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相差甚远,小说不能当历史看

真实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相差甚远,小说不能当历史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6 更新时间:2024/2/9 2:05:13

宋江起义,发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当时北宋的政治已经败坏。宋徽宗只知道舞文弄墨,嬉戏游玩,对治理国家却一窍不通。围绕在宋徽宗身边的,有蔡京、童贯梁师成、杨戬、李彦、王黼朱勔高俅等人,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权,为虎作伥,使得民不聊生。到了宋徽宗后期,全国开始爆发地区性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当时还有一场规模较大的起义,为方腊起义,被写入了《水浒传》之中。除了宋江起义,方腊起义之外,其他地区还有许多的起义,这些起义都被纳入到了《水浒传》的系统。

从地点上来说,《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宋江起义的根据地,梁山泊的好汉们还在这里击败了高俅带领的大军。事实却并非如此。宋江起义活动的地区包括苏北、山东和河北一带,《宋史·徽宗本纪》记载:“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讨之。”但是他们却是流动作战,并无根据地。

宋江起义线路

梁山泊在宋代被称为梁山泊又称梁山泺,原本是一个很小的湖泊。宋神宗时期,黄河决口,河水就在此冲刷出一个八百里湖泊。而当时有许多“盗贼”便以梁山泺作为活动据点,《宋史·许几传》云:“梁山泺多盗,皆渔者窟穴。”

在任谅提点京东刑狱期间,对这里的盗贼进行了肃清,使得盗贼“迹无所容”。宋江起义期间,杨戬镇守京东一带,在梁山泊“括废隄、弃堰、荒山”,也就是对梁山泊进行“围湖造田”,进行经济建设。可见,宋江起义虽然波及到了山东,但是却并非以梁山泊作为根据地。

再来看规模。《水浒传》中宋江起义军一共有108好汉,而正史却记载为三十六人。《宋史·侯蒙传》提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宋江在战役淮南过程中,不断遭到周边县城的阻击,损失惨重。其中沐阳一战对宋江打击很大,而当时沐阳县尉仅用弓手就击败了宋江,当时沐阳县所有的弓手也就80人。此战,宋江军损失20人。宋江起义不止36人,这里的36人是比较重要的人物。不过总体而言,规模也非常小。

有关宋江起义的早期野史、小说、杂记也认为宋江集团就是三十六将,不过具体哪三十六人,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宋末年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首次把三十六将的名字和名号写了出来,但是仔细研究发现,这三十六将似乎不是来自于宋江起义,而是来自于太行山一带。

三十六将中,明确提到太行的有五处,如卢俊义赞是:“风尘太行,皮毛终坏。”燕青赞是“太行春色,有一丈青。”张横赞:“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戴宗赞:“汝何行之,敢离太行。”穆横赞为:“出没太行,茫无畔岸。”可见,南宋时期的三十六将是来自于太行山一带的“起义”系统,后来以“张冠李戴”的方式转移给了宋江系统。

之后出现的《大宋宜和遗事》就是《水浒传》的前身,该话本将梁山泊故事和、宋江起义故事和太行山人物进行了融合。其中写道“且说那晁盖八人劫了蔡太师的生日礼物,不是寻常小可公事,不免邀得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落草为寇。”此处,就将太行山和梁山泊混为一谈了。

受到民间传说和话本的影响,元朝时期的文人们很多都认为宋江起义出现在梁山泊一带了。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有“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巨野、金乡,北靠青、济、兖、郓,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数百只战船,三十六座宴台楼,聚得百万军马粮草。”明朝时期,地方志也将梁山泊确认为宋江起义的地点,如《山东通志》云:“梁山泺在东平州西五十里。宋南渡时宋江为寇,尝结寨于此,中有黑风洞。”

在《水浒传》中,宋江以接受“招安”的方式结束了起义,但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当时的大臣侯蒙曾提出过对宋江进行招安,他上书写到“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但是侯蒙还未正式实施招安,自己就去世了,于是招安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宋江起义规模虽然比较小,但是靠近北宋统治核心区域,影响很大。宋江在沐阳一败后,就在海上打劫船只,“宋江掠至海,趋海岸,劫巨舰十数。”宋江的目的,可能是乘船逃离海岸,寻找一处海岛安身,如此就相对安全了。不过当时海州(连云港)知州“募死士千人,距十数里,大张旗帜,诱之使战。密伏壮士匿海旁,约候兵合,即焚其舟。舟既焚,贼大恐,无复斗志。伏兵乘之,江乃降”

可见,宋江不是选择的主动接受“招安”,而是在失败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两者差别很大。《水浒传》中说宋江等人在梁山泊击败了高俅的大军,实际上高俅并未带领军队和宋江交战,对付宋江的主要是张叔夜。南宋徐梦萃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张叔夜,字嵇仲,开封人,侍中徐国公耆之后,通经史,善属文,习兵法,长于诗咏,有文武大材。后起知海州,破群盗宋江有功。”

"张叔夜题名碑"石刻

宋江投降后,就加入了宋朝军队,一起出征方腊。《三朝北盟会编》提及:“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往讨之”。宋江的最后结局和小说写的是大同小异,如《东都事略》记载:“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清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也就是宋朝平定方腊起义后,兔死狗烹,宋江也被处死了。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一个文官,并且时时刻刻想到“招安”,表现了一种“忠君”思想,这是后来改造的。史料中并未提到宋江是一个书生,他活动在东南沿海,多在海上、河道上转移,应该是商人出生。历史上由商人发动农民起义的很多,例如黄巢就是一个贩卖私盐的商人。

宋江起义流传很广,一方面是因为其活动地区靠近东京开封,对当时的文化精英们带来了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们投降了,其起义的成员成为了北宋的官员,他们的事迹就在开封等城市的大街小巷流传开了,逐渐演变为了话本、小说。在这个过程中,故事也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说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义虽然不是真实的,但是却更加深刻。所谓“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水浒传》将当时流传的农民起义故事都汇入宋江起义的故事中,使其成为了北宋农民起义的一个代表。《水浒传》又将主要的人物进行了描写,突出其个性,甚至改造其身份。《水浒传》是文人写的,表现了文人对农民起义军的赞扬,对“官逼民反”的憎恨,同时也将自己的“忠孝”思想融入其中,并最终失败,让人无比惋惜。

更多文章

  • 为何明朝土木堡之变中元气大伤,朝廷依然没有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影响,土木堡之变王振是背黑锅吗,朱瞻基土木堡之变

    华夏文明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大一统概念早就深入国人骨髓。明朝作为封建王朝倒数第二个王朝中央集权制已经非常成熟,不会因为风吹草动就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再说明朝分封的藩王经过明成祖的调整早就没有了军政权力,更不会在土木堡之变后捣乱。而土木堡之变发生时明朝才过了不足百年,还没有到社会矛盾激化、腐朽不堪的阶段

  • 明朝没有收复西域有损失吗?大明王朝为何不在强盛时收回西域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为什么不去征服西域,明朝为啥没有收复西域,为什么明朝不收复西域边疆

    作为大一统王朝明朝中后期明显缺乏成色,乌斯藏、朵甘卫、奴儿干都司的丧失使大明蜷缩在两京十三省的狭窄区域。如果从大局观上来说,偏激一点说明朝中后期帝王的全局视野甚至不如弱宋。北宋尚且懂得通过河湟开边建立陇右都护府来收取赋税、训练战马,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对抗辽国和西夏。虽然陇右因为反复和金国入侵导致

  • 宋诗120首精选:以理入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经典宋诗100首,宋诗三十首,宋诗著名30句

    1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2柳开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3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 辽东争夺战:后金攻城掠地,明朝一错再错,东北边防体系趋于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辽东抵御后金的策略,后金第三次入关详情

    一,开原、铁岭陷落,叶赫灭亡早在萨尔浒战役之前,努尔哈赤就攻陷了抚顺和清河堡,拉开了辽东争夺战的序幕。1619年,明朝调集重兵进攻赫图阿拉,结果惨败而归,此战为萨尔浒之战。此后,明朝再也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于是努尔哈赤大规模在辽东攻城略地,辽东的争夺战也就全面爆发了。萨尔浒之战后,辽东的百姓人心惶惶

  • 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领先于西方的朝代,元朝的科技有多发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是最强的朝代吗,元朝的文明成就,元朝有什么科技成果

    中国的传统科技主要以天文、医学、农学和数学为代表,本文就主要从这四大方面来简单介绍元朝科技的发展状况。在天文历法方面,元朝之前的宋金两代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元朝初期主要沿用金国的大明历,这种历法年代长久,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南宋的历法十分先进,已经将一回归年的时间精确到了365.2425天,但

  •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昏君最多?原来明朝是昏君扎推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皇帝每隔一辈都是昏君,以前的明朝有几个昏君,明朝历史上有哪些昏君

    首先,先把古代的君主分为明君、庸君、昏君、虚君四种,明君不仅在行为准则上比较符合基本道德伦理,还要对国家要有重大的贡献。而庸君则是政绩比较平凡,没有大的政治过错,也没有大的功绩。虚君就是没有掌握实权,他们的功过不做评价。而这里的昏君包括暴君。从秦朝以来,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有汉朝(前202——220)

  • 参加靖难之役的精锐“朵颜三卫”如果彻底归附了明王朝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朵颜三卫与清兵的关系,朱棣收买朵颜三卫,靖难朵颜三卫有多少兵力

    靖难之役朵颜三卫从属变更明朝的藩王格局中,北方诸王因为封地贴近边境防和防范蒙古的原因所以军队编制都大。封地在大宁的朱权实力最为强大,朵颜三卫就从属于宁王。历史记载宁王的实力:“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这样的实力都可以独立建国了,可见宁王实力之强。当燕王朱棣想

  • 什么是世界性帝国?大明王朝算是世界性帝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明帝国讲的是什么,大明帝国vs俄罗斯帝国,大明王朝经历了哪些改革

    如果按照明朝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代来看似乎只有奥斯曼帝国可以与之匹敌。曾经强悍以是的帖木儿帝国、金帐汗国以及波兰-立陶宛都已经雨打风吹去,横跨亚欧的沙俄和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西欧诸国逐渐强大。下面我们从明朝版图、财富总量、人口、航海能力以及军队战斗力等各个因素做下一评测。版图面积、人口和热兵器的领先程

  • 北宋有一次消灭西夏的机会,可惜无能的皇帝未能成功把握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打败西夏的原因,北宋如果灭了西夏,北宋灭西夏有什么后果

    实际上,北宋曾经出现过一次灭夏而统一河西的最佳机会,但是因为北宋皇帝和将领的无能,导致这次千载难遇的机遇很快就丧失了。这次机会出现于宋朝最强盛的早期,当时的皇帝正是宋太宗。那么为什么宋朝未能实现收复西北呢?我们从历史中来发现答案。881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为李,册封为定

  • 明十三陵有多好?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这里?看完地形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十三陵中有哪三个,明十三陵有哪三个皇帝没进去,明十三陵哪个皇帝最厉害

    13陵坐落在现在的北京市昌平区,那里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一个小盆地,陵区周围有群山环抱,中部是平原,有小河流蜿蜒曲折而过,那里一共埋葬了13个皇帝、23个皇后、2个太子、30多个妃嫔和2个太监。第一个被埋葬在13陵中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最后一个被葬入十三陵的崇祯,这经过了230年,著名的《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