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之时,魏国与蜀国的兵力相差很大的,蜀国的国力仅为魏国的三分之一。诸葛亮出师北伐,战线绵延一千里。蜀道难!难以上青天!由李白著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知道,蜀国的地理环境有多么恶劣。这样崎岖的山路,北伐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且路途有那么遥远。
从开局我们就非常清楚,一个是以逸待劳,一个是千里奔袭。本身蜀军就处于很大的劣势,也正是因为战线拉的太长,几次北伐都是因为缺粮,这是他们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司马懿与诸葛亮能力差不多,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他们的基础条件相差太多了,这样诸葛亮是非常被动的,毕竟对方非常了解自己的。坚守不占让蜀军无可奈何!
期间他们有过几次交战,司马懿以全败收场,其中有一次还差点被火烧死。足以证明诸葛亮的智慧在司马懿之上。不过这样也太片面了,马谡失街亭之时司马懿已经看出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抓住诸葛亮,是为了不让自己锋芒毕露,这样朝廷会对她下手的,对他以后是只有坏处,没有一点好处,正是由诸葛亮这个大敌在,他才能被委以重任。
其实两个人是旗鼓相当的。若是非得分个高下,只能说诸葛亮比司马懿稍微强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最初的诸葛亮帮助一穷二白的刘备三分天下,三国中或许只有诸葛亮一人能做到了。当初的司马懿只能在家吟诗,即使他出去辅助曹操也不会有太大的建树,毕竟曹操身边的谋士那么多,根本没有司马懿发挥的机会,只能说英雄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