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扶苏、蒙恬本是大秦翻盘的希望,但是轻信伪诏自杀属于愚忠蠢孝吗

扶苏、蒙恬本是大秦翻盘的希望,但是轻信伪诏自杀属于愚忠蠢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531 更新时间:2024/1/28 17:01:41

扶苏继位的必然性

公子扶苏宽厚仁爱,深受始皇帝喜爱。虽然施政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依法治国的大秦在统一六国的短时间内应该休养生息。所谓弓不能拉得太满,过刚易折。如果扶苏继位,刚好在一味强硬的苦秦政策下进行疏导和缓解,使得六国遗民可以从容过渡。最终成为大秦帝国的忠诚臣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都会意识到帝国的危机。康熙皇帝之所以选择雍正接任,不单单是“看圣孙”这么简单。因为康熙的过于宽松的政策已经给大清帝国带来的危机,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刚毅果敢的继承人来做一下缓冲和改变。康熙能看到的事情,千古一帝的始皇帝怎么能看不到。但是扶苏居然轻易相信了所谓的“遗诏”,自杀了事。这样是大不孝,陷始皇帝陛下于残暴的名声之中。

蒙恬作为始皇帝留给辅佐扶苏的军方将领居然没有体会到始皇帝的深意,居然也是自杀了之。真是可悲可叹。

扶苏、蒙恬掌控的资源

蒙氏一族从加入秦国开始一直忠心耿耿,数代人为国征战屡立大功。所以始皇帝对于蒙氏的信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史记七十列传·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蒙恬率领精锐秦军攻击匈奴,掌握的三十万精锐军队足可以平定叛乱,改天换日。至于说是否会造成匈奴南进造成荼毒中原的肯能,个人觉得没有那种可能。此时匈奴还没有到冒顿单于的时候;匈奴赖以崛起的河南之地(黄河以南的河套部分)还在蒙恬的控制之下,所以匈奴的战力远没有汉朝时期那么夸张。同时,如果仅仅是扶持扶苏南下继承皇位,十万精锐足以。大部分精锐得意留守北方防范匈奴。

有人说蒙恬大军的后勤保障全在中央,一旦断绝粮草就会溃败。这种解释,个人觉得不太可能。也就是说占据肥沃的河套河套平原的几十万蒙恬大军已经通过屯田和当地的郡县实现了自给自足。

《史记 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记载: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巉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始皇帝的会安插官员或者其他方式来掌控精锐的北方军团。这个肯定是有的,但是始皇帝陛下已经西去。况且蒙恬和扶苏打着为皇帝陛下讨逆的的旗号,谁会反抗。况且南方军团的赵佗在秦朝陷于战火的时候尚且可以杀掉秦朝的官员关闭通道,自立南越国。更何况是公子扶苏了,这是始皇帝陛下的骨血和中意的继承人。即便有个别顽固不灵的,或杀或关入监狱即可啊。

兵精粮足加上蒙恬的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公子扶苏的名声,一纸讨逆檄文即可南下。秦朝的两大兵团中的南方的任嚣、赵佗军团在没闹明白具体情况下不会介入两个皇子的内斗。最大的可能是观望态度。那么咱们再看胡亥集团手中的资源,除了护卫京城的五万军队外就是骊山的几十万囚徒了。双方实力对比很明显,如果不是扶苏和蒙恬的愚忠愚孝。这煌煌的大秦帝国也许能延续数百年,那样的历史也许会更令人心驰神往。

扶苏继位后,肯定会按照自己的施政方式治理国家。改良酷法,休养生息,这样就会缓解社会矛盾。尤其是六国遗民的怨恨就会缓解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亡。没有了起义的内在原因,那么社会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动荡。因为此时的秦军基本战力未损,远不是历史上平定叛乱的囚徒组成的军队。章邯也无法和蒙恬等名将相提并论。

所以说蒙恬和扶苏的愚忠愚孝葬送了原本可以延续的大秦帝国,只留下一声轻叹。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秦朝为何没有征伐河西、开拓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帝王征伐西域的原因,秦始皇时期跟西域有往来吗,秦始皇统一后的疆土

    眼界问题从夏商周三代王朝开始,统治和辐射范围就没有离开过黄河和长江流域。一直到西周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才让诸侯开枝散叶把诸侯国在全国铺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原来周王朝没有直接统治的区域。说白了,周王朝的分封有让诸侯国为王朝开疆拓土的目的。通常侯国周边基本都是胡人部落和猛兽,比如燕国、齐国、楚国、秦国等

  • 怎么理解易中天谈曹操时说: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易中天讲曹操小时候,易中天讲曹操一辈子最大遗憾,易中天说曹操的实力

    但为什么易中天评价曹操的时候,会说凡是孩子在童年显得很老实,长大成人后都没多大出息呢?孩子小时候显得老实沉默,在有些大人看来是乖巧懂事,表示的也挺喜欢,反倒是一些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会闹得大人心烦,从而对其不喜欢。殊不知,有远见者则据此判断孩子将来的“命运”。易中天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表述:“曹操幼年小

  • 千年来,三国墓被盗了个遍,唯独此人的墓,明明知道地方却不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唯一挖开的三国墓,三国还有几座墓没找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大墓

    公元220年,一代武圣关羽死在了敌人手中。之后,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关羽离世之后,他的首级被埋葬在洛阳,可身体却被安葬在当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

  • 老子太强大,儿子往往籍籍无名,关羽就是其中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中的老子有多强,历史上真实的老子,历史人物讲解老子

    关平,字不明,有人说其字是“坦之”,有人说其字是“定国”。在生活中,关平是关羽的助手,帮助其处理生活上的大小事务。在战争中,关平是关羽的副将。两人并肩合作,南征北战。在《三国演义》里,他们是养父子关系。但现实中,这两人却是亲父子。那么,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说关平。根据《三

  • 都知道孙权,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后宫,多数女人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孙权后宫没有争宠,孙权后宫有多少人,孙权的一生有几个皇后

    据记载,孙权长得方硕大口,目光精明,身体有些不协调,上身长下身短,留着长须。这个人心胸宽广,性格开朗,仁厚且果断,一直以侠义闻名。建安五年,孙策遭受埋伏,重伤至死,孙权只得继承父兄的基业。当初,曹操看到吴国的战船器械、军队整齐有序,不禁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所以,在赤壁大战后,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

  • 蒙恬手握重兵,为何到死都不敢举兵造反?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的武功有多高强,蒙恬历史上有多厉害,蒙恬打仗厉害不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竟然没能善终。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的途中突然驾崩。都知道,太监赵高向来诡计多端。所以,他封锁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用秦始皇的名义来继续发号施令。之后,他暗中联系了丞相李斯,并与李斯达成了一致意见。于是,秦始皇的车驾继续向前行走,除了赵高和李

  • 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他秦末“第一英雄”称号,可能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如何评价项羽这个历史人物,项羽一生事迹及评价

    今天,我们仅以项羽为例,从古至今关于项羽的评价分为褒贬两个论调,但我们无法评价这两种论调孰是孰非,站在不同的立场来看每个人的理解都无法同步。有人觉得,项羽入关前屠杀数十万秦卒造下杀孽,入关后火烧咸阳宫和秦陵,害死秦王子婴,这一系列做法都不是英雄所为。而且,项羽缺乏人格魅力,多疑乖张以至众叛亲离。所以

  •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还会三分天下建立蜀汉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没有诸葛亮刘备能三分天下吗,诸葛亮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刘备如果没诸葛亮能成功吗

    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的惨样刘备从涿州起兵平黄巾叛乱开始,逐渐形成了刘、关、张的创始小团队。由于出身贫寒(除了一个皇叔的称谓啥也没有),所以在群雄并起的时刻只能如同走马灯一样更换依附的诸侯。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寻找机会,刘备的足迹就遍布了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等中原大地。

  • 一个连韩信都不敢轻视的大将军,没有他韩信对抗齐、燕很难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从未带过兵为什么能打胜仗,韩信大战齐燕完整视频,韩信实力最强时期有多强

    他是西汉柏人,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他的爷爷是李牧,即赵国名将。在六国并起的时候,李左车效力于赵王歇,曾经屡立战功,被封为广武君。曾经,他写过一本著名的兵书,名为《广武君略》,并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至理名言,被广为传颂。当年,他与韩信的对抗让其一战成名。在汉三年十月的时候,

  • 为何有人说王莽的死,是因为他的超前思想?看看他的改制举措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莽的历史评价,王莽的人生巅峰时期,王莽怎么改制

    正是这场大火后,皇室历代积累的宝藏全部化为了灰烬,其中包括汉高祖斩蛇剑、孔子穿过的履,还有王莽的头颅等等。孔子履代表儒家的传承,斩蛇剑是皇权的传承,它们被放在具有象征意义武库尚可理解。王莽的头颅,为什么会被放在武库呢?而且一放就是近300年!此事,还得从王莽之死说起。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