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十三陵有多好?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这里?看完地形才知道!

明十三陵有多好?为何明朝13位皇帝都要葬这里?看完地形才知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4/1/28 22:50:08

13陵坐落在现在的北京市昌平区,那里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一个小盆地,陵区周围有群山环抱,中部是平原,有小河流蜿蜒曲折而过,那里一共埋葬了13个皇帝、23个皇后、2个太子、30多个妃嫔和2个太监。

第一个被埋葬在13陵中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最后一个被葬入十三陵的崇祯,这经过了230年,著名的《永乐大典》也被埋葬于13陵中,但是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它具体在那一座陵寝中,除了思陵以外,其他的全部没有被盗过。

公元1409年,成祖朱棣找到了一个来自江西的风水师,让他为自己寻得一块吉祥的墓地,最终选址落在了昌平境内,朱棣亲自勘探后,将其封为“天寿山”,此后的12位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他们在确定具体的地址时,都会寻求风水师的建议。

那里的十三座皇陵虽然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依山而筑的,分别建在了东、西和北三面山麓上,体系完整、规模庞大,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皇陵建筑群,面积超过了40平方公里。

明朝的术士们认为,十三陵所在的地区,是“风水宝地”,陵寝前6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小山,东边的山被称作青龙,西边的山被称为白虎,符合四灵方位格局,从风水的角度来看,明成祖朱棣册封的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群山环抱,视野平坦开阔,草木繁盛,生机盎然,是天造地设的皇陵土地。

13陵从选址到设计规划,都重视了建筑和自然的统一,让建筑和植被、河流、山势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一种“天造地设”的境界,也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点的一种实践,13陵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内部又可以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小单位,陵寝和陵寝之间至少隔半公里。

最多的有8公里,除了思陵以外,其他的皇陵均分布于长陵左右,从卫星图上看,呈现出扇形,其实不光中国人盛赞这块陵地,就连英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埃德蒙培根也对明13陵有着高度的评价:整个山谷都用来纪念死去的君,气势是多么的壮丽。

而为13陵选址的风水师廖均卿也是出身名门,他是唐朝著名的风水大师廖三传的后人,他们一家居住在兴国县,给周围的人看风水,在被朝廷选中之前,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

朱棣称帝后的第二年改元为永乐,永乐5年,他唯一的皇后氏病故,朱棣下旨,让吏部尚书赵羾卜来选择陵地。

在古代,不管是皇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风水忌讳莫深,所以为皇后选陵地并不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以后皇帝还要和皇后合葬,他们还认为这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吏部尚书苦想了几天,又翻看了很多关于风水学说的古代书籍,最终把目光落在了廖三传的后人,也就是廖均卿这一族上,于是他便建议朱棣派人前去江西。

古时候的交通远没有现在那么便利,在皇后因病去世后的第5个月,朝廷找到了风水先生,他立刻就去了北京选择地址,走了好几个月才到达,他先后查勘了燕台驿、又查勘了玉泉山,但觉得都不是很好,便去了南京。

2个月以后,他第二次到北京选择陵地,在游览完了各地之后,他来到了黄土山,也就是后来的天寿山,看中了这块宝地。

那一年的廖均卿已经50岁了,他为了朱棣清楚地报告情况,还绘制了风水图,这个图是按照实际的地势绘制的,上边标注了陵寝具体位置,青龙白虎等山脉在哪里,以及水的走势,水口的位置等,在用了2天时间画完了图纸以后。

他还写了《朝献山图表章》,呈给了朱棣,用字对图进行了解释,表明那里的地形既符合天上的星宿布局,又符合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将陵寝建在那里,明朝会明君圣主代代出,难怪明朝13位皇帝都喜欢葬这里。

永乐皇帝听了以后非常高兴,他赐给了廖均卿300吊钱,五十斤鱼和五十斤肉,还有若干的衣服和白米,廖均卿之前只是个乡下人,一下得到了皇帝这么多的赏赐,顿时感到受宠若惊。

公元1409年,永乐皇帝在廖均卿的建议下,两次查勘了黄土山,他决定在这里为徐皇后和自己修建陵园,在选定了这块宝地以后,风水先生等人并没有停歇,而是继续为皇家寻找其他备用的风水宝地,石门驿、辛家庄、龙泉、洪罗山等地,都有过他们的足迹。

廖均卿先是被永乐皇帝封为一个小官,后来又数次擢升,从一介平民到皇帝面前的红人,廖均卿用不到3年的时间,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

但是他对于在朝为官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以上有老母,下有五子尚未婚配为由,辞官回乡,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作为一个风水先生,他肯定是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的。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一个决定,让明朝沿海地区乱了几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在明末可以挽救明朝吗,朱元璋的明朝历程,朱元璋怎么巩固明朝

    其实,记载当时抗倭的文字,除了正史外,明人采九德的《倭变事略》一直为史学者所重视。这其中,记录的是嘉靖年间浙江海盐县受到倭寇侵扰的事情,这段时间正是倭寇肆虐的高峰期。然而,多数人会从“倭寇”一词,简单的认为就是日本人。但事实上,在嘉靖年间,这些人的身份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对此,《明史》也从不避讳这一点

  • 北宋徭役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的时代,徭役依然摆脱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一,以厢代役:百姓的负担大幅度减轻在唐朝前期,唐朝政府结合北朝的赋税制度,推行了“租庸调制”,其中庸就是允许百姓“以钱代役”。由于“以钱代役”的价格很高,普通百姓还是无法免去徭役。唐朝后期,推行了两税法,将主要的赋税、徭役统一为两次征收,主要征收钱财为主。然而,这并不代表百姓可以免去徭役了,唐朝中央

  • 苻坚和朱元璋性格差异很大,作为帝王谁更适合管理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苻坚朱元璋对比,苻坚性格,朱元璋玩转帝王之术

    苻坚和朱元璋两人的性格差异非常明显:苻坚仁义、冲动,前者让其迅速平定北方;后者让庞大的前秦土崩瓦解。朱元璋坚毅、冷酷,但是大局观稍差。大明王朝平定天下后屠戮功臣不但丢失了人心,还让燕王朱棣轻松夺取了天下。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让朱元璋做出了关闭海外贸易的禁海政策,这个错误流毒百年让领先了数千年的中

  • 朱元璋给地主家放牛时偷吃了牛,为何把牛尾巴塞到石头缝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放牛吃牛尾,关于朱元璋放牛的故事,朱元璋在地主家放牛把牛犊吃了

    等到放牛娃朱重八气喘吁吁地跑去汇报此事的时候,刘德惊掉了下巴。牛钻到石头缝里了,真可谓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但是刘德很快发现了朱重八、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嘴角上的油渍,以及身上那股腥气味,顿时就明白了这帮熊孩子感情是把自己的牛杀了吃了。刘德怒上心头,揪起朱重八就是一顿毒打。要知道这牛在古代那是重要生

  • 朱元璋虽然大肆杀虐,我们可以说他是过河拆桥,但不能说忘恩负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过河拆桥,朱元璋杀伐果断对吗,朱元璋除了杀人外有什么历史功绩

    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他从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多的苦,我们可以用苦尽甘来这个成语来形容朱元璋的一生。因为当时战乱不断,各种条件都非常的落后,而朱元璋的家乡也非常的贫苦,他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他的长兄,都在一个月之内相继去世。更悲惨的是朱元璋没有钱让他们落叶归根,也就是说当时的朱元璋连安葬他们的钱都没有,或许

  • 明朝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幕:被蒙古俺答汗逼迫缴纳60年的保护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史上最耻辱的一次,明朝历史上最屈辱的战斗,明朝最悲惨的战争

    一,谁敢说收复河套谁就死1455年,一带草原天骄也先去世,瓦剌(卫拉特蒙古)从此进入了200年的衰落历史。明朝似乎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但是瓦剌衰落后,其鞑靼(漠南蒙古)又兴起了。1465年,鞑靼占据了河套地区,从此整个明朝的北方就暴露在了蒙古的铁骑之下。明朝虽然多次派军讨伐,但是都无济于事。此后,草

  • 李善长是何人?他的地位还要高于刘伯温,他和朱元璋又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善长感叹朱元璋和刘伯温聪明,李善长跟朱元璋说刘伯温,历史上李善长真的敢骂朱元璋吗

    朱元璋他个人也许并没有过于出众的智慧和才能,但是他有雇佣别人的头脑。朱元璋有很多谋士们,一些不出名的暂且不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刘伯温和李善长了。李善长的身世也算是殷实,是我们今天安徽定远的一个地主家,想必百万银两还是有的。李善长是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加入朱元璋集团的,说来也巧,在当地人看来李善长

  • 元朝科举制:因蒙古贵族的阻拦而无法复兴,但影响了明清6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科举制度研究,元朝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元朝科举制为什么停考

    一,蒙古科举的尝试蒙古汗国建立后,其国家的官僚基本来源于以黄金家族为核心的贵族,他们具有世袭特权。这说明,蒙古汗国初期还停留在贵族政治时代,类似于中原的夏商周。随着蒙古的扩张,帝国统治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加入统治阶层,于是蒙古的选官制度开始发生了改变。首先,蒙古贵族的世袭特权依然存在,但

  • 宇文化及:逼死了隋炀帝杨广又抢占其皇后,临终遗言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广是怎样死的,杨广临死前说的诗,关于杨广的历史资料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被后世称为大奸臣的人,他身为隋炀帝的臣子却胡作非为,不仅没有好好辅佐隋炀帝,还干脆杀了他,又霸占了皇后,临终前更是留下一句话,成为了千古名言。那么,他到底是谁?又做了什么呢?宇文化及家世显赫,权倾朝野更谋权篡位这位杀了隋炀帝杨广,还玷污了当朝皇后的大奸臣,叫做宇文化及。宇文家

  • 尼姑状告和尚非礼,朱棣闻了一下尼姑,冷笑道:立即将她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为何抓捕尼姑,朱棣为什么要大量捕捉尼姑,朱棣为什么会杀尼姑

    因此,朱棣残暴的杀戮并不能掩盖他一生的辉煌功绩。也正因为朱棣的皇位得来不正,所以他在做了皇帝之后,不遗余力地治理大明,让其往强盛的方向迈进。古代的国策,几乎都是以农为本,因此百姓们的收成就显得极为重要。话说这一年开春,朱棣便带着几名侍卫微服私访,到民间去视察百姓们的农耕情况。将近中午时,朱棣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