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时蜀吴两国难得反目成仇,曹魏为何不趁机伐吴?

夷陵之战时蜀吴两国难得反目成仇,曹魏为何不趁机伐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50 更新时间:2024/1/22 6:04:47

夷陵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10月,也就是刘备出兵伐吴的前一年曹丕受禅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改元黄初,国号魏。曹丕在三国之中抢先登基,第一个称帝。公元221年4月汉中王刘备假惺惺的在群臣劝进下称帝,改元章武国号汉。同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率领大军出征。东征吴国刘备虽然打的是为二弟关羽复仇的旗号,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刘备意在荆州。

关羽兵败身死荆州丢失后,曹丕的谋臣关内侯刘晔已经成功预测到刘备一定会在近期出兵伐吴。所以刘晔建议曹丕早做准备,在这场孙刘两家翻脸的时刻谋取利益最大化。可以说如果曹丕按照刘晔的推测认真准备的话,也许三国并立的局面在一开始就会被曹魏打破。

《三国志》记载: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果然刘备称帝后出兵伐吴,打算复夺荆州。 所谓哀兵必胜,蜀军进展迅速出三峡攻取大片吴国领土。吴国大惊,一方面向刘备提出割地求和;另一方面向曹魏称臣并提出派儿子孙登为质子前往洛阳。孙权上表称臣在魏国掀起轩然大波,关内侯刘晔坚持认为孙权称藩不过是权宜之计不可相信。

刘晔对战局有着惊人的预测和掌控力,他认为应该联蜀灭吴。当曹魏众臣表示伐吴可能会引起孙刘再次联手的疑虑时,刘烨表示:“今备已怒,故兴兵击吴,闻我伐吴,知吴必亡,必喜而进与我争割吴地,必不改计抑怒救吴,必然之势也。”也就是说根据刘晔的推测,刘备不会因为曹魏的介入而改变攻伐吴国的初衷。

一直以来都是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这次难得孙刘窝里反对曹魏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后来曹丕伐吴的实际效果看,曹魏绝对有灭吴的实力(如果不是军中瘟疫,早就攻破江陵)。所以刘晔建议从东部出兵切入东吴的腹心之地,让吴国在东西两线首尾不能相顾。

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

面对孙吴象征,曹丕的选择

可以说这次刘备伐吴是三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机会,因为除此之外都是曹魏在东西两线共同对抗蜀吴两国。如果此次曹魏出兵一战灭吴(哪怕是和刘备分享吴国),那么注定曹魏会统一天下也说不定。因为曹魏一旦灭吴长江天险控制在手中,就单凭庞大的国力慢慢耗也会耗死蜀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如22年前的官渡之战。当时曹操和袁绍对峙,田丰建议袁绍在曹操攻击徐州刘备的时候从背后出兵伐曹。曹操势必首尾不能相顾,再加上南方的刘表、东吴的配合曹操肯定会元气大伤。如果袁绍和刘表、江东孙吴共同灭了曹操,则袁绍可以一统北方。绝对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惜袁绍没有听。不但没听,当曹操灭掉刘备再无后顾之忧的时候袁绍反而要兴兵伐曹。

而此次刘晔建议曹丕在孙刘两家激战之时,从吴国背后下手既无风险利益又大。可以说和20多年前田丰的建议如出一辙,可惜曹丕如同当年的猪队友袁绍一样拒绝了联蜀伐吴的建议。果然夷陵之战后,孙权翻脸再也不提质子的事情。这下曹丕才兴兵伐吴,已然错失了最佳机会不了了之。

曹丕没有再夷陵之战时出兵东吴措施统一良机,让三国对峙局面延续了40多年

很多观点认为曹丕此次不出兵是因为他刚刚篡汉着急平定内部,其实这个大可不必。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天下已经渐渐习惯了政出曹门。忠诚汉朝的势力不是没有,但是由于没有兵权也不可能翻出什么大的浪花。江山是曹操打下的,文臣武将都是忠于曹家的既得利益者。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朝中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虽然曹丕年轻没有曹操的威望,但是曹丕通过称帝建国让关东世家大族和沛谯勋贵集团都得到了利益。统治基础稳定,所以曹丕此时出兵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原因就在于曹丕毕竟还年轻,过于详细孙权的投诚。可惜他对孙权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嘴脸是后来才认识到的。夷陵之战彻底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大败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辅佐刘禅彻底在益州休养生息准备北伐;东吴拿回了战略要地荆州,依托长江天险北拒曹操;曹魏失去了灭吴的机会。

等到北方军队再次越过长江灭吴已经是五十多年后了,当时已经是司马氏篡位建立的西晋了。曹魏末年司马昭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是依然不敢篡位。为什么呢?就是威望不足,所以司马昭为提高军功和威望才发动了灭蜀之战。灭蜀后,司马氏才凭借灭国大功篡夺曹魏政权建立西晋。所以追本溯源曹魏灭亡的诱因就在曹丕这里呢。

如果曹丕听从刘晔的建议加入夷陵之战,吴国必灭。有灭国之功,曹魏的势力必然大涨。民心、军心的忠诚度肯定会大幅上升,一旦灭吴蜀汉还会存在多久?即使曹魏和蜀汉分割东吴的话,至少曹魏占据大半领土。这样曹魏对蜀汉就会形成以全局对一隅的局面,类似历史上宋灭蜀、大明王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一样可以取得全国的统一。以全国之力攻伐蜀汉,再易守难攻也不行。这样推测的话我们不敢说司马氏没有篡位的机会,至少篡位没有那么容易。如下图所示:大明王朝以全国之力平定盘踞在四川的明夏政权还不是一鼓而下。

小结:

综上所述,曹丕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趁孙刘两家夷陵之战时伐吴。不但错失了灭吴的大好机会,而且为曹魏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扶苏、蒙恬本是大秦翻盘的希望,但是轻信伪诏自杀属于愚忠蠢孝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扶苏继位的必然性公子扶苏宽厚仁爱,深受始皇帝喜爱。虽然施政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依法治国的大秦在统一六国的短时间内应该休养生息。所谓弓不能拉得太满,过刚易折。如果扶苏继位,刚好在一味强硬的苦秦政策下进行疏导和缓解,使得六国遗民可以从容过渡。最终成为大秦帝国的忠诚臣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

  • 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秦朝为何没有征伐河西、开拓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帝王征伐西域的原因,秦始皇时期跟西域有往来吗,秦始皇统一后的疆土

    眼界问题从夏商周三代王朝开始,统治和辐射范围就没有离开过黄河和长江流域。一直到西周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才让诸侯开枝散叶把诸侯国在全国铺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原来周王朝没有直接统治的区域。说白了,周王朝的分封有让诸侯国为王朝开疆拓土的目的。通常侯国周边基本都是胡人部落和猛兽,比如燕国、齐国、楚国、秦国等

  • 怎么理解易中天谈曹操时说: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易中天讲曹操小时候,易中天讲曹操一辈子最大遗憾,易中天说曹操的实力

    但为什么易中天评价曹操的时候,会说凡是孩子在童年显得很老实,长大成人后都没多大出息呢?孩子小时候显得老实沉默,在有些大人看来是乖巧懂事,表示的也挺喜欢,反倒是一些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会闹得大人心烦,从而对其不喜欢。殊不知,有远见者则据此判断孩子将来的“命运”。易中天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表述:“曹操幼年小

  • 千年来,三国墓被盗了个遍,唯独此人的墓,明明知道地方却不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唯一挖开的三国墓,三国还有几座墓没找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大墓

    公元220年,一代武圣关羽死在了敌人手中。之后,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关羽离世之后,他的首级被埋葬在洛阳,可身体却被安葬在当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

  • 老子太强大,儿子往往籍籍无名,关羽就是其中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中的老子有多强,历史上真实的老子,历史人物讲解老子

    关平,字不明,有人说其字是“坦之”,有人说其字是“定国”。在生活中,关平是关羽的助手,帮助其处理生活上的大小事务。在战争中,关平是关羽的副将。两人并肩合作,南征北战。在《三国演义》里,他们是养父子关系。但现实中,这两人却是亲父子。那么,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说关平。根据《三

  • 都知道孙权,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后宫,多数女人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孙权后宫没有争宠,孙权后宫有多少人,孙权的一生有几个皇后

    据记载,孙权长得方硕大口,目光精明,身体有些不协调,上身长下身短,留着长须。这个人心胸宽广,性格开朗,仁厚且果断,一直以侠义闻名。建安五年,孙策遭受埋伏,重伤至死,孙权只得继承父兄的基业。当初,曹操看到吴国的战船器械、军队整齐有序,不禁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所以,在赤壁大战后,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

  • 蒙恬手握重兵,为何到死都不敢举兵造反?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的武功有多高强,蒙恬历史上有多厉害,蒙恬打仗厉害不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将领,竟然没能善终。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的途中突然驾崩。都知道,太监赵高向来诡计多端。所以,他封锁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用秦始皇的名义来继续发号施令。之后,他暗中联系了丞相李斯,并与李斯达成了一致意见。于是,秦始皇的车驾继续向前行走,除了赵高和李

  • 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他秦末“第一英雄”称号,可能名不副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如何评价项羽这个历史人物,项羽一生事迹及评价

    今天,我们仅以项羽为例,从古至今关于项羽的评价分为褒贬两个论调,但我们无法评价这两种论调孰是孰非,站在不同的立场来看每个人的理解都无法同步。有人觉得,项羽入关前屠杀数十万秦卒造下杀孽,入关后火烧咸阳宫和秦陵,害死秦王子婴,这一系列做法都不是英雄所为。而且,项羽缺乏人格魅力,多疑乖张以至众叛亲离。所以

  •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还会三分天下建立蜀汉政权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没有诸葛亮刘备能三分天下吗,诸葛亮真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刘备如果没诸葛亮能成功吗

    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的惨样刘备从涿州起兵平黄巾叛乱开始,逐渐形成了刘、关、张的创始小团队。由于出身贫寒(除了一个皇叔的称谓啥也没有),所以在群雄并起的时刻只能如同走马灯一样更换依附的诸侯。刘备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寻找机会,刘备的足迹就遍布了幽州、青州、徐州、豫州等中原大地。

  • 一个连韩信都不敢轻视的大将军,没有他韩信对抗齐、燕很难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从未带过兵为什么能打胜仗,韩信大战齐燕完整视频,韩信实力最强时期有多强

    他是西汉柏人,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他的爷爷是李牧,即赵国名将。在六国并起的时候,李左车效力于赵王歇,曾经屡立战功,被封为广武君。曾经,他写过一本著名的兵书,名为《广武君略》,并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至理名言,被广为传颂。当年,他与韩信的对抗让其一战成名。在汉三年十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