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常败将军”到中华民国元勋,黄兴如何实现这种惊天逆转?

从“常败将军”到中华民国元勋,黄兴如何实现这种惊天逆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97 更新时间:2023/12/17 10:22:38

这是革命家胡汉民在评价败将军、与孙中山齐名的中华民国元勋黄兴时说的一段话。

“湖南骡子”用来形容人,意在说明黄兴非常倔,多少有几分贬义;可紧跟其后来一句“老子不信邪”,意思则明显反转,黄兴“越挫越勇”的形象也油然而生。

这个不信邪,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黄兴从来越挫越勇,这也正是铸就黄兴“常败将军”雅号的始作俑者,也是他常败却一直备受世人敬重的原因所在。最能体现黄兴“越挫越勇”的战斗,当属黄花岗起义。

在黄花岗起义之前,黄兴在指挥或参与了萍浏醴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镇南关起义等近十场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一系列失败,使得众同盟会领袖的压力陡增,尤其是黄兴。

黄兴作为同盟会的庶务(相当于秘书),地位仅次于孙中山。中国的官场,从来都是赢了是领导的功、败了是副手的锅;而起义失败可不仅仅是失败那么简单,它的背后是无数革命先烈在流血。

要想革命者的血不白流,唯一的方法是:站起来,接着斗,直到将失败踩在脚下。

只是,很多革命同行者都发出质疑:能成功吗?敌人那么强大!

黄兴始终不信那个邪:一次不成就两次,两次不成就三次;自己死了有儿子,一个儿子死了就多生几个儿子!(黄兴有五子)

1909年秋,黄兴受孙中山委派,开始策划一场新的起义。这场起义与以往任起义都不一样,因为这次,革命党人欲策反广州新军。

新军是清廷在甲午战争之后,重新组织编练的正规军,全部配备西式武器,接受西式兵制,是晚清最具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如果说此前的起义,策反的都是与清廷有敌意的人;那么此次策反的新军,则与清廷站在一条船上。稍有不慎,将会把同盟会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黄兴对待这场起义,格外谨慎。

从接受孙中山委派的那一天起,黄兴朝思暮想唯有一件事:过去的起义为何会失败?又该如何成功?

想得越多,面临的问题也就越多,需要做的准备也就越久。

起义不是请客吃饭,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否则,同盟会也不会将总部设在日本、越南等清廷够不着的地方。可是,起义终归是要在国内进行,时间拖得越久,难度系数就会变得更高。

尽管如此,黄兴等人还是准备了一年半之久,可见革命之艰!

1911年4月8日,一份完整的起义计划终于出炉。

按照计划书,起义将在4月13日开始,革命军会兵分十路进攻两广总督衙门,然后湖北起义军应声而起。据时,黄兴将担任起义军总司令,并亲自带领一支队伍参与起义,而黄兴所带领的这支队伍叫先锋队,因为死亡率高,又称敢死队。

值得注意的是,黄兴的长子黄一欧也在敢死队编列,而且人他还身兼数职,负责最危险的武器采购和运输工作。

黄兴率领的敢死队有多少人呢?一共有120人,革命军“十路大军”总共也就千人;而他们的对手,两广总督衙门,则有十队巡防营计2400人及其他武装力量!

将近三倍的兵力差距,这注定是一场不对等的战斗。这对参与起义的革命者来说,是个不小的心理挑战。4月13日,果然节外生枝,原计划的十路大军因“意外”有六路未能参加;黄一欧负责采购的武器,也因海关警觉,要推迟几天才能抵达香港。

不得已,起义只得推迟到4月27日。

这一“差池”,果然使得起义军的目标暴露,清军虽不知何时会发动起义,但已开始加强戒备。如此一来,起义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更让黄兴感到担忧的事情是,起义军内部发生动摇。

比如,陈炯明就认为:清军已有防范,提议改期进行。这样既可以保存有生力量,成功的几率也会更大。

黄兴却不这么认为。

为了策划这次起义,黄兴各国奔走筹措资金、四处躲避清廷追查,终于才有机会发动新的起义。广州这边推迟起义,势必影响革命进程,任何一处暴露,都有可能造成满盘皆输的局面。

这个责任,黄兴担不起。

因此,黄兴执意要在规定的时间起义,哪怕起义军只剩下他一个人。

4月27日,即二次计划起义时间,计划再一次跟不上变化——二次修改的计划书,计划四路大军同时从不同的方进攻总督衙门,却只来了一支,即黄兴的敢死队,人数也只有区区120人。

120人对阵2400人,光是想这个兵力对比,就会让人觉得:如果没有奇迹,起义军必败无疑;而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因为它出现的概率无限接近0。

既然不存在奇迹,黄兴率领的敢死队,或许被称为“送死队”更合适。黄兴非常清楚这次起义有多危险,在起义之前,他还给孙中山写了一首绝命书:

“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言外之意,他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这天下午,黄兴率领黄一欧、林觉民、方声洞等100余人,身先士卒攻打总督衙门。攻入总督衙门之后,却发现总督已经逃跑,只好将总督衙门一把火烧了。撤退的过程中,正好遇到巡防营的堵截。

一场恶战不可避免。

激战中,黄兴右手食指和中指被流弹击中,断为两截,一股剧痛袭入他的脑髓,疼得他几乎当场休克。

通常,人在剧痛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颇让人意外的是,黄兴不仅用忍着剧痛继续扣动扳机射击,还能清醒地指挥战斗。

最终,这次起义还是寡不敌众而失败,黄兴率领的百余人的敢死队,有86人战死,战斗结束之后,同盟会成员收敛了72名烈士遗骨,将其葬在广州郊外的黄花岗,他们被合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失败之后,黄兴经过短暂的休整和养伤,立马又开始着手策划新的起义——湖北新军起义。

在辗转湖北参加起义的路上,黄兴给谭人凤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

“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翻译过来就是:我闹了一辈子的革命,没有一次成功。对于失败,我心有愧疚,可是革命需要我,我定当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全部投入革命。

幸甚至哉!中国能有这样黄兴的革命先烈。

更多文章

  • 在《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张廷玉受到雍正、康熙两代帝王的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张廷玉在康雍两朝,身上可以打上下列标签:忠君、公正、谨慎、不畏权贵、胆大心细。在《雍正王朝》剧中,多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基本上不结党、不畏强权,往往为帝王排忧解难。所以张廷玉深受康熙和雍正的喜爱,在康熙末年被委任为遗诏传位大臣;在雍正八王逼宫等事件中敢于挺身而出,所以成为汉臣

  • 长白山底下真的有陵墓吗?清朝为什么要下令封锁长白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白山有多少座墓,长白山天池下边有墓吗,长白山真的有皇陵么

    而我国知名的山川有很多,其中长白山的风水尤为引人注目,那么长白山底下真的有陵墓吗?自从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历代帝王都严令不准人们踏足长白山,顺治皇帝年间,还专门下了一道圣旨把长白山封为禁山,这一禁就禁200多年,因此坊间百姓就认为长白山可能埋葬着许多帝王陵墓。盗墓小说里曾提到过长白山中有一座天墓,叫云

  •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后难道没有留下邬思道协助政务的念头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王朝雍正杀邬思道,雍正登基后看邬思道的眼神,雍正王朝历史真有邬思道吗

    邬思道是个奇人,曾经科举闹事被定为钦犯永不录用。但是他从康熙四十六年来到四阿哥胤禛身边,在胤禛夺嫡的过程中出力甚大。在辅佐胤禛十五年的过程中,在追比国库欠款、追查百官行述、用陕甘总督挟制大将军王、传位当夜的人员调度安排等关键环节上都基本出自他的手笔。当然不乏堂堂正正的阳谋,但是更多的背后阴谋。胤禛作

  • 土耳其:我要发奋图强,欧洲列强:不行,你只是块肥肉想都别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土耳其曾经的辉煌,老梁揭秘土耳其,土耳其崛起的基础

    土耳其是一战时期德国、奥匈的重要盟友,也是为数不多的盟友之一,虽然国力早已大不如前,但在一战开打前土耳其也开始了发奋图强,老大帝国渐渐有了返老还童之象,这可让英、法、俄等国很是不满。要知道土耳其占得那块地儿早就遭到了世界各主要大国的窥视,想要改革吏治、重新振作恢复奥斯曼往日的荣光,然后打乱各国要吃肥

  •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三个妯娌是怎样的人,林徽因和妯娌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徽因的妯娌关系,林徽因的婆婆对林徽因好不好,林徽因三个人的爱恨情仇

    不过,由于梁启超的三儿子梁思忠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婚配,因此,林徽因只有三个妯娌。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在娇儿育女方面,也卓有成效。梁启超的九位子女,也因“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为世人津津乐道。更难能可贵的是,梁启超的四位儿媳妇,也个个不凡。长子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自不必多说

  • 老乡投奔曾国藩,吃饭时做一小动作,曾国藩为何说:此人不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国藩为什么重用老乡,曾国藩被人欺负时最有力反击,曾国藩与曾国藩关系好吗

    其中有一位老乡,在投奔曾国藩之后,曾国藩对他也是非常不错,还带着他吃了一顿饭,没想到在吃完饭之后,曾国藩就没有留下他,而是他点钱让他离开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曾国藩的手下有不少都是他家乡的人,包括他的湘军,都是以他家乡当地的子弟为主。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投奔他,他还能带着老乡去吃了顿饭,说明他心里对这

  • 明朝灭亡之后如果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满清还能定鼎中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了吴三桂吗,吴三桂对明朝有影响吗

    历史背景皇太极时期的满清已经仿照大明设置了三省六部制度,有成熟的政治制度。强悍的八旗战斗力在当时首屈一指,无人可敌。所以满清已经是一个成熟且非常具有攻击力的政权。即使不过山海关照样可以进入中原。下图是1638年满清第五次进入中原劫掠示意图,主帅是多尔衮和岳托。劫掠的先锋曾经抵达河南和山东。满清如入无

  • 曾国藩快速建立湘军的秘诀是什么?他选拔人才的方法,简单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国藩是怎么创建湘军的,曾国藩如何训练湘军,曾国藩怎样组织起湘军

    在咸丰皇帝一口气任命的43个地方团练大臣中,为何只有曾国藩能取得成功?有人认为,是曾国藩的自身优势决定的,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正二品侍郎,这可是一个高官,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级别了。作为朝廷大员,干什么不成功呢?这个观点经不起推销,在所有的地方团练大臣中,大部分都是朝廷大员,比如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同样

  • 曾国藩为官清廉,成为湘军统帅后,为何3次向咸丰皇帝要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咸丰皇帝曾国藩,曾国藩为什么不受咸丰重用,曾国藩如何赢得咸丰皇帝信任

    曾国藩为官清廉,不贪图名利,可他成为湘军统帅后,为何3次向咸丰皇帝要权呢?他这不是言行不一吗?这才是曾国藩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的地方,他的权谋术,虽然有时候表现得太过于狡诈,但都是经世致用之道,在官场和商场上非常实用。下面,我们详细讲解曾国藩向咸丰皇帝要权的具体经过和原因:曾国藩第一次出山,是朝廷在和

  • 她是大清最后的格格,一直活到2004年病故,临终时仍在替溥仪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辛亥革命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溥仪也成为了末代皇帝,一生坎坷让人唏嘘。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是大清朝最后的格格爱新觉罗·韫欢。她的一生大起大落,直到2004年才病故,然而在临终的时候还不忘为溥仪道歉。韫欢出生在1921年9月11日,此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