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清朝历来对八旗女子有着极严苛的制度,那就是要参加选秀女。也就是八旗女子先得由着皇帝挑,挑剩下的才能放出宫嫁人。
(慈禧剧照)
慈禧在17岁这年,也坐了驴车,到宫里参加选秀女。
慈禧是渴望能“一入宫门深似海”的,那不光会让她一朝成为人上人,还能令她的家族荣耀显贵甚至飞黄腾达。
果然,凭着过人的姿色,慈禧被咸丰帝一眼相中,并被赐为兰贵人。
既然做了皇帝的女人,荣禄便只能成为“心上人”了。
咸丰帝去世后,慈禧凭着过人的手段夺取政权,荣禄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成了慈禧一刻也不能离的心腹大臣。
除了这桩野史,还有一桩就更离谱了。
说光绪六年,慈禧身体有恙,御医们亦不知何病,都束手无策。
后来还是李鸿章举荐了名医入宫,才算把慈禧的病给治好了。
那么,慈禧究竟害了什么病呢?
据名医诊断是“小产血崩,经水淋漓”。
慈禧太后27岁就守寡,为何40多岁还小产呢?
也正在此时,荣禄突然辞官,且慈禧还允了。
人们便疑心慈禧小产,荣禄脱不了干系。之所以辞官,不过是为了避嫌罢了。
这都是野史,其实并不足信,为什么这样说呢?
(荣禄剧照)
要知道荣禄和慈禧虽年岁相仿,但荣禄是上三旗之正白旗人,而慈禧是下五旗之镶蓝旗人,他们一个出身尊崇,家世显赫,另一个出身寒微,偏父亲在任上又犯错革职,家境因此非常艰难。
所以,二人是很难有交集的机会的。
那么,荣禄凭什么得到慈禧的重用呢?
一、荣禄在辛酉政变中助慈禧垂帘听政。
从辈分上来说,荣禄是慈禧的内侄。
在慈禧掌权之前,荣禄虽靠着“祖荫”入仕,但在官场上混得并不如意,和慈禧更没有交集。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进了京城。
咸丰帝顾不得抵御外敌,仓皇带了嫔妃们逃到了热河,这其中自然有正得宠的慈禧。
一路上,身为侍卫的荣禄鞍前马后,既保证咸丰帝和慈禧的安全,又把他们侍奉得很是满意。
荣禄的努力不仅得到了咸丰帝的夸赞,也给慈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咸丰帝去世前,为了让年幼的同治帝坐稳皇位,他为同治帝找了肃顺等八大臣辅政,又分别给了慈安太后和同治帝一枚印章,由于同治帝年幼,同治的印章便由慈禧代为掌管。
咸丰帝这样做,一是让权力平衡,二是互相牵制。
只是,咸丰帝驾崩后,肃顺等人便咄咄逼人,想要架空两宫太后。
荣禄便多次建议慈禧先发制人,夺取政权。
在荣禄的帮助下,慈禧联合远在京城的小叔子奕訢顺利发动了辛酉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政权。
在慈禧回京的路上,荣禄护驾左右。回京后,又四处活动,组织大臣们联名上疏,请求慈禧垂帘听政,让慈禧顺理成章成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垂帘听政)
二、同治帝驾崩后,荣禄为慈禧出谋划策,让慈禧成功二次垂帘听政。
同治帝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再加上朝臣们也都不希望慈禧继续掌权,便建议从宗室中寻找成年有才的子弟继承皇位。
慈禧之所以要选载湉,一是因为载湉年幼,容易控制;二是载湉是亲妹妹婉贞所生,是亲外甥,立他为帝,家族会因此更加荣耀。
但是,慈禧的想法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
慈禧为此颇为犯难,荣禄于是给慈禧出主意,让把载湉过继给同治帝,这样她就能继续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了。
慈禧依计行事,加上荣禄的活动,慈禧心想事成,继续把持朝政。
(光绪帝剧照)
三、在帝后之争中,荣禄始终忠于慈禧。
戊戌变法时,虽说慈禧已经还政于光绪帝,但大事小事,光绪在拍板前,都需要先向她汇报,无疑慈禧这很有些“太上皇”的做法,而光绪帝也因此在权力上颇受掣肘。
为了能帮助光绪帝夺回政权,维新党人找到操练北洋新军的袁世凯,希望他能兵围圆明园,逼迫慈禧放权。
谁知袁世凯却向荣禄泄密,而荣禄又连夜赶回北京,向慈禧汇报了此事。
于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不仅囚禁了光绪帝,还对维新人士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在荣禄等人的跪求下,慈禧再一次垂帘听政。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荣禄,慈禧能不能实现垂帘听政的愿望,还不一定。
正因为荣禄在慈禧垂帘听政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慈禧才几次三番化险为夷,最终实现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统治权。
那么这样的人,慈禧能不对他另眼相看吗?
(参考史料:《清史稿》《慈禧秘史》等)