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隆中对》战略中为什么没有考虑东吴背后出击的危险性?

《隆中对》战略中为什么没有考虑东吴背后出击的危险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77 更新时间:2024/1/19 21:05:25

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台的背景

刘备从河北起兵抗黄巾开始到客居荆州刘表,中间依附过多少诸侯?刘备也通过自己的宽仁敦厚乃至腹黑曾经试图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但是都失败了。中原的幽、青、徐、豫等州他都做了尝试,陶谦和曹操也曾给过他机会,陶谦让过徐州;曹操给过豫州(这也是刘豫州的来历)。但是刘备都没有成气候,要不是荆州刘表收留估计刘备都要去流浪要饭去了。也就是说刘备在投靠刘表前几乎是走投无路了,即便是刘表也没太重视他给了他新野县作为栖身之地。刘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

也就是说刘备此时早就穷途末路,曾经割据一方的雄心壮志在磨难之下渐渐远去。年过百半,身边依然是关张、赵云。所以他见到诸葛亮时优先考虑的是生存,至于站在大汉皇叔的位置上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过是他停留在口头上的政治口号罢了。所以即便他知道诸葛亮的《隆中对》在第二阶段“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过程有巨大的漏洞(东吴的威胁),但是他不在乎。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机会在乎,字曹操陈兵百万随时南下的生死存亡的时刻生存再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诸葛亮当时的想法推测

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战略大师。号称足不出户,便可三分天下。这个个人感觉有些夸张了,因为我们的主要印象来自《三国演义》的书或者影视剧。诸葛先生已经被神话的不行了,今天我们从另外一个职场的角度来推测一下诸葛先生当时的心里,纯粹一家之言不喜勿喷啊。

我们先来看一下建安十二年隆中对出台时天下姓氏图,如上图所示。其中曹操占据北方,盘踞雍凉的马超和辽东的公孙氏都不会是曹操的对手。北方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而孙权割据江东,依靠水师和长江天险对抗曹操;而荆州刘表、益州刘璋以及汉中张鲁在诸葛亮看来都属于先天不足,暗弱无能之辈,不能承担统一天下的重任。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其主不可守;刘璋暗弱……

俗话说: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更何况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他肯定有出世辅佐主公一展所学的强烈愿望。可别听他和刘备说的什么“淡泊名利,终老南阳”,其实都是借口。人才尤其是胸有锦绣的大才都是不甘寂寞的,更何况是群雄并起的大时代?所以诸葛亮对于天下英雄都是经过认真分析的:

首先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都不是英主,不值得辅佐。而东吴孙权首先文臣齐备,而且都是江东嫡系:谋臣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文臣:张昭、顾雍阚泽等等,设置连兄弟诸葛瑾都在东吴处。况且孙策留下话给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种情况内外都有人家江东嫡系,即使诸葛亮投靠过去也没有更好的位置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

再看曹操,即使郭嘉去世后文武还有荀彧、程昱、贾诩、司马懿都是高手。所以也没有诸葛亮的空间,即使勉强投效肯定也不能让对方言听计从(毕竟选择很多,不能听你一个人的)。正好刘备上门,谋臣没有正好符合诸葛亮的择主要求。所以诸葛亮再和刘备长篇大论《隆中对》时未尝没有打埋伏。也就是说先用最有可行性的三分天下计来吸引刘备,至于忽视东吴威胁两路出兵北伐的纯粹属于画大饼的长期愿景。所以说得非常含糊: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什么叫天下有变?诸葛亮没说。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对于现代职场应聘来说这是一种应聘技巧:小老板乐于给员工画大饼规划愿景目标,吸引员工在低薪状态下努力工作;而诸葛亮采用的是第二种,在未来领导面前既展示了真实的才华(天下三分的可行性),又展示了远期的愿景(忽略东吴威胁,不切实际的一统天下)。即使不可行,那时已经入职多年努力呗。PS:纯属胡猜,别当真。

小结:

依照刘备和诸葛亮的眼界不会发现不了《隆中对》中在北伐曹魏过程中,面临的东吴威胁的风险性。但是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漏洞。对于当时他们来说实力弱小,只能通过联合孙权被拒曹操这个生死大敌。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大秦帝国当时是否有能力征服亚欧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是怎么失去大秦的,大秦帝国有秦始皇吗,大秦帝国的秦始皇是哪一年死的

    大秦强悍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当中,属秦国立国不易。论惨烈程度只有八百年楚国可以匹敌。老秦人本来是为周王牧马的部落,由于护送周王东迁被册封诸侯。其实也只给了爵位,册封的土地根本就是被西戎占据当中。秦部落为了立国,多带先王血洒疆场。这才逐渐击败西戎,夺回被占据的土地。但是老秦人依旧不被东方各国认可

  • 曹操到底是“忠”是“奸”?可以说,他的一生英明全都被此人所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到底是忠是奸,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曹操和他的历史评价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人物里,曹操无疑是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有人说他是祸乱天下的奸臣,有人说他是匡扶朝政的豪杰,亦有人说他是企图篡汉的枭雄。一句“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让曹孟德成为了史上最“招黑”的政治家。而《观沧海》等慷慨名作,也赋予了他受万世景仰的资本。就笔者本人而言,曹操之所以声名不

  • 章邯输给项羽后选择追随他,为何在废丘不敌刘邦,却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章邯投降项羽的原因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於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原将军孰计之。”这段话是司马欣劝诫章邯说的,其意思是赵高一手遮天,如果手下的将军打仗赢了,必然会引起嫉妒;而如果战败,则会被追究讨伐不利的结果,这就意味着不管是战赢还是战败,其结果就一个,那就是死

  • 中国的四大美女中,为什么没有赵飞燕?本来有她,后来却被去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飞燕是四大美女吗,赵飞燕为啥没评为四大美女,绝世美女赵飞燕为何不属四大美女

    最早,中国古代有名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赵飞燕和杨玉环。甚至,在1909年的时候,沙俄探险者柯基洛夫在甘肃的西夏国黑水城遗址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中,画的也是王昭君、赵飞燕、班昭、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后来,赵飞燕的地位被貂蝉取代,这可能跟她的个人口碑有

  • 被称为困龙之地的邢台沙丘,为何让秦始皇之后的帝王绕道而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死于邢台沙丘,秦始皇沙丘传说,邢台沙丘为什么没有秦始皇

    根据当地县志记载:当地土壤属于沙质容易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虽然今天的沙丘遗址萧条破败是在普通不过的村庄,但在秦朝之前这里却是一个风水宝地。植物茂盛、动物频繁出没,是一个难得的休闲养生之地。所以从上古到秦朝,很多政权都曾经在此建有行宫。但是如此美好的地方却因三位帝王的悲惨遭遇,而被成为困龙之地。没有

  • 夷陵之战时蜀吴两国难得反目成仇,曹魏为何不趁机伐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夷陵之战蜀吴各死多少人,夷陵之战后蜀吴还打过吗,夷陵之战吴国为何不灭蜀

    夷陵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10月,也就是刘备出兵伐吴的前一年曹丕受禅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改元黄初,国号魏。曹丕在三国之中抢先登基,第一个称帝。公元221年4月汉中王刘备假惺惺的在群臣劝进下称帝,改元章武国号汉。同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率领大军出征。东征吴国刘备虽然打的是为二弟关羽

  • 扶苏、蒙恬本是大秦翻盘的希望,但是轻信伪诏自杀属于愚忠蠢孝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扶苏继位的必然性公子扶苏宽厚仁爱,深受始皇帝喜爱。虽然施政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依法治国的大秦在统一六国的短时间内应该休养生息。所谓弓不能拉得太满,过刚易折。如果扶苏继位,刚好在一味强硬的苦秦政策下进行疏导和缓解,使得六国遗民可以从容过渡。最终成为大秦帝国的忠诚臣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

  • 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秦朝为何没有征伐河西、开拓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帝王征伐西域的原因,秦始皇时期跟西域有往来吗,秦始皇统一后的疆土

    眼界问题从夏商周三代王朝开始,统治和辐射范围就没有离开过黄河和长江流域。一直到西周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才让诸侯开枝散叶把诸侯国在全国铺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原来周王朝没有直接统治的区域。说白了,周王朝的分封有让诸侯国为王朝开疆拓土的目的。通常侯国周边基本都是胡人部落和猛兽,比如燕国、齐国、楚国、秦国等

  • 怎么理解易中天谈曹操时说: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易中天讲曹操小时候,易中天讲曹操一辈子最大遗憾,易中天说曹操的实力

    但为什么易中天评价曹操的时候,会说凡是孩子在童年显得很老实,长大成人后都没多大出息呢?孩子小时候显得老实沉默,在有些大人看来是乖巧懂事,表示的也挺喜欢,反倒是一些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会闹得大人心烦,从而对其不喜欢。殊不知,有远见者则据此判断孩子将来的“命运”。易中天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表述:“曹操幼年小

  • 千年来,三国墓被盗了个遍,唯独此人的墓,明明知道地方却不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唯一挖开的三国墓,三国还有几座墓没找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大墓

    公元220年,一代武圣关羽死在了敌人手中。之后,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关羽离世之后,他的首级被埋葬在洛阳,可身体却被安葬在当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