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到底是“忠”是“奸”?可以说,他的一生英明全都被此人所害

曹操到底是“忠”是“奸”?可以说,他的一生英明全都被此人所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84 更新时间:2024/1/23 18:30:26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人物里,曹操无疑是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

有人说他是祸乱天下的奸臣,有人说他是匡扶朝政的豪杰,亦有人说他是企图篡汉的枭雄。一句“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让曹孟德成为了史上最“招黑”的政治家。而《观沧海》等慷慨名作,也赋予了他受万世景仰的资本。

就笔者本人而言,曹操之所以声名不佳,多半要“归功”于“拥蜀反魏”的《三国演义》。

该书的作者罗贯中先生以这种颇具主观色彩的架构,直接将曹操批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魁祸首。于是,随着《三国演义》的盛行,在未来数百年里诞生的戏曲、文学作品均沿用了这种框架,将曹操彻底打造成世人不齿的坏人。但实际上,曹操的形象在《三国演义》面世之前还算不错。

陈寿所撰的《三国志》里,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基调,那就是:魏国才是汉之正统。

从一个细节上,我们就能看出,陈寿先生对曹魏颇多褒扬。在《三国志》里,总共收录了十五卷的《蜀书》,二十卷的《吴书》,而《魏书》的部分足有《蜀书》的一倍,有三十卷。如果,不是倾向于曹魏,他是断然不会将该势力如此大书特书的。

此外,从对书中诸侯的称谓上,我们也能看出陈寿先生对曹操的尊敬。陈寿称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而只是管刘备孙权两人称作“先主”和“吴主”,这足以看出,在陈寿心中曹操的地位远高于后者。此外,还有他拥有称帝的合法性,以及所建立的曹魏属于汉之正统。

唐朝时期,李世民在远征高丽的过程中,有感于自己建立大唐盛世的经历,亲手为曹操写了一篇祭文:

“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

虽然,李世民此举,有借曹操替自己歌功颂德之嫌,但能被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给予这般待遇,足以说明曹操拥有流芳百世的资本。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国家纷乱的南北朝时期,时人对曹操的评价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当时,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就引用了大量让曹操声名扫地的负面内容。从这里我们能看到,但凡盛世,国家由强盛的统治者治理时,曹操的评价便偏向于正面。一旦国家运势衰微,面临内忧外患(像汉末一样)时,就会将曹操批判为图谋不轨的奸佞之徒。

例如:在北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时,北宋正值强势期。所以,在该书中,曹操的形象是非常正面的。整部《资治通鉴》,在讲起三国史时,都沿用了曹魏纪年。显然,司马光认为曹魏才是三国之中的主流,亦是继承了汉魂的正统。

然而,到了南宋时期,宋人对曹操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当时的南宋偏安一隅,这种际遇让宋人对蜀汉有了极高的代入感,以至于“尊蜀贬魏”的思想扶摇直上。在南宋名著《资治通鉴纲目》中,描写三国部分的内容开始采用蜀汉纪年。

到了元朝,汉人饱受蒙古统治者压制,所以,“反曹”情绪自然高涨。之后,这种情绪持续到罗贯中所处的明朝,已经成了思维定式,几乎没人肯为曹操“翻案”。此外,随着《三国演义》的普及,使曹操形象更加脸谱化。这种思维自南宋而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仍能看到不少贬低曹操的论调。

其实,最让曹操的形象“深入人心”的,还是盛行于乾隆之后的京剧。在京剧脸谱中,曹操的脸谱形象家喻户晓——白脸。毕竟,京剧是一种表演形式,所以,难免会将人物塑造的过分极端。例如:在京剧中,我们所看到的刘备形象是非常极端的治世明君,而曹操就是不折不扣的恶人。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满清统治者需要诸葛亮关羽这样的忠义之臣,不需要曹操这种妨碍中央集权的政治家。但实际上,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我们,不应该被这些时代的偏见左右。没有绝对的善恶,而曹操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若仅以“奸邪”或“忠义”将其盖棺论定,并不明智。

其实,时人对曹操的各种评价都是各自的观点,或者说是当时社会的形势所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评论。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对任何人的评价,都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世间根本没有完美之人,更何况身处乱世的曹操了。

此外,不管曹操是哪种形象,都不影响他英雄的一面。毕竟,在战乱的三国时代,曹操的确堪称一代枭雄。

参考资料: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三国志·魏书十七》、《三国志·魏书十七》】

更多文章

  • 章邯输给项羽后选择追随他,为何在废丘不敌刘邦,却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章邯投降项羽的原因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於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原将军孰计之。”这段话是司马欣劝诫章邯说的,其意思是赵高一手遮天,如果手下的将军打仗赢了,必然会引起嫉妒;而如果战败,则会被追究讨伐不利的结果,这就意味着不管是战赢还是战败,其结果就一个,那就是死

  • 中国的四大美女中,为什么没有赵飞燕?本来有她,后来却被去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飞燕是四大美女吗,赵飞燕为啥没评为四大美女,绝世美女赵飞燕为何不属四大美女

    最早,中国古代有名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赵飞燕和杨玉环。甚至,在1909年的时候,沙俄探险者柯基洛夫在甘肃的西夏国黑水城遗址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中,画的也是王昭君、赵飞燕、班昭、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后来,赵飞燕的地位被貂蝉取代,这可能跟她的个人口碑有

  • 被称为困龙之地的邢台沙丘,为何让秦始皇之后的帝王绕道而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死于邢台沙丘,秦始皇沙丘传说,邢台沙丘为什么没有秦始皇

    根据当地县志记载:当地土壤属于沙质容易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虽然今天的沙丘遗址萧条破败是在普通不过的村庄,但在秦朝之前这里却是一个风水宝地。植物茂盛、动物频繁出没,是一个难得的休闲养生之地。所以从上古到秦朝,很多政权都曾经在此建有行宫。但是如此美好的地方却因三位帝王的悲惨遭遇,而被成为困龙之地。没有

  • 夷陵之战时蜀吴两国难得反目成仇,曹魏为何不趁机伐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夷陵之战蜀吴各死多少人,夷陵之战后蜀吴还打过吗,夷陵之战吴国为何不灭蜀

    夷陵之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10月,也就是刘备出兵伐吴的前一年曹丕受禅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改元黄初,国号魏。曹丕在三国之中抢先登基,第一个称帝。公元221年4月汉中王刘备假惺惺的在群臣劝进下称帝,改元章武国号汉。同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率领大军出征。东征吴国刘备虽然打的是为二弟关羽

  • 扶苏、蒙恬本是大秦翻盘的希望,但是轻信伪诏自杀属于愚忠蠢孝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扶苏继位的必然性公子扶苏宽厚仁爱,深受始皇帝喜爱。虽然施政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依法治国的大秦在统一六国的短时间内应该休养生息。所谓弓不能拉得太满,过刚易折。如果扶苏继位,刚好在一味强硬的苦秦政策下进行疏导和缓解,使得六国遗民可以从容过渡。最终成为大秦帝国的忠诚臣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

  • 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秦朝为何没有征伐河西、开拓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帝王征伐西域的原因,秦始皇时期跟西域有往来吗,秦始皇统一后的疆土

    眼界问题从夏商周三代王朝开始,统治和辐射范围就没有离开过黄河和长江流域。一直到西周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才让诸侯开枝散叶把诸侯国在全国铺开。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原来周王朝没有直接统治的区域。说白了,周王朝的分封有让诸侯国为王朝开疆拓土的目的。通常侯国周边基本都是胡人部落和猛兽,比如燕国、齐国、楚国、秦国等

  • 怎么理解易中天谈曹操时说:小时候老实的孩子,长大后都没出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易中天讲曹操小时候,易中天讲曹操一辈子最大遗憾,易中天说曹操的实力

    但为什么易中天评价曹操的时候,会说凡是孩子在童年显得很老实,长大成人后都没多大出息呢?孩子小时候显得老实沉默,在有些大人看来是乖巧懂事,表示的也挺喜欢,反倒是一些调皮捣蛋的野孩子,会闹得大人心烦,从而对其不喜欢。殊不知,有远见者则据此判断孩子将来的“命运”。易中天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表述:“曹操幼年小

  • 千年来,三国墓被盗了个遍,唯独此人的墓,明明知道地方却不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唯一挖开的三国墓,三国还有几座墓没找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大墓

    公元220年,一代武圣关羽死在了敌人手中。之后,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关羽离世之后,他的首级被埋葬在洛阳,可身体却被安葬在当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

  • 老子太强大,儿子往往籍籍无名,关羽就是其中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中的老子有多强,历史上真实的老子,历史人物讲解老子

    关平,字不明,有人说其字是“坦之”,有人说其字是“定国”。在生活中,关平是关羽的助手,帮助其处理生活上的大小事务。在战争中,关平是关羽的副将。两人并肩合作,南征北战。在《三国演义》里,他们是养父子关系。但现实中,这两人却是亲父子。那么,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说一说关平。根据《三

  • 都知道孙权,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后宫,多数女人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孙权后宫没有争宠,孙权后宫有多少人,孙权的一生有几个皇后

    据记载,孙权长得方硕大口,目光精明,身体有些不协调,上身长下身短,留着长须。这个人心胸宽广,性格开朗,仁厚且果断,一直以侠义闻名。建安五年,孙策遭受埋伏,重伤至死,孙权只得继承父兄的基业。当初,曹操看到吴国的战船器械、军队整齐有序,不禁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所以,在赤壁大战后,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