。身边的武装力量仍旧是并不过千,将不过关张张云。要知道现在不是十八路诸侯讨

  • 三国老大谁更心机?曹操实用主义,孙权帮派主义,刘备理想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孙权曹操谁最成功,三国刘备曹操孙权谁的人气最高,三国刘备曹操孙权谁能力强

    汉朝末年,随着黄巾军的起义,一个延续了百年的乱世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乱世毕竟不是游戏,不能依靠一个人就能结束这种纷争,只有招揽更多的人才,才能够在乱世上得到一席之地。而能在东汉末年中,笑得最后,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孙刘三人。那么他们在用人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一:曹操,实用主义,用完即弃曹操作为

  • 彻底降服匈奴,创造帝国中兴,汉宣帝的历史名望为何不如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是怎么打败匈奴,汉宣帝为何打败匈奴,汉宣帝对匈奴的贡献

    西汉还有一个杰出的皇帝,但是十分低调,低调到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那便是汉宣帝。汉武帝和汉宣帝,一前一后,共同开创了汉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同样是劳苦功高,同样是功绩斐然,但是二人的名气却相差甚远,这是为何?汉武帝和汉宣帝在治国的道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政绩上不好比较,不能说汉宣帝的文治武功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