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为什么那么宠信荣禄,有两则野史流传,其可信度有多高

慈禧为什么那么宠信荣禄,有两则野史流传,其可信度有多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4 更新时间:2024/1/9 9:38:25

只是,清朝历来对八旗女子有着极严苛的制度,那就是要参加选秀女。也就是八旗女子先得由着皇帝挑,挑剩下的才能放出宫嫁人。

(慈禧剧照)

慈禧在17岁这年,也坐了驴车,到宫里参加选秀女。

慈禧是渴望能“一入宫门深似海”的,那不光会让她一朝成为人上人,还能令她的家族荣耀显贵甚至飞黄腾达。

果然,凭着过人的姿色,慈禧被咸丰帝一眼相中,并被赐为兰贵人。

既然做了皇帝的女人,荣禄便只能成为“心上人”了。

咸丰帝去世后,慈禧凭着过人的手段夺取政权,荣禄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成了慈禧一刻也不能离的心腹大臣。

除了这桩野史,还有一桩就更离谱了。

光绪六年,慈禧身体有恙,御医们亦不知何病,都束手无策。

后来还是李鸿章举荐了名医入宫,才算把慈禧的病给治好了。

那么,慈禧究竟害了什么病呢?

据名医诊断是“小产血崩,经水淋漓”。

慈禧太后27岁就守寡,为何40多岁还小产呢?

也正在此时,荣禄突然辞官,且慈禧还允了。

人们便疑心慈禧小产,荣禄脱不了干系。之所以辞官,不过是为了避嫌罢了。

这都是野史,其实并不足信,为什么这样说呢?

(荣禄剧照)

要知道荣禄和慈禧虽年岁相仿,但荣禄是上三旗之正白旗人,而慈禧是下五旗之镶蓝旗人,他们一个出身尊崇,家世显赫,另一个出身寒微,偏父亲在任上又犯错革职,家境因此非常艰难。

所以,二人是很难有交集的机会的。

那么,荣禄凭什么得到慈禧的重用呢?

一、荣禄在辛酉政变中助慈禧垂帘听政。

从辈分上来说,荣禄是慈禧的内侄。

在慈禧掌权之前,荣禄虽靠着“祖荫”入仕,但在官场上混得并不如意,和慈禧更没有交集。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进了京城。

咸丰帝顾不得抵御外敌,仓皇带了嫔妃们逃到了热河,这其中自然有正得宠的慈禧。

一路上,身为侍卫的荣禄鞍前马后,既保证咸丰帝和慈禧的安全,又把他们侍奉得很是满意。

荣禄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咸丰帝的夸赞,也给慈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咸丰帝去世前,为了让年幼的同治帝坐稳皇位,他为同治帝找了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又分别给了慈安太后和同治帝一枚印章,由于同治帝年幼,同治的印章便由慈禧代为掌管。

咸丰帝这样做,一是让权力平衡,二是互相牵制。

只是,咸丰帝驾崩后,肃顺等人便咄咄逼人,想要架空两宫太后。

荣禄便多次建议慈禧先发制人,夺取政权。

在荣禄的帮助下,慈禧联合远在京城的小叔子奕訢顺利发动了辛酉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政权。

在慈禧回京的路上,荣禄护驾左右。回京后,又四处活动,组织大臣们联名上疏,请求慈禧垂帘听政,让慈禧顺理成章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垂帘听政)

二、同治帝驾崩后,荣禄为慈禧出谋划策,让慈禧成功二次垂帘听政。

同治帝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再加上朝臣们也都不希望慈禧继续掌权,便建议从宗室中寻找成年有才的子弟继承皇位。

慈禧却一心想立醇亲王奕譞的孙子载湉为帝。

慈禧之所以要选载湉,一是因为载湉年幼,容易控制;二是载湉是亲妹妹婉贞所生,是亲外甥,立他为帝,家族会因此更加荣耀。

但是,慈禧的想法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慈禧为此颇为犯难,荣禄于是给慈禧出主意,让把载湉过继给同治帝,这样她就能继续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了。

慈禧依计行事,加上荣禄的活动,慈禧心想事成,继续把持朝政。

(光绪帝剧照)

三、在帝后之争中,荣禄始终忠于慈禧。

戊戌变法时,虽说慈禧已经还政于光绪帝,但大事小事,光绪在拍板前,都需要先向她汇报,无疑慈禧这很有些“太上皇”的做法,而光绪帝也因此在权力上颇受掣肘。

为了能帮助光绪帝夺回政权,维新党人找到操练北洋新军的袁世凯,希望他能兵围圆明园,逼迫慈禧放权。

谁知袁世凯却向荣禄泄密,而荣禄又连夜赶回北京,向慈禧汇报了此事。

于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不仅囚禁了光绪帝,还对维新人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在荣禄等人的跪求下,慈禧再一次垂帘听政。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荣禄,慈禧能不能实现垂帘听政的愿望,还不一定。

正因为荣禄在慈禧垂帘听政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慈禧才几次三番化险为夷,最终实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统治权。

那么这样的人,慈禧能不对他另眼相看吗?

(参考史料:《清史稿》《慈禧秘史》等)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员跪见皇帝,为何要甩两下袖子?原因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皇帝为什么要甩两下袖子,清朝官员下跪为什么要拍袖子再跪,清朝大臣见皇帝礼仪

    因为不论什么环境下,他们都得骑马去外面打猎,把箭射箭更是下意识的动作,这就要求他们的衣服设计一定得使他们做起这套动作来十分的方便,所以他们的服装和汉人相比起来还是特别的。这特别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袖口设计。明代以前的游牧民族他们衣服的袖口都属于箭袖,看名字就知道和使箭大有关系。但也有叫窄袖的,从这我们就

  • 红楼梦:贾府与邢家、尤家和秦家联姻,给国公府丢脸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红楼梦邢家,邢家和尤家通婚,红楼梦尤氏和贾家关系

    贾家是赫赫有名的公爵府,可是贾家娶了三个小官之女。为什么呢? 邢夫人和尤氏是填房,嫁进贾府,也算是门当户对。 侯门公府的姑娘都不会给人当填房。因此娶填房只能在低自己很多的人家求娶。贾赦和贾珍都有了儿子,因此谁嫁进来,谁就是当后妈。后妈不好当。门当户对的姑娘,谁都不会来当后妈。邢夫人应该也是官宦之家的

  •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60年代才公开?因为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曾国藩李秀成事件真相,李秀成和曾国藩的关系,曾国藩为什么要杀掉李秀成

    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都自身的弱点,而且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行,才能成功。所以,做有些大事不需要自己一个埋头苦做,可以选择和他人合作,然后进行优势互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除了洪秀全之外,有很多有能力的人物,而李秀成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这群人中,算得上是难得不被蝇头小利就迷

  • 姐姐是大清皇后,外甥是大清天子,她嫁入豪门,却被雍正杀光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死后最惨的妃子,雍正皇帝是被他女儿所杀吗,雍正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不熟悉清史的读者,可能对孝恭仁皇后这个称呼并不知晓,但如果说起她另外一个称谓,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妃,即雍正皇帝的生母。以此来看,这乌雅氏的来头可不小,姐姐是大清皇后,外甥是大清天子雍正帝,当然这都是后话了,不过,这乌雅氏的出身却非常一般。根据清史资料对孝恭仁皇后出身的记载,乌

  • 故事:南宋奇事,更夫巡夜的惊魂遭遇?尾随观察他发现怪人竟然最终回到棺材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代的志怪故事,北宋年间鬼故事,宋代悬疑故事大全

    更夫绍兴年间,武林城钱塘门里面有座更楼,供值班的更夫们歇脚、住宿。这一月,轮到更夫任三值班,他原本就是一个光棍,索性就吃住都在更楼里。夏天的夜晚,天气闷热,人们往往很晚才睡着,所以,前半夜,任三也不大打更,以免扰人清梦。每天晚上,二更时分,当任三巡逻路过小庙的时候,总会看见一个人从庙中踉踉跄跄地快步

  • 朱祁钰如果狠心对朱祁镇下手,朱祁钰的结局会不会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祁钰和朱祁镇的关系,朱祁镇回来后怎么处理的朱祁钰,明朝朱祁镇朱祁钰

    明英宗朱祁镇的皇帝经历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曾两次当上皇帝,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朱祁镇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没有来得及将朱祁镇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朱祁镇年幼登基,对身边的太监格外信任,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毫无作战经验的朱祁镇御驾亲征,将明朝的50万精锐大军损失殆尽,甚至自己都被瓦剌俘虏了,还导致北京

  • 崇祯如果顺利南迁的话,南明会像南宋一样有百年寿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死后南明尚有百万大军,崇祯如何南迁,崇祯南迁历史会改写吗

    明朝终结于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吊死在煤山上,由于李自成在北京城安于享乐,最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大败,将大好的江山拱手让给了满清,虽然在南方有人也拥立朱家后人建立了南明政权,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很多藩王都不服气,甚至出现过两个朝廷并存的情况。虽然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如果崇祯当年效仿宋朝皇帝逃

  • 他大骂朱棣大逆不道,被割掉舌头后用血写下四字,被朱棣诛杀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最残暴的下场,朱棣杀了几个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朱棣在历史上被刺杀几次

    现在来看,或许朱棣是否是篡位上台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对当时的人,尤其是臣子来说,朱棣的行为是十分值得商榷的,当时,有不少不承认朱棣行径的大臣,就被朱棣赐死清算,比如著名的方孝孺,他甚至被朱棣诛了十族!然而,除了方孝孺,还有不少有着类似遭遇的臣子。他叫做练子宁,洪武十八年通过科举成为榜眼,被朱元璋提拔重

  • 崖山之战时,一个士兵跳海侥幸未死,89年后外孙朱元璋灭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278年,南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左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护卫卫王赵昺逃至崖山(今广东新会市崖山镇)登基。次年正月,元军从三路包围崖山,宋军在张世杰率领下点燃宫殿、房屋,将船只一字排开,抵御元军攻击。双方对峙两月有余,宋军粮尽援绝,以饮海水为生,元军架起火炮攻打,宋军终于兵败,至三月十九日主力尽

  • 北宋打架赢来得状元,断了钟南山隐士种放的没梦,毕生自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能高中状元,除了需要学识渊博,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今天,就讲述一个古人因为打架,而高中状元的故事。北宋政坛上,有个闻名遐迩的“手搏状元”——王嗣宗。王嗣宗,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字希阮。生于后晋出帝天福九年(944),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王嗣宗病逝于家,享年七十八岁。谥景庄。不畏权贵,严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