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算不上腥风血雨也绝对称得上“刀光剑影”。
当了有快四十年太子的胤礽并没有如明朝太子朱标那般的如沐春风,在兄弟和臣子中都有很高的威望。反而要比他小上好几岁的八皇子胤禩,却以着自己的贤明,在兄弟和大臣中颇受好评。年纪仅仅18岁,就踏上战场的大皇子胤禔战功赫赫,更因为自己是皇长子的身份,对这个嫡长子的胤礽处处不服。本来是手足的兄弟,现在却处处算计,晚年的康熙本来已经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享受着儿孙的供奉,但是他却要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为这些不省心的儿子们。
自己给他们留下了大清江山,但是能坐的皇位却只有一个。
参与到夺嫡之争中的皇子就有9位,但是能够洞悉看清一切的皇子,恐怕就只有这一位称作“闲人”的阿哥。康熙晚年性格急躁而患得患失,这似乎是人生大限越来越近的一种心里落差吧。汉武帝的晚年,孙权的晚年,朱元璋的晚年似乎都没有逃过去。所以他的晚年圈禁了三个自己的亲儿子,凌迟处死了张明德。或许每一个老人的晚年需要的是更多有质量的陪伴。
皇子被圈大多因为缺失了情感多了利益
大皇子胤禔被圈禁为什么?因为他魇镇太子,甚至要杀掉太子。太子被圈禁为什么?因为他窥视康熙,年幼的弟弟重病,康熙十分心急,他却和没事儿人一样,第二次被废前居然要策划逼宫。皇八子胤禩为什么被圈禁?因为他结党营私威胁皇权,还要找张明德算命说“将来必大贵”。在康熙眼里张明德可是要蛊惑大皇子暗杀太子的歹人啊。老十三为什么忽然被圈两年不被重用,甚至被康熙骂表面谨慎好学,实际不忠不孝?老十三本来是康熙为太子选的好辅助,可惜他却没有当好这个差事,或许也为老四胤禛做了挡箭牌。
老四洞若观火,看清了自己的路和登基的路
老四在八阿哥胤禩笼络人心的时候,他却在实地考察。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时候,老四却对康熙十分孝敬。康熙四十七年,刚刚批评老四性格寡淡,不适合封亲王的康熙,一年后却封老四为雍亲王。可见老四这一年中真正看清了,也真正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夺嫡之路。心要有天下百姓,人要有容人之量。首先清楚自己定位是儿子,是兄弟,也皇子,是将来的领导者。所以四阿哥胤禛自诩“天下第一闲人”,他和康熙父子和睦,和兄弟甚至和对手老八都有着不错的关系。不管真心与否,他得到了康熙的认可,成为众人中的不可能,却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